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高密四中 王愛蘭
在全面推開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語文作為各學科的前沿學科,必須有相應的改革措施,每周開設閱覽課、實行開架閱覽便應運而生了。研究閱覽課如何開展,讓閱覽課發揮最大的效益,真正起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智力后盾的作用,便成了當務之急。
筆者經過二年多的實踐,覺得應該做好如下工作:
一、明確目標。朱紹禹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師預期實現的結果,它既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又體現為全部活動的過程和歸宿,是貫徹教學全過程的一條主線。雖然閱覽課在閱覽室上,但教師必須向學生闡明閱讀的目標,在目標的指導下進行閱讀。切不可盲目選擇。在確立閱讀目標時,注意目標的層次性與漸進性。如對歷史類及人物傳記類,可以確定為:了解歷史和人物,啟迪思考;小說類:欣賞作者抒情的手法,體會作者細膩的筆法。當然,閱讀目標可根據學生實際靈活安排,可以以兩周--一個月為一個周期,在每周期可以再細分,確立小目標。如小說類,可以再劃分為:⑴欣賞小說刻畫人物的手法;⑵欣賞小說巧妙的構思;⑶欣賞小說語言的優美;⑷欣賞小說豐富的主題。
二、注重過程。目標確定下來,并不等于就能達到,最關鍵的還是過程。所以,過程管理至關重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為青年學生總結了讀書十大秘訣:序、勤、恒、博、問、記、習、專、思、創。對我們開設閱覽課很有啟發,本人認為,須做好以下三點:
(一) 注意循序漸進。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閱讀習慣在各個學段(高一、高二、高三)都有差異,要注意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安排閱讀的內容。如可以按記敘類--議論抒情類--專題類的順序進行。記敘類,包括歷史人物與事件,以及一些小說,這類作品敘述生動,文字淺顯,可放在高一階段閱讀。議論抒情類,包括雜文,優美的小品文,就需要一定文學素養作基礎了,可放在第二個層次上。到了高三,已進入全面復習階段,可以專門性地閱讀,如科技類(包括應用文),社會科學類,文學作品類等等。當然,這三類內容也可以穿插進行,并不一定拘泥于一個順序。但切記毫無頭緒,盲目進行。
(二)指導約束與監督。葉圣陶先生說:“教育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彼灾笇c監督不能忽略。第一,推薦好書。學生進了閱覽室,滿眼是書,不知該選哪本書更合適。為了避免這一情況,防范于未然,我們提前印發了圖書書目,并在上面標好今學期必讀的篇目。這樣,學生可以提前瀏覽,提前預定,就避免了選書的時間浪費。提高了效率。第二,樹立典型。為了不斷提高閱讀質量,樹立優秀典型,讓一些閱讀質量高的學生介紹讀書經驗,定期在班上宣讀他們的讀書札記,特別是讀書心得部分,第三,設計問答卡,對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如曾有一個學生讀了《走出魔鏡的錢鐘書》后,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錢鐘書這人有些的復雜,該怎樣評價他呢?我把這個問題拿到班上討論,結果發言很民主,氣氛相當熱烈,而且引發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研究錢鐘書及其作品的熱潮。第四,完成語文閱覽思悟卡。為約束學生充分利用時間,我設計了一張語文閱覽思悟卡,讓學生閱覽之后完成此表。使每一次閱讀都有所收獲。第五、對一些獵奇、休閑之類的書籍,禁止學生在課堂上閱讀,要讀就讀好書,健康的書。我們特意選了一些名言警句張貼在墻壁上,來營造一種氛圍,如: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歌德。優秀的書籍就是精神面包。等等。
(三)守住最后關卡。關系整個閱讀過程質量優劣的最后一道關卡就是作業檢查,作業是閱讀量化的具體體現,讀書的質量優劣,認真程度,體會深淺,全表現在作業本上。所以,必須硬性規定一定量的作業。我們的標準是:每周必須完成2000--3000字的書面作業。其中摘抄與習作的比例是:高一3比2;高二2比2;高三2比3。真正使閱覽課卓有成效的開展下去,教師對作業必須嚴格把關。批改要細致認真。每次批改,一定指出每個同學在這次閱覽課上的得失,當然要以鼓勵為主,多做肯定。如:這次你真是棒極了!摘抄比上次好多了。等等。但對其不足也應明確指出,態度決不含糊。
作業批改是很繁重很勞累很艱苦的一項工作。但為了確保閱讀質量,這一步不可或缺。
以上所寫是個人在實際工作中的一些具體作法和體會。希望對
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
作者郵箱: wal0558@163.net
[如何上好閱覽課(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8.上好開學第一課總結
10.各校上好開學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