国产免费视频,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成年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清,影音先锋人妻每日资源站,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一

論語原文、翻譯、賞析

時間:2024-12-31 15:14:55 麗薇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語原文、翻譯、賞析(通用6篇)

  《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體文集,成書于戰國前期。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原文、翻譯、賞析(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原文、翻譯、賞析(通用6篇)

  論語原文、翻譯、賞析 1

  原文:

  論語十則

  先秦:佚名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譯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學習并且按時地去復習,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復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憑借這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孔子說:“看見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有要改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葉的。”深刻含義:人們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也以松柏為喻,談人應當具備堅毅的品格!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于別人身上。”

  注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yì)君子乎?”(《學而》)

  子:先生,指孔子。中國古代對于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時習:按時地去復習。說:通假字,實意“悅”的古體字,愉快的意思。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區別的:同門(師)為朋,同志為友。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于外。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慍:生氣,發怒。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而:連詞。(可譯為并且)例:學而時習之。轉折。(可譯為卻)例:人不知而不慍。亦:同樣、也是。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嗎”。自:從。知:了解。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曾子: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現在山東費縣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后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三省: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多次檢查;二是從多個方面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意思是:真誠、誠實傳不習:傳(動詞用做名詞),舊注曰:“受之于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吾:我。日:每天。三:多次。省:檢查,反省。為:替。謀:謀劃。忠:盡心盡力。信:誠信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故:舊的知識(形容詞用作名詞)。而:連詞,表順承,就知:領悟。可:可以。以:憑借。為:作為。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而:連詞,表轉折。則:連詞,相當于“就”、“便”。罔: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這里指有害。本意:危險。

  子曰:“由,誨(huì)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知: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也”:通“智”聰明,智慧。之:代孔子教的東西誨:教,傳授。乎:語音助詞。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時期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思:希望,想著。省:指反省有沒有相同的毛病。齊:看齊賢:德才兼備的人焉:句末語氣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必有我師焉: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焉,相當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三:泛指多次;焉:兼詞“于之”,在那里;之:字指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善者;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士:有抱負的人。弘毅:胸懷寬廣,意志堅強。毅:剛強,勇毅。仁: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已:結束。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之:這里的之是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變成偏正結構,不譯或勉強譯作“的”。歲寒: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深冬然后(古今詞):然,后。意思是分開來解釋的。然,這樣。后,以后。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一言:一個字。行:奉行。其恕乎:其:大概,也許。恕:用自己的心來推想別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施:施加。其:大概。

  賞析:

  【不亦樂乎】:指快樂得無法形容。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斗終身。

  【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任重道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

  【擇善而從】: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見賢思齊】: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向他學習,和他一樣。

  【三人行,必有我師】: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為我的老師的人。指應該虛心地向一切有長處的人學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歲寒松柏】:比喻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節操高尚。

  【三省吾身】: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多個(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個的意思。)方面檢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論語原文、翻譯、賞析 2

  原文

  [一·一] 子曰②:“學而時習之③,不亦說乎④?有朋自遠方來⑤,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⑥,不亦君子乎⑦?”

  [一·二] 有子曰⑧:“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⑨,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一·三] 子曰:“巧言令色⑩,鮮矣仁!”

  [一·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一·五]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一·六]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一·七]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一·八]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一·九]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一·十]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一·十一]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一·十二]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一·十三]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一·十四]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一·十五]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一·十六]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釋〕 ① 《論語》二十篇,各取首章第一、二句的二字或三字為題。

  ② 子: 古代男子的尊稱。《論語》“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③ 習: 溫習、演習、實習。

  ④ 說: 通“悅”,欣喜、愉快的意思。

  ⑤ 朋: 同類,志同道合者。一說這里指的是弟子。

  ⑥ 慍(yùn): 怨恨。

  ⑦ 君子: 有德者。

  ⑧ 有子: 孔子弟子,姓有,名若。

  ⑨ 孝弟: 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弟。弟,即悌,音tì。

  ⑩ 巧言令色: 花言巧語和討人喜歡的臉色。

  曾子: 孔子弟子,名參(shèn)。

  省(xǐng): 反省,自我檢查。

  道: 治理。

  乘(shèng): 兵車。

  千乘之國,春秋時大國。

  使民以時: 使用民力,不違農時。

  汎(fàn): 同“泛”,廣泛。

  親仁: 親近有仁德的人。

  子夏: 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

  賢賢: 尊重賢人。

  易色: 不重容貌。

  慎終: 謹慎地對待送終之禮。

  追遠: 追思久逝的祖先。

  子禽: 陳亢,字子禽。

  子貢: 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求之: 主動求得的。

  與之: 別人告知的。

  小大: 小事大事。

  由之: 按照“和”的觀念去做。

  復: 實踐諾言。

  就有道而正焉: 按有道者的言行來匡正自己。

  無諂: 不諂媚于人。 兩句詩見《詩經·衛風·淇奧》。

  〔鑒賞〕 《論語》共二十篇,每篇分列若干章。看似散珠,無所貫串,然而《論語》的“論”字,就含討論編次的意義。其編次的意圖,通過研究文本,還是可以解讀的。

  以首篇為例,歷代研究者不斷尋繹篇中各章之間的關聯。南宋朱熹認為此篇“先言自修,而后親師友”(《朱子語類》卷二十)。他并且認定該篇“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也”(《論語集注》)。清代崔述也認為《論語》首篇之大義為教人“學為仁而已矣”,“故首章言學,次二三章即言仁也”(《論語余說》)。

  《論語》首篇開宗明義就記孔子論學:“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的確不是偶然的。這一方面是由于孔子一生為人,樂于學而勤于教。孔子自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述而》),并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公冶長》)他還教育弟子要“篤信好學”(《泰伯》)。他最擔心的是“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述而》),這也是孔子的自勉。

  另一方面,強調孔子論學是達到“仁”的境界的重要條件。“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仁”的范疇也是孔子倫理思想體系中的最高道德原則。這不免使人有難以企及的神秘感。所以眾弟子問“仁”頗多,孔子的回答也因人因時而異。然而孔子認為仁者并非天生而就,而是要通過后天的學習,以“學”求“仁”,以“知”達“仁”的這一觀點則是始終如一。他還告誡弟子: 要想成為仁人君子而不努力學習,“其蔽也愚”(《陽貨》)。

  以“學”求“仁”,有一個由淺入深、就近至遠的過程。讀者在琢磨本篇所蘊含的孔學這個觀點時,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

