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經上常講“煩惱即菩提”,菩提就是智慧,你覺悟了,無量無邊的煩惱就變成智慧,所以煩惱跟智慧是一體之二面。轉煩惱為智慧,就在迷悟之間。所以你現在煩惱多不要怕,只要你學會轉。學佛就是學轉變,把煩惱轉變成智慧,把凡夫的生活轉變成佛菩薩的生活,這叫會轉。
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是最重要的,有了智慧,不但能解決生死的問題,而且能夠解決宇宙之間一般人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究竟圓滿的智慧,佛說一切眾生都有,跟佛相比毫不遜色,為什么你今天智慧沒有了?迷失了自性,智慧變成了煩惱。
錢財,自古以來稱作“通貨”。“通”是流通的,錢財從你面前流過,你以為是你的,哪有這個道理!要曉得,從我面前流過,流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可以支配它。支配什么?支配它流的方向,這個我有權。我不能留住它,但是我有權利支配它流動的方向。我讓它流到善的方向,我就積了德,我就積善積德了;如果我把它導入惡的方向,我就造了罪業了。這是真理,這都是事實。
一定要知道,道場的功能是教化一方!能勸這一方人斷惡修善、破迷開悟,這個道場建的有功德;如果這個道場做不到這樁事情,甚至于把眾生修行道路指錯,那他要背因果責任,這個因果責任都是在地獄。
佛門有個俗話說,“地獄門前僧道多”,出家人為什么會墮地獄?本分的事情沒有盡到,心里面貪嗔癡慢沒斷,禁不起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道業荒廢掉了,所作所為都是罪業。
現在是末法時期,法弱魔強,許多出家人拿佛法當做求名利的工具,這些出家人就是佛經里頭常講的“譬如獅子蟲,還食獅子肉”。這些人是不是真正出家人?不是的,他是魔王波旬的子孫。他也剃頭受戒、披上袈裟,但他不是真正出家人,他是來破壞佛法的,這是魔滅佛的唯一手段,經典上都有記載。
我們看到很多不學佛的人著魔,學佛著魔的也不少,這是什么原因?我們懂得,他的心不正,妄想雜念多,貪嗔癡慢重,是他這個心感應妖魔鬼怪,這個事情麻煩大!現在社會是亂世,妖魔鬼怪充斥在這個世間,你一念不正,就落在魔掌里面。你出不了魔掌,你被魔掌控制,這個很痛苦!
現在是末法,末法里面,也有正法、像法和末法。哪些是正法?真正通達佛理,依教修行證果者,這是末法中的正法。對于佛法有信解,不能夠依教修行,這是末法當中的像法。這些人不能說沒救,只要他一念回心,愿意求生凈土,臨終十念一念也必定得生——這個是阿彌陀第十八愿。什么人沒救?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凈土的人沒救。這是末法當中的末法,這個道理我們要曉得。
念佛一定要趁早,所謂是“練兵千日,用在一時”。我們現在天天在訓練,心里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雜念,給諸位說,什么樣的業障都沒有了。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每起一個念頭都有果報,一個念頭就是一次生死的親因緣,可怕!一個善念,三善道受生;一個惡念,三惡道受生。沒有事情,想想過去,想善的,又是一個三善道;想惡的,又是一個三惡道,不得了!所以,不要想過去的事情,也不要想未來的事情。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有來,想它干什么?為什么不把這些時間去想阿彌陀佛,去念阿彌陀佛?
我們要想這一生當中真正得到佛法殊勝功德利益,就要認真地去修行。修行從哪里修?古來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從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念頭、妄念。怎么樣把妄念打掉,這叫從根本修。
什么叫正念?無念就叫正念,無念是無一切妄念,不是無正念。什么叫妄念?凡是為自己的,這是妄念,給諸位說,這是大的妄念。
智慧不是學來的,智慧是我們真心自性里面本來具足的。你看得很多、聽得很多,記得很多,都不是自性流露的,都是從外頭來的,都是從妄想來的。要知道,妄想是煩惱的根源,它障礙你的自性,障礙你開智慧,障礙你開悟。
佛在經上常常把心比作水,心水,水不動的時候,平靜,它的作用就像一面鏡子,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那就叫智慧。心里面心水起了波浪,也有作用,也能照外面境界,只是照得支離破碎,不是完整的,所以我們對于世出世間一切事理,也知道一些,但是不完整。我們現在這個心水起波浪,煩惱重的是大風大浪,煩惱輕的是小風小浪,總是不平靜,所以我們的智慧不能現前。
我們曉得,所有一切法門,在今天一生當中決定可以成佛的,只有念佛求生凈土,所以我們要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已經學佛的人。他不能接受,那他有障礙;他有障礙,我們要有耐心慢慢地等,等他業障消除之后,他就會回頭。所以要有耐心,要能夠歡歡喜喜地去幫助他。
能幫助人覺悟,這個福報就太大了,為什么?改變生活的品質是要靠智慧。有智慧,他樣樣都能夠得到;沒有智慧,怨天尤人,這是造罪業,他的果報,苦上還要加苦,現在苦,來生更苦!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這前世的因,你看看現在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想想來世什么樣的果報,現在造的因就是。
釋迦牟尼佛要是放下工作,他就不講經、不說法了;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到處奔波,熱心教誨,可見事沒有放下。所以佛教我們放下,不是放下工作,是放下煩惱、放下欲望,回歸到自性——這是佛的意思,我們要懂。
叫你看得淡,不是叫你不負責任。不負責任,那又錯了,世間人會說“不能學佛,你看學佛了,連家都不要了,兒女都不要了,父母也不養了,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這把佛教形象破壞了,這是不可以的。
你可以成就佛學,在佛門里面做一個專家學者,在大學里面可以拿到一個佛學博士,你可以做個教授,你也能說得天花亂墜,你的貪嗔癡慢還有,不但有,還很嚴重,所以你搞的是佛學,你不是學佛。
“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嗔癡慢、五欲六塵”這十六個字,是六道眾生的煩惱習氣,是無始劫來生死的根本,你只要沾染上一、兩個,無論你怎樣精進努力地修學,你都不能成就。
我們每一天接受佛的教誨,念念不忘佛對我們的教訓,我們要把這些教訓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這個叫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