  第一個是基礎道德和道德理想境界的關系。孔子把孝悌作為仁的基礎,敬愛父母兄長是實現仁德的第一要求。正如孔子學生有子所說,孝悌為“仁之本”。一個人如能做到“入則孝,出則弟”,那么推而廣之,進一步達到“汎愛眾”,既欲立己,又能立人,可以推斷他最終達到仁德的理想境界并非不可能。強調孝悌這一基礎道德自然是傳統社會的要求,但是只要存在家庭,敬愛父母兄長這一美德就必須大力提倡。對于孔子所說的“三年無改于父之道”,近人常有爭議。如果把它放在古代社會的文化歷史背景中來思考,那么就容易理解了。在古代社會里,父輩老者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因為他們既是生產經驗的傳播者,又是道德思想的教育者,也是宗教祭祀活動的主持者。告誡子輩不要輕易地改動、乃至否定父輩長期積累的`經驗,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二個是“誠信”在中國古代社會的提出。本篇有多章談論誠信問題,應予關注。“信”這一倫理范疇,在春秋時期已經出現。貴族以此處理上下等級關系,所以常常“忠、信”并提,要求下對上講誠信。孔子對誠信思想有很大的突破。他認為人與人交往必須“謹而信”(《學而》),“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政》)。這里的“信”,已拓展為人與人之間必須講的“信譽”,不只是對上而言。這在當時是一種新思想。所以弟子們感到很新鮮,紛紛闡述自己對“信”的理解。子夏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第七章)有子說:“信近于義,言可復也。”(第十三章)曾子更是把“信”作為每日三省的內容之一:“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第四章)可見在孔學中,“信”與“孝、悌”一樣,也是實踐“仁”最高道德原則的一個重要的基礎道德規范。

  本篇的重點是論學論仁,以學求仁,而從第十二章以后,又輯入論禮的內容。論述了禮的功用問題,“禮之用,和為貴”(第十二章);強調“禮”的制度的執行,要達到在思想情感上和諧、在行動上恰到好處為最佳。本篇還討論了“恭”與“禮”的關系,“恭近于禮,遠恥辱也”(第十三章);提出了“富而好禮”的觀點,認為“富而無驕”固然不錯,但遠不如“富而好禮”層次更高(第十五章)。禮與仁的關系,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問題。本篇尾段引入這一問題,是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具體論述將在第三篇《八佾》中展開。

  論語原文、翻譯、賞析 3

  [十一·一]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十一·二]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十一·三]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十一·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

  [十一·五]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其父母昆弟之言。”

  [十一·六]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十一·七]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十一·八]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十一·九]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十一·十]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十一·十一]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十一·十二]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十一·十三]閔子侍側,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十一·十四]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十一·十五]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十一·十六]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十一·十七]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十一·十八]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十一·十九]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十一·二十]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

  [十一·二十一]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十一·二十二]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十一·二十三]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十一·二十四]季子然〔51〕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52〕,曾〔53〕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54〕矣。”曰:“然則從之〔55〕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十一·二十五]子路使子羔為費〔56〕宰。子曰:“賊夫人之子〔57〕。”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58〕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十一·二十六]子路、曾晳〔59〕、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60〕。居〔61〕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62〕哉?”子路率爾〔63〕而對曰:“千乘之國,攝〔64〕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65〕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66〕也。”夫子哂〔67〕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68〕,如〔69〕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70〕,如會同〔71〕,端章甫〔72〕,愿為小相〔73〕焉。”“點,爾何如?”鼓瑟希〔74〕,鏗爾,舍瑟而作〔75〕,對曰:“異乎二三子者之撰〔76〕。”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77〕春者,春服既成,冠者〔78〕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79〕,風乎舞雩〔80〕,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81〕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注釋〕 ①先進:這里指先學習禮樂,然后任職官府。 ②野人:郊外之民,這里指原為貴族但后家道衰落、流落民間的人士。 ③后進:這里指先憑藉世襲特權為官,然后由于職務需要而學習禮樂。 ④孔子在陳、蔡曾被圍困,以至于斷糧七日,跟隨他的弟子遭受了苦難。 ⑤不及門:不在面前受教。當時顏回已死,不少弟子已學成離去,有的在諸侯國擔任要職。 ⑥閔子騫(qiān):孔子弟子,姓閔,名損,字子騫,魯國人,以孝著稱。 ⑦言語:擅長辭令,有外交才能。 ⑧文學:通曉古代文獻典籍。 ⑨說:通“悅”。 ⑩間:非議。不間:指人們對其父母兄弟贊揚他的話語提不出不同的看法。 昆:兄。 南容:孔子弟子,姓南宮,名適(kuò),字子容。白圭:君臣行禮時手執之玉器,這里指《詩經·大雅·抑》中關于白圭的詩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子:女兒。妻:動詞,嫁女兒。 顏路:顏淵之父,也是孔子弟子,名無繇(yóu),字路。槨(guǒ):古代富貴之人棺材有內外兩層,外層稱“槨”,里層稱“棺”。 才不才:指下文所說顏路之子與孔子之子一個有才,一個無才。 鯉:孔子之子,字伯魚。 徒行:步行,指賣車后步行。 從大夫之后:做過大夫。 慟(tòng):極度悲痛。 夫(fú)人:這個人。 予不得視猶子:意思是雖然同顏回情深如父子,但不能違背周禮,像葬自己兒子那樣葬顏回。 夫(fú):指示代詞,那。 訚訚:見《鄉黨篇》注⑤。 行行(hàng):剛強的樣子。 侃侃:說話理直氣壯的樣子。 不得其死:死于非命。 為:這里意為改建。長府:魯國國庫。 貫:事。仍舊貫:按照老樣子。 瑟(sè):與琴相似的古樂器。 奚為于丘之門:指彈出的樂聲與孔子府上樂調不和諧,據說是因子路彈的樂曲有殺伐之聲。 未入于室:孔子肯定他彈瑟、悟道已入門,但尚未深入精微之奧。 愈:勝過,好于。 季氏:魯國的執政。周公: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魯國國君之始祖。一說指周朝的公爵。 聚斂(liǎn):搜刮百姓錢財。附益:增加財富。 柴:孔子弟子,姓高,名柴,字子羔。 魯:遲鈍。 辟:偏激。 喭(yàn):粗魯。 庶:差不多。 空:匱乏、窮困。 貨殖:經商。 億:通“臆”,預測、猜度。 踐:踩踏。跡:腳印。踐跡:遵循前人的做法。 入于室:喻學問、修養達到精深地步。 論:言論。篤:誠懇。與:贊許。 色莊者:貌似莊重。 諸:“之乎”二字的合音。 退:謹小慎微,畏縮。 兼人:勝過別人。 女:同“汝”,你。 〔51〕季子然:季氏子弟。 〔52〕異之問:問別人。 〔53〕曾:乃,原來。 〔54〕具臣:普通的臣子。 〔55〕從之:指聽從季氏,冉求與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 〔56〕費(mì):地名,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北。 〔57〕賊:禍害。夫:指示代詞,指費邑的百姓。子:指費邑百姓子弟。 〔58〕社稷:祭祀土地神和谷神之處,這種祭祀由一國之君或地方行政長官主祭,因而社稷是政權的象征。 〔59〕曾晳(xī):孔子弟子,字子晳,曾參之父。 〔60〕吾以:倒裝句,即“以吾”,全句意為不要因為我比你們年長了幾歲而有顧慮。 〔61〕居:平時。 〔62〕何以:何以為用,以什么作為努力的目標。 〔63〕率爾:輕率地,急忙地。 〔64〕攝:夾。 〔65〕比及:等到。 〔66〕知方:知道努力的方向,即向義而行。 〔67〕哂(shěn):微笑,譏笑。 〔68〕方六七十:六七十里見方,指小國。 〔69〕如:或者。 〔70〕宗廟之事:指祭祀。 〔71〕會同:諸侯國君盟會活動。 〔72〕端:古代的禮服。章甫:古代的禮帽。 〔73〕小:謙辭。相:司儀,贊禮人。 〔74〕希:通“稀”,指瑟聲逐漸變緩、變弱。 〔75〕作:站起身。 〔76〕撰:具有,指前面三人所表達的志向。 〔77〕莫:同“暮”。 〔78〕冠者:成年人,已行冠禮,表示成年。 〔79〕沂(yí):河流名,由山東南部流經江蘇北部,注入黃海。 〔80〕風:吹風,乘涼。舞雩(yú):地名,在今山東省曲阜,祭天求雨之處。 〔81〕唯:語首詞,無意義。

  〔鑒賞〕 《論語》以一個人物,即孔子為中心描繪各種人物形象,這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是個首創。這些人物來自十分廣泛的社會階層,包括執政者、貴族、各種等級的官吏、軍隊首領、學者、隱士等。書中寫得最多的是同孔子關系最密切的弟子。本篇的主要內容就是描寫孔子與他的弟子的關系,記錄孔子對他們的評價。

  師生關系在儒家文化的形成、發展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論語》中以從事各種活動、面貌神態性格各異的諸弟子烘托孔子形象。孔子的思想和美德經常在同其弟子的關系中表現出來,而這些弟子的言行在顯示其個性的同時又表現了孔子的理念,豐富了孔子的思想,發展了孔子的精神。眾弟子或身處貧困、但堅守原則或理想;或好學,刻苦鉆研,對經書發表具有獨創性的見解;或相互討論、切磋,加深對孔子學說的理解。他們在一個爾虞我詐、相互殘殺的社會中創造了一個和平寧靜,充滿溫馨和友誼,追求美德、知識和真理,富有詩情畫意的文化孤島。

  孔子師生之間存在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與接受者的關系,而且也有共同探尋真理、一起匡時救世的同道志士的關系。在他們那里,導師由于其人格的高尚、思想的深邃和學問的淵博而受到學生由衷的敬仰,同時師生之間又平等相處,相互切磋學問,形成親密無間的關系。從本篇文字可以看到,孔子在艱難困苦中同其弟子結成的深厚情誼感人肺腑。孔子師生在匡地被圍困時,顏回最后逃脫,孔子見到他后喜出望外,說以為他已遇難,顏回回答說“子在,回何敢死!”可見顏回把保護孔子的安全、完成他的事業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更重要。顏回去世后,孔子兩聲“天喪予”的撕心裂肺的號鳴,真讓人不禁潸潸淚下。他悲痛之極,說我不為此人悲痛還為誰悲痛呢?這些表明他們師生關系不是父子而勝似父子。

  孔子的弟子在老師的精心培育下,養成了各種卓越的品質和才能,第三章就是孔子對其主要弟子的長處所作的精要概括。他還對各人特有的優點以明確具體的語言加以表揚。如第十九章中孔子贊揚子貢的經商才能,說他的預測總是非常準確。孔子既熱愛學生,又嚴格要求他們,直言不諱地指出他們的短處和缺點。在第四章中孔子對自己最喜愛的弟子顏回作了批評,指出他對老師所說沒有一句不心悅誠服,不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質疑,認為顏回這樣做對自己(孔子自指)沒有什么好處。第十八章說高柴愚笨,曾參遲鈍,子張偏激,子路莽撞。

  本篇還有一些文字惟妙惟肖地描寫諸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神情笑貌,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第十三章描繪侍于孔子身邊的弟子的神態:閔子騫和悅而溫順,子路顯得剛強,冉有、子貢理直氣壯而又從容不迫。《論語》所塑造的、儒學形成時期其主要的信奉者、闡發者和傳播者群像與在宗教廟堂所見迥然不同,他們身上放射出來的不是神性、而是人性的光輝;他們不是令人敬畏、以至于恐怖的木石偶像,而是有血有肉、真實可信,而又令人敬佩的求道者形象。

  孔子師生是一個追求精神價值、共同享受美好的精神生活樂趣的集體。他們不僅在一起切磋學問,而且還經常暢談理想抱負,本篇最后一章就展現了這一情景。這一章是《論語》中少有的長文,文學性很強,包含了豐富的思想內容,很值得仔細研讀、品味。

  孔子讓身邊幾個弟子各談自己的志向:子路有志于讓一個中等國家變得強大;冉求企望治理一個小國,使人民富裕;公西赤只想在朝廷的祭祀或諸侯的盟會中發揮作用。與這三人不同,曾點的理想是在暮春季節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去沂河中洗澡,上岸后一路上沐浴春風,唱著歌返回。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是,在評論四人的志向時,孔子這位想在治國安邦中有所作為的人竟然更欣賞曾點的志向。這表明孔子提倡修身養性,要求人們全身心地為他人和國家效勞,這并不意味著讓人們過清教徒式的枯燥生活,相反他主張生活要有情趣。孔子雖然不反對人們求功名,但在他看來,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不在于追求功名,而是在尋常的生活中營造一種潔凈、和諧的環境和氛圍,追求自然的.情趣、人情的溫馨,達到一種極高的精神的和審美的境界。

  孔子師生關系堪稱古今師生關系的典范。他們的榜樣使師生關系顯示出極高的精神價值,具有神圣的性質。因此師生關系成為促進中華文明高度發展的極端重要的因素。由于有這種平等、溫馨的師生關系作為楷模,后世中國傳播知識和思想、追求和實現最高精神價值的活動就不需要像歐洲中世紀那種以教皇為魁首、等級森嚴的教會組織作為依托。

  本篇還有一個觀念值得注意,這就是中庸之道。儒家對于中庸之道的經典表述為:無過無不及,過猶不及,就是在第十六章中提出的。中庸的原意不是消極意義上的折衷調和,不是表示那種貌似公正,實際上是無原則的不偏不倚。因為這是同孔子重道義、重原則的一貫立場不相容的。他的中庸之道是要求在各個基本點之間保持平衡和協調,做事要恰如其分,把握適當的度,防止走極端。第二十二章記載孔子對不同的弟子“聽到了什么道理是否要立即行動”這同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冉求平時退縮,孔子就鼓勵他作出行動;子路好勇過人,孔子就約束他。這不僅表現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而且道出了他的中庸之道的本義。

  中庸之道在《論語》其他篇章中還有許多表達。《子罕》篇第八章“叩其兩端”、《堯曰》篇第一章“允執其中”都是闡述這一觀念的意義。中庸之道可以說是孔子的根本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態度,表現于他的全部思想和言行之中。如對待傳統文化,他主張“損”、“益”(即破舊與創新)兼用。在治國方略上他提出“寬猛相濟”。他的教育方針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對于人格的培養和藝術創作,他規定要“文質彬彬”。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學”與“思”的結合,他說:“思而不學則罔,學而不思則殆。”(《為政》)總之,執二用中的中庸之道是孔子解決一切問題的最高智慧和有效方法。

  論語原文、翻譯、賞析 4

  【原文】

  子曰①:“學②而時習③之,不亦說④乎?有朋⑤自遠方來,不亦樂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慍⑧,不亦君子⑨乎?”

  【注釋】

  ①子:中國古代對于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③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④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于外。

  ⑦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⑧慍:音yùn,惱怒,怨恨。

  ⑨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賞析】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本章這三句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歷來的解釋都是:學了以后,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高興嗎等等。三句話,一句一個意思,前后句子也沒有什么連貫性。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里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采用。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連貫的。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采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里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采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見《齊魯學刊》1986年第6期文)這種解釋可以自圓其說,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讀者在理解本章內容時參考。

  此外,在對“人不知,而不慍”一句的解釋中,也有人認為,“人不知”的后面沒有賓語,人家不知道什么呢?當時因為孔子有說話的特定環境,他不需要說出知道什么,別人就可以理解了,卻給后人留下一個謎。有人說,這一句是接上一句說的,從遠方來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訴他,他還不懂,我卻不怨恨。這樣,“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講述的”了。這樣的解釋似乎有些牽強。

  總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思想主張在《論語》書中多處可見,有助于對第一章內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有子①曰:“其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鮮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務本⑥,本立而道生⑦。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⑧?”

  【注釋】

  ①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歲,一說小33歲。后一說較為可信。在《論語》書中,記載的孔子學生,一般都稱字,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因此,許多人認為《論語》即由曾參和有若所著述。

  ②孝弟:孝,奴隸社會時期所認為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范。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

  ③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鮮:音xiǎn,少的意思。《論語》書中的“鮮”字,都是如此用法。

  ⑤未之有也:此為“未有之也”的倒裝句型。古代漢語的句法有一條規律,否定句的賓語若為代詞,一般置于動詞之前。

  ⑥務本:務,專心、致力于。本,根本。

  ⑦道:在中國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種含義。此處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為核心的整個道德思想體系及其在實際生活的體現。簡單講,就是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

  ⑧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準則。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為仁的根本。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譯文】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賞析】

  有若認為,人們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儒家認為,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治者內部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民眾也會絕對服從,而不會起來造反,這樣就可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

  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對于讀者理解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哲學、倫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時代,周天子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其余庶子則分封為諸侯,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個社會從天子、諸侯到大夫這樣一種政治結構,其基礎是封建的宗法血緣關系,而孝、悌說正反映了當時宗法制社會的道德要求。

  孝悌與社會的安定有直接關系。孔子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張都是由此出發的,他從為人孝悌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之事這點上,說明孝悌即為仁的根本這個道理。自春秋戰國以后的歷代封建統治者和文人,都繼承了孔子的孝悌說,主張“以孝治天下”,漢代即是一個顯例。他們把道德教化作為實行封建統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錮在綱常名教、倫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對民眾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產生了極大影響,也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刻影響。孝悌說是為封建統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務的,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和分析判別,拋棄封建毒素,繼承其合理的內容,充分發揮道德在社會安定方面所應有的作用。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①,鮮②仁矣。”

  【注釋】

  ①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飾于外,務以說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處應釋為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

  ②鮮:少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賞析】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學說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現之一就是孝與悌。這是從正面闡述什么是仁的問題。這一章,孔子講仁的反面,即為花言巧語,工于辭令。儒家崇尚質樸,反對花言巧語;主張說話應謹慎小心,說到做到,先做后說,反對說話辦事隨心所欲,只說不做,停留在口頭上。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實際行動,特別強調人應當言行一致,力戒空談浮言,心口不一。這種踏實態度和質樸精神長期影響著中國人,成為中華傳統思想文化中的精華內容。

  【原文】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為人謀而不忠③乎?與朋友交而不信④乎?傳不習乎?”

  【注釋】

  ①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于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后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②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③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④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

  ⑤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于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

  【賞析】

  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講的自省,則是自我修養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時代,社會變化十分劇烈,反映在意識領域中,即人們的思想信仰開始發生動搖,傳統觀念似乎已經在人們的頭腦中出現危機。于是,曾參提出了“反省內求”的修養辦法,不斷檢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論語》書中多次談到自省的問題,要求孔門弟子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這種自省的道德修養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因為它特別強調進行修養的自覺性。

  在本章中,曾子還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疇。忠的特點是一個“盡”字,辦事盡力,死而后已。如后來儒家所說的那樣,“盡己之謂忠”。“為人謀而不忠乎,是泛指對一切人,并非專指君主。就是指對包括君主在內的所有人,都盡力幫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疇,不止用于君臣關系。至于漢代以后逐漸將“忠”字演化為“忠君”,這既與儒家的忠有關聯,又有重要的區別。“信”的涵義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內容是誠實不欺,用來處理上下等級和朋友之間的關系,信特別與言論有關,表示說真話,說話算數。這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

  【原文】

  子曰:“道①千乘之國②,敬事③而信,節用而愛人④,使民以時⑤。”

  【注解】

  ①道:一本作“導”,作動詞用。這里是治理的意思。

  ②千乘之國:乘,音shèng,意為輛。這里指古代軍隊的基層單位。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后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千乘之國,指擁有1000輛戰車的國家,即諸侯國。春秋時代,戰爭頻仍,所以國家的強弱都用車輛的數目來計算。在孔子時代,千乘之國已經不是大國。

  ③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個人的態度,尤其是對待所從事的事務要謹慎專一、兢兢業業。

  ④愛人:古代“人”的含義有廣義與狹義的區別。廣義的“人”,指一切人群;狹義的“人”,僅指士大夫以上各個階層的人。此處的“人”與“民”相對而言,可見其用法為狹義。

  ⑤使民以時:時指農時。古代百姓以農業為主,這是說要役使百姓按照農時耕作與收獲。

  【譯文】

  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

  【賞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說的話,主要是對國家的執政者而言的,是關于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他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即要求統治者嚴肅認真地辦理國家各方面事務,恪守信用;節約用度,愛護官吏;役使百姓應注意不誤農時等。這是治國安邦的基本點。

  康有為說,孔子的學說是“愛人”,泛愛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說的“愛人”則非此意。他所說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對象。可見,“愛人”不是愛一切人,而只是愛統治集團中的人。“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會思想。但這與“愛人”與否則無太大干系。從另一個角度說,孔子這里是為統治者治理國家、統治百姓出謀劃策。

  魯迅曾經指出:“孔夫子曾經計劃過出色的治國的方法,但那都是為了治民眾者,即權勢者設想的方法,為民眾本身的,卻一點也沒有。”(《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這是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看待孔子治國方略的。因而頗具尖銳性。

  【原文】

  子曰:“弟子①入②則孝,出③則弟,謹④而信,泛⑤愛眾,而親仁⑥,行有余力⑦,則以學文⑧。”

  【注釋】

  ①弟子:一般有兩種意義:一是年紀較小為人弟和為人子的人;二是指學生。這里是用一種意義上的“弟子”。

  ②入:古代時父子分別住在不同的居處,學習則在外舍。《禮記?內則》:“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入是入父宮,指進到父親住處,或說在家。

  ③出:與“入”相對而言,指外出拜師學習。出則弟,是說要用弟道對待師長,也可泛指年長于自己的人。

  ④謹:寡言少語稱之為謹。

  ⑤□:音fàn,同泛,廣泛的意思。

  ⑥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⑦行有余力:指有閑暇時間。

  ⑧文:古代文獻。主要有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

  【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賞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問題,本章再次提及這個問題。孔子要求弟子們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如果還有閑暇時間和余力,則用以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為中心,重在培養學生的德行修養,而對于書本知識的學習,則擺在第二位。

  孔子辦教育,把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學習只是第二位的。事實上,歷史上的任何階級,無論奴隸主階級、地主階級,還是資產階級,教育都是為其政治服務的,尤其重視學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現,把“德”排在“識”的前面,這是階級的需要。他們就是要培養適應本階級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原文】

  子夏①曰:“賢賢②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注釋】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小44歲,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國宣傳孔子的思想主張。

  ②賢賢:第一個“賢”字作動詞用,尊重的意思。賢賢即尊重賢者。

  ③易:有兩種解釋;一是改變的意思,此句即為尊重賢者而改變好色之心;二是輕視的意思,即看重賢德而輕視女色。

  ④致其身:致,意為“獻納”、“盡力”。這是說把生命奉獻給君主。

  【譯文】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賞析】

  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說的這段話,實際是對上章的進一步發揮。子夏認為,一個人有沒有學問,他的學問的好壞,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實行“孝”、“忠”、“信”等傳統倫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幾點,即使他說自己沒有學習過,但他已經是有道德修養的人了。所以,將這一章與前一章聯系起來閱讀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點。

  【原文】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則不威;學則不固③。主忠信④。無⑤友不如己者⑥;過⑦則勿憚⑧改。”

  【注釋】

  ①君子:這個詞一直貫穿于本段始終,因此這里應當有一個斷句。

  ②重:莊重、自持。

  ③學則不固:有兩種解釋:一是作堅固解,與上句相連,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堅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見聞少,學了就可以不固陋。

  ④主忠信:以忠信為主。

  ⑤無:通毋,“不要”的意思。

  ⑥不如己:一般解釋為不如自己。另一種解釋說,“不如己者,不類乎己,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把“如”解釋為“類似”。后一種解釋更為符合孔子的原意。

  ⑦過:過錯、過失。

  ⑧憚:音dàn,害怕、畏懼。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賞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應當具有的品德,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莊重威嚴、認真學習、慎重交友、過而能改等項。作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從外表上應當給人以莊重大方、威嚴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穩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視學習,不自我封閉,善于結交朋友,而且有錯必改。以上所提四條原則是相當重要的。作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過則勿憚改就是對待錯誤和過失的正確態度,可以說,這一思想閃爍著真理光輝,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對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義。

  【原文】

  曾子曰:“慎終①追遠②,民德歸厚矣。”

  【注釋】

  ①慎終:人死為終。這里指父母的去世。舊注曰:慎終者喪盡其哀。

  ②追遠:遠指祖先。舊注曰:追遠者祭盡其敬。

  【譯文】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賞析】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說“敬鬼神而遠之”,就證明了這一點。盡管他沒有提出過人死之后有所謂靈魂的存在這種主張,但他卻非常重視喪祭之禮。在孔子的觀念中,祭祀已經被異化,不單是祭祀亡靈,而是把祭祀之禮看作一個人孝道的繼續和表現,通過祭祀之禮,可以寄托和培養個人對父母和先祖盡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繼續深化“孝”這一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的內容。

  儒家重視孝的道德,是因為孝是忠的基礎,一個不能對父母盡孝的人,他是不可能為國盡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關于忠、孝的道德觀念,在《論語》書中時常出現,表明儒家十分重視忠孝等倫理道德觀念,希望把人們塑造成有教養的忠孝兩全的君子。這是與春秋時代宗法制度相互適應的。只要做到忠與孝,那么,社會與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原文】

  子禽①問于子貢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⑤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⑥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⑦異乎人之求之與?”

  【注釋】

  ①子禽:姓陳名亢,字子禽。鄭玄所注《論語》說他是孔子的學生,但《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未載此人,故一說子禽非孔子學生。

  ②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衛國人,比孔子小31歲,是孔子的學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貢善辯,孔子認為他可以做大國的宰相。據《史記》記載,子貢在衛國做了商人,家有財產千金,成了有名的商業家。

  ③夫子:這是古代的一種敬稱,凡是做過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這一稱謂。孔子曾擔任過魯國的司寇,所以他的學生們稱他為“夫子”。后來,因此而沿襲以稱呼老師。《論語》書中所說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學生對他的稱呼。

  ④邦:指當時割據的諸侯國家。

  ⑤抑:表示選擇的文言連詞,有“還是”的意思。

  ⑥溫、良、恭、儉、讓:就字面理解即為:溫順、善良、恭敬、儉樸、謙讓。這是孔子的弟子對他的贊譽。

  ⑦其諸:語氣詞,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譯文】

  子禽問子貢說:“老師到了一個國家,總是預聞這個國家的政事。(這種資格)是他自己求得呢,還是人家國君主動給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溫良恭儉讓,所以才得到這樣的資格,(這種資格也可以說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許與別人的求法不同吧?”

  【賞析】

  本章通過子禽與子貢兩人的對話,把孔子的為人處世品格勾劃出來。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國統治者的禮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備有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的道德品格。例如,這五種道德品質中的“讓”,在人格的塑造過程中,就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讓”是在功名利權上先人后己,在職責義務上先己后人。讓用之于外交如國事訪問,也是合乎客觀需要的一個重要條件。孔子就是因具有這種品格,所以每到一個國家,都受到各國國君的禮遇。孔子認為,好勝,爭取名聲;夸功,爭取名利;爭不到便怨恨別人,以及在名利上貪心不足,都不符合讓的原則。據此可知,讓這一基本原則形成社會風尚的可貴之處是:就人情而言,長謙讓名利地位之風,人們就多學別人所長而鑒人所短。前者可以導人于團結、親睦、向善;后者則誘人嫉賢妒能。二者的社會效果截然相反。

  【原文】

  子曰:“父在,觀其①志;父沒,觀其行②;三年③無改于父之道④,可謂孝矣。”

  【注釋】

  ①其:他的,指兒子,不是指父親。

  ②行:音xìng,指行為舉止等。

  ③三年:對于古人所說的數字不必過于機械地理解,只是說要經過一個較 長的時間而已,不一定僅指三年的時間。

  ④道:有時候是一般意義上的名詞,無論好壞、善惡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時候是積極意義的名詞,表示善的、好的東西。這里表示“合理內容”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因為他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賞析】

  這一章仍然談的是有關“孝”的問題,把“孝”字具體化了。魯迅曾經說過:“只要思想未遭錮蔽的人,誰也喜歡子女比自己更強,更健康,更聰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過去。超越便須改變,所以子孫對于祖先的事,應該改變,‘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當然是曲說,是退嬰的病根。”(《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在本章中孔子說一個人當父親死后,三年內都不能改變他父親所制定的那一套規矩,這就是盡孝了。其實,這樣的孝,片面強調了兒子對父親的依從。宋儒所作的注說,如不能無改于父之道,所行雖善亦不得為孝。這樣,無改于父之道則成了最大的善,否則便是不善。這樣的判定原則,正如魯迅所說的,是歪曲的。歷史在發展,社會在前進,人們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都不能總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后代超過前代,這是歷史的必然。

  【原文】

  有子曰:“禮①之用,和②為貴。先王之道③,斯④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⑤之,亦不可行也。”

  【注釋】

  ①禮:在春秋時代,“禮”泛指奴隸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范。孔子的“禮”,既指“周禮”,禮節、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范。

  ②和:調和、和諧、協調。

  ③先王之道:指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④斯:這、此等意。這里指禮,也指和。

  【譯文】

  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里。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賞析】

  和是儒家所特別倡導的倫理、政治和社會原則。《禮記?中庸》寫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楊遇夫《論語疏證》寫道:“事之中節者皆謂之和,不獨喜怒哀樂之發一事也。和今言適合,言恰當,言恰到好處。”孔門認為,禮的推行和應用要以和諧為貴。但是,凡事都要講和諧,或者為和諧而和諧,不受禮文的約束也是行不通的。這是說,既要遵守禮所規定的等級差別,相互之間又不要出現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這個觀點是有意義的。在奴隸社會,各等級之間的區分和對立是很嚴肅的,其界限絲毫不容紊亂。上一等級的人,以自己的禮儀節文顯示其威風;下一等級的人,則懷著畏懼的心情唯命是從。但到春秋時代,這種社會關系開始破裂,臣弒君、子弒父的現象已屬常見。對此,由子提出“和為貴”說,其目的是為緩和不同等級之間的對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當時的社會秩序。

  但從理論上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又感到,孔子既強調禮的運用以和為貴,又指出不能為和而和,要以禮節制之,可見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無原則的調和,這是有其合理性的。

  【原文】

  有子曰:“信近①于義②,言可復③也;恭近于禮,遠④恥辱也;因⑤不失其親,亦可宗⑥也。”

  【注解】

  ①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②義:義是儒家的倫理范疇。是指思想和行為符合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禮”。

  ③復:實踐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復,踐言也。”

  ④遠:音yuàn,動詞,使動用法,使之遠離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譯為避免。

  ⑤因:依靠、憑藉。一說因應寫作姻,但從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處。

  ⑥宗:主、可靠,一般解釋為“尊敬”似有不妥之處。

  【譯文

  有子說:“講信用要符合于義,(符合于義的)話才能實行;恭敬要符合于禮,這樣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賞析】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講的這段話,表明他們對“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禮為標準,不符合于禮的話絕不能講,講了就不是“信”的態度;不符合于禮的事絕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態度。這是講的為人處世的基本態度。

  【原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謂好學也已。”

  【注釋】

  ①就:靠近、看齊。

  ②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③正:匡正、端正。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賞析】

  本章重點提到對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認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不應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處,他在工作方面應當勤勞敏捷,謹慎小心,而且能經常檢討自己,請有道德的人對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為君子應該克制追求物質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質方面,這是值得借鑒的。

  【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①,富而無驕,何如②?”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③,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其斯之謂與?”子曰:“賜⑤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⑥。”

  【注釋】

  ①諂:音chǎn,意為巴結、奉承。

  ②何如:《論語》書中的“何如”,都可以譯為“怎么樣”。

  ③貧而樂:一本作“貧而樂道”。

  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見《詩經?衛風?淇澳》。有兩種解釋:一說切磋琢磨分別指對骨、象牙、玉、石四種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則不能成器;一說加工象牙和骨,切了還要磋,加工玉石,琢了還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⑤賜:子貢名,孔子對學生都稱其名。

  ⑥告諸往而知來者:諸,同之;往,過去的事情;來,未來的事情。

  【譯文】

  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

  【賞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們,都能夠達到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這樣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時對弟子的教育中,就把這樣的思想講授給學生。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社會上無論貧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會的安定了。孔子對子貢比較滿意,在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子貢能獨立思考、舉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贊揚。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個顯著特點。

  【原文】

  子曰:“不患①人②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釋】

  ①患:憂慮、怕。

  ②人:指有教養、有知識的人,而非民。

  【譯文】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賞析】

  這段話是孔子對自己學生所傳授的為人處世之道。有的解釋者說,這是孔子安貧樂道、不求名位的思想。這種解釋可能不妥。這不符合孔子一貫的主張。在孔子的觀念中,“學而優則仕,是一種積極入世的態度。這里的潛臺詞是:在了解別人的過程中,也使別人了解自己。

  論語原文、翻譯、賞析 5

  《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翻譯:

  孔子說:“學習知識,進而按時溫習它,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兒嗎?我有才學,別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惱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嗎?”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孔子說:“光讀書學習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卻不去讀書學習,就什么都學不到。”

  孔子說:“由(子路)!教給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么被人們謚為‘文’呢?”孔子說:“孔文子聰敏好學,不認為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是羞恥,因此謚他為‘文’啊!”

  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卻不感覺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這些對我來說,有哪一點是我所具備的呢?”

  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像這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

  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來思考,卻沒有長進,不如去學習。”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忠實?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誠?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否認真復習?”

  賞析:

  1.《論語學而》篇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話有什么關聯,后兩句跟學習有什么關系。如何整體理解這三句話呢?

  答:初看這三句話確是沒有關系。但反復研讀,就能發現這位祖師爺在教育他的弟子時,是何等的刻骨銘心。

  先看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里他在告知弟子學習方法的同時很明確地表達了他對學習的濃厚興趣。第二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表面上是說與朋友交往的態度,其實,還是講了學習的問題。古代求學方式有自學與從師而學,在從師方面,有請固定的老師指導,也有游學從師。元代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中就有記載:"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元且如此,何況先秦。游既是求學,也有探討,彼此通過交談,可以從對方那里學到很多知識與道理。孔子對朋友的到來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感到非常的快樂,故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個人既然如此好學,其才學肯定淵博,但也不能居高自傲。須知孔子為實現其政治理想,曾率領一批弟子周游齊、衛、宋、陳、蔡、楚等國,終不見用。這里他告誡弟子,當人家不了解你的時候卻不怨恨,才是君子的風范。所以第三句話:"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關于個人修養問題。由此觀之,從學習方法,談到學習態度,再到學習的成果,這三句話的聯系是多么嚴密。

  其次,此文遣詞造句也很講究。"說"(悅)與"樂"似乎是同義詞,但聯系上下文來看,還是有細微的差別:"說"是心里感到喜悅、高興,可見孔子教育弟子對待學習要從內心感到高興,要很愉快地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學好。而"樂"是快樂、歡喜之意,有形之于色的意思,對待朋友的到來應現出歡樂的表情以示歡迎。孔子在遣用此二字時,可謂是恰如其分,頗具匠心。

  三句都使用了反問句式,表明了孔子對自己所闡述的觀點是堅定不移的,強調弟子們要實現它的意義。

  2.整體理解:

  第一方面,關于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則;第二方面,關于思想品德修養,包括第1、4、5、6、7、8、9、10則;第三方面,關于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包括8、10兩則。當然,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做人,做人就得不斷學習,學習和做人兩方面不可能截然分開。

  論語原文、翻譯、賞析 6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選自《學而第一》)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道德的君子嗎?”

  【賞析】孔子的這幾句話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主張在《論語》中多處可見。

  2、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譯文】孔子說:“年輕人,在父母面前要孝順父母;離開家要尊敬師長、兄弟;言行要謹慎、誠實守信;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規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違規。”

  4、子曰:“君子不器”。(《為政第二》)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像器物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的用途)。”

  【賞析】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的人格的人,而非凡夫俗子。君子應當擔負起治國安邦的重任,對內可以妥善處理各種政務,對外能夠應對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說,君子應當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不只局限于某個方面。因此,它可以統觀全局,領導全局,成為合格的領導者。這種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處。

  5、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里仁篇第四》)

  【譯文】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沒有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賞析】每個人的道德修養既是個人自身的事,又必然與所處的外界環境有關。重視居住的環境,重視對朋友的選擇,這是儒家一貫重視的問題。古人云:“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德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有仁德的人在一起,耳濡目染都會受到仁德者潛移默化的影響;反之,就不大可能養成人的情操。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第六》)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賞析】孔子在這里沒有具體指懂得什么,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有人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和心理學中講的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孔子在這里論述了學習的三個層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緊承好之者突出樂之者。這樣層層推進,使說理更加清晰,更加令人信服。這里還使用了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頂真。這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在古詩文中經常見到。它的'最大特點就是語言凝練,讀起來瑯瑯上口,鏗鏘有力。

  7、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雍也第六》)

  【譯文】孔子說:“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給他講授高深的學問;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給他講高深的學問。”

  【賞析】這是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至今仍在沿用,而且永遠也不會過時。這是孔子對后人教育上的最大貢獻。

  孔子一向認為,人的智力從出生就又聰明和愚鈍的差別。即上智、下愚與中人。既然人有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學過程中,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則,這使他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即根據學生智力水平的高低來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這對我國教育學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8、子曰:“有教無類。”

  【譯文】孔子說:“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類。”

  【賞析】孔子的教育對象、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他辦教育,反映了當時文化下移的現實,“學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變。除了出身貴族的子弟可以接受教育外,其他各階級階層的人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他廣招門徒,不論什么種族、氏族,都可到他的門下受教育。打破了等級制,強調了教育的社會化、大眾化。所以,我們說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開創了中國古代似學的先例,為中國傳統教育的基本思想奠定了基礎。

  “有教無類”是影響了中國近千年的教育思想。指出了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力,它與身份地位無關。只有民眾的整體素質提高了,一個國家的國力才會增強。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只有通過教育,文化才會得到傳播和普及。所以說,每個人都應該接受教育。孔子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心系國家,高瞻遠矚。

【論語原文、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論語》十二章原文、翻譯及賞析07-26

論語的原文及翻譯09-30

《論語》原文及翻譯03-16

論語原文及翻譯12-18

論語原文及翻譯03-03

《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論語十則作品賞析06-18

論語顏淵原文翻譯08-10

論語七則原文及翻譯08-03

論語八則的原文及翻譯02-26

自慰系列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口爆网站|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乳及| 色爱av综合网站|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日韩国产图片区视频一区| 欧美成人欧美va天堂在线电影| 亚洲色在线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性色av闺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 国产第19页精品|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站| 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久久久一本精品久久精品六六 | 久久丫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成 人 a v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中文字幕熟女人妻在线| 欧美丰满熟妇乱xxxxx视频| 99久久久无码国产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秋霞| 国产精品69人妻我爱绿帽子| 日韩欧美tⅴ一中文字暮 | 亚洲成熟女人av在线观看| 超碰97人人让你爽|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 色老大久久综合网天天|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亚洲高潮喷水无码av电影| 3d无码纯肉动漫在线观看| 精品成人无码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网曝门亚洲综合在线 | 国产亚洲欧洲综合5388|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五十路丰满熟女中出|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欧美日韩国产图片区一区|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芭乐视网| 又色又爽又黄高潮的免费视频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 亚洲最大成人网 色香蕉| 国产精品爱啪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入口一区二区乱麻豆精品| 男女无遮挡激情视频| 精品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久久| 影音先锋亚洲成aⅴ无码| 久久69国产精品久久69软件| 色综合亚洲一区二区小说性色aⅴ 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 免费1级a做爰片观看| 另类重口特殊av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州精品蜜桃|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老年人| 成人福利国产午夜av免费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超清白人精品av|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 一区二区视频日韩免费| 久热国产vs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看片无码永久av| 在线成人爽a毛片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牛牛|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99ee6这里只有精品热|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 久久www成人片免费看| 天天做天天大爽天天爱| 超级碰97直线国产免费公开| 亚洲欧美人高清精品a∨|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久久影院九九被窝爽爽| 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综合喷水| 亚洲国产不卡久久久久久| 色欲久久九色一区二区三区| h番动漫福利在线观看| 99精品丰满人妻无码a片| 蜜臀性色av免费|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久精品妓女影院妓女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精品无码国产日韩制服丝袜| 亚洲大色堂人在线视频| h番动漫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av| 日本中文一二区有码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vr|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区尤物|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跪趴高撅肥臀|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软件| 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嘘嘘嘘嘘嘘| 99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亚洲爱文| 人妻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在线观看| 色yeye香蕉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制服丝袜人妻有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综合av| 伦埋琪琪电影院久久| 五月狠狠亚洲小说专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三区| 国产精品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五月丁香激情|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网|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大app| 欧美午夜特黄aaaaaa片| 高清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性做爰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高清www777|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人妻熟女一区二区aⅴ千叶宁真|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日韩大陆欧美高清视频区| 97人妻免费碰视频碰免|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观看|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1′| 99久久国产露脸国语对白| 人人超碰人人超级碰国|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网站| 久久久精品妓女影院妓女网| 免费无码成人av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综合久久婷婷综合久久| 2021年国产精品每日更新| 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 熟女无套高潮内谢吼叫免费| 午夜嘿嘿嘿在线观看|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国产免费午夜福利蜜芽无码| 亚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专区| 久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不卡| 亚洲国产码专区| 无码毛片内射白浆视频|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视频网站观看| 精品国内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手机| 啦啦啦www播放日本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 痉挛高潮喷水av无码免费|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不卡 | 手机看片久久国产永久免费| 精品无码欧美黑人又粗又| 高中生粉嫩无套第一次|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97人妻熟女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朝鲜女子内射杂交bbw|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2区3区里沙 | 国产综合有码无码中文字幕| 野花社区在线www日本| 无码r级限制片在线观看| 国产做爰xxxⅹ久久久| 国产亚洲产品影视在线产品| 免费无码高h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200片| 午夜成人性爽爽免费视频| 久久只精品99品免费久23| 亚洲欧美在线制服丝袜国产| 92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综合制服丝袜另类| 国产精品嫩草99av在线| 99久久全国免费观看| 蜜桃av少妇久久久久久高潮不断 |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蜜桃无码av一区二区| 久久青草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2020区| 99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a片|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不卡| 无码动漫性爽xo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成人|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在人线a免费77777| 国产成人av综合亚洲色欲|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av秒播在线观看| 92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大片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少妇午夜福利一区二区| 欧美大胆丰满熟妇xxbb|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欧美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亚洲a∨无码国产精品久久网|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 | 中文无码不卡人妻在线看 |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在线观看 | 无码国产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国产| 国产偷抇久久精品a片蜜臀av|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 综合久久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人妻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网站 | 正在播放熟妇群老熟妇456| 国产真实露脸精彩对白|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96|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在线看| 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小说| av中文字幕一区人妻| 无码免费婬av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拍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澡 人人澡 人人看| 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免费麻豆| 日韩 另类 综合 自拍 亚洲| 成熟老妇女毛茸茸的做性|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无码一区二区 |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60岁欧美乱子伦xxxx| 国产明星xxxx色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综合网| 亚洲精品偷拍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 东北粗壮熟女丰满高潮|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不卡无码人妻一区三区| 久久视频这里只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av在线播放 |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在线看无码av片| 国产强奷在线播放免费| 9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青青青在线观看|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来去|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爽av大片 | 亚洲综合色区另类小说| 无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2|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在线| 日韩成人无码片av网站| 精品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八戒| 色综合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又爽又黄又刺激的视频|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 欧美日韩久久久精品a片| 九九99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片| 无码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爱爱漫画| 国产超碰无码最新上传|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时间短的 | 无码人妻巨屁股系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老司机|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2022|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蜜桃 | 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口爆网站| 免费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青草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 |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线免费播放软件| 无码国产精品免费看| 亚洲精品自偷自拍无码| 大香伊蕉国产av|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天天狠天天添日日拍| 和黑人邻居中文字幕在线| 五月婷婷六月丁香动漫| 侵犯强奷高清无码| 熟女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99视频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曰本波多野结衣|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手机看片aⅴ永久免费无码| 国产女厕偷窥系列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老司机影视|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 任你躁久久精品6| 顶级欧美做受xxx000|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成人| 亚欧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 麻豆文化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院小说|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成+人+亚洲欧洲自线| 亚洲综合av色婷婷国产野外|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芽| 亚洲三级香港三级久久|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av高清无亚洲| 亚洲中文久久久精品无码| 精品国产女主播在线观看| 69天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乱码视频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一道本在线伊人蕉无码|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网| 欧美最猛性xxxxx黑人巨茎| 乌克兰粉嫩xxx极品hd|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直播| 免免费国产aaaaa片| 97久久人人超碰超碰窝窝| av大片在线无码永久免费| 97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d啪蜜芽|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av天码精品果冻传媒 | 狠狠狼鲁亚洲综合网| 成人h无码动漫超w网站| 久久自己只精产国品| 亚洲色婷六月丁香在线视频| 人妻无码全彩里番acg视频 |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亚洲| 18禁h免费动漫无码网站| 麻豆精产国品| 120秒试看无码体验区|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欧美电影| 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动漫性爽xo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制服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午夜av不卡在线观看| 激情文学另类小说亚洲图片| 野花社区在线www日本| 亚洲久久中文字幕www网站| 在线看午夜福利片国产|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色就色|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丝瓜影院| 动漫无遮挡h纯肉亚洲资源大片|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四虎 | 免费乱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2020精品自拍视频曝光| 人妻无码手机在线中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含羞草|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2021年国产精品每日更新| 亚洲 另类 小说 国产精品无码| 天天狠天天添日日拍| 亚洲伊人成综合网2222| 人妻丝袜无码专区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最新无码|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国产精品va尤物在线观看蜜芽| 亚洲www永久成人网站|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一区| 久久影视久久午夜| 亚洲国产av天码精品果冻传媒|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播放| 99热爱久久99热爱九九热爱|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忘忧草|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1卡2卡3乱码在线芒果 | 免费无码十八禁污污网站| 亚洲熟女久久色| 啦啦啦www播放日本观看| 色综合亚洲一区二区小说性色aⅴ|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久久88|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图片|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hd|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 亚洲熟妇丰满xxxxx国语| 亚洲精品图片区小说区| 51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在线观自拍自拍| 欧洲女人牲交性开放视频| 成人无码看片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亚洲色婷婷婷婷五月基地|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退| 一本到无码av专区无码不卡| 国产在线高清视频无码| 2018av天堂在线视频精品观看 | 漂亮人妻被强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老师开裆丝袜喷水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av波多野结衣| 亚洲a∨无码国产精品久久网 | 国产真实younv在线|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图片 | 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 欧美大胆丰满熟妇xxbb| 午夜伦4480yy私人影院久久|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va| 国产老太一性一交一乱| 久热这里只精品99国产6-99re视…| 少妇群交换bd高清国语版| 丰满少妇熟女高潮流白浆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 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vr欧美不卡高清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aⅴ天堂自拍| 18禁床震无遮掩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影院bt| 国产成人 综合 亚洲欧美|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毛片| 性色av闺蜜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夫妻生活片av|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网站| 人妻性奴波多野结衣无码| 97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无码|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初音未来爆乳下裸羞羞无码|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av网站免费线看精品| 131美女mm爱做爽爽爽视频| 日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国产4| 国内2020揄拍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 |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又a视频| 国产色视频网免费| 热思思99re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日本老熟妇乱子伦精品| 国产免费无遮挡吸乳视频| 国产偷人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韩国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无码丰满熟妇bbbbxxx| 国产人妻精品无码av在线| 国产av成人无码精品网站| 一区二区视频日韩免费| 亚洲中文 字幕 国产 综合| 国产综合色产在线精品| 无码手机线免费播放三区视频| 午夜私人成年影院| 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在观线免费观看久久 |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96影院|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橙子| 国产成av人片久青草影院|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18禁| 亚洲精品久久av无码麻| 青楼妓女禁脔道具调教sm| 国产精品合集久久久久青苹果| 性做爰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99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久久久打桩机|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免费| 中国农村熟妇性视频| 亚洲欧美v国产蜜芽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