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共126分)
文句翻譯題
答題思路: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審視句子特點,逐字對應翻譯,做好留、刪、換、補、調、連。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由現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系。意譯詞語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于原文結構,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
★一定要直譯,一般不允許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于原文。
答題步驟:
①先將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代漢語的解釋。(“信”)
②翻譯個別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漢語中常用的單音節詞換成現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詞。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
③再將這些字連成句,要求符合現代人說話習慣。(“達”)
④連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該調整順序的也要落實。使一句話完整通順。
⑤個別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古典詩詞鑒賞
鑒賞古典詩詞詩歌,要了解常用意象,掌握常用術語,要注意作者、題目、注解。
(一)古典詩詞鑒賞的一般方法:
1、從關鍵詞語上著手,如抓住詩句中的主體,把握動詞、疊詞、色彩詞的含義和作用,去品味賞析作答。
2、從關鍵詩句(主旨句、情感句)上著手,分析概括,推斷作答的切入點。
3、從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等)和表現手法(借景抒情、虛實結合、點面結合對比、渲染)著手,分析其藝術效果。
4、從作品、作家的相關背景資料入手,準確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傾向、詩句的原意。
5、從詩歌所寫的具體內容入手,把握各類詩歌的思想內容(如送別詩、懷古詩、愛國詩、哲理詩、詠物詩等,應依據各自的類屬,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現的思想情感)。
6、從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郁頓挫)和語言特征(簡潔、含蓄、凝練)去領悟詩句的含義和表達的情感。
(二)古詩鑒賞表述: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 排比、設問、反問、反復等。
表現手法有:象征、襯托、烘托、渲染、抑揚、賦比興、虛實結合、對比、想象、聯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結構技巧有:伏筆、照應、鋪墊、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過渡、承上啟下等。
形象有: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語言特點有: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樸等。
情感類型:
1、憂國傷時。①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②反映離亂的痛苦。③同情人民的疾苦。④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2、建功報國。①建功立業的渴望。②保家衛國的決心。③報國無門的悲傷。④山河淪喪的痛苦。⑤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⑥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⑦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
3、思鄉懷人。①羈旅愁思。②思念親友。③邊關思鄉。④閨中懷人。
4、長亭送別。①依依不舍的留戀。②情深意長的勉勵。⑧坦陳心志的告白。
5、生活雜感。①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恬淡。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諷今的情懷。④青春易逝的傷感。⑤仕途失意的苦悶。⑥告慰平生的喜悅。
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特別注意:
①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
②仔細閱讀全詩,注意詩中出現的意象(即描寫的對象),調動常識儲備,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③分析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比喻),估計今年詩歌鑒賞中修辭考察分量不輕。
④評價要恰當,嚴禁人為拔高。圍繞人之常情考慮詩歌的感情基調。
⑤儲備一些詩歌鑒賞中常用的名詞術語,要敢于大膽使用,不懂也要裝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對全詩的作用及其在全詩中的分量;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復明等);注意前后期風格變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
(三)題例: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眼眉兒 左譽
樓上黃昏杏花寒,鈄月小欄桿。一雙燕子,兩行征雁,畫角聲殘。 綺窗人在東風里,灑淚對春閑。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1)這首詞上片寫了哪些意象,表達了什么感情? (2分)
(2)有人評價這首詞在表現手法上與杜甫的《月夜》相同,請結合全詞作簡要分析。
答案(1)這首詞的上片寫作者眼前的景色。通過杏花寒、斜月、欄桿、燕子、征雁、畫角等意象,(1分)表現了思鄉懷人的感情。(1分)『上片勾勒出一幅早春黃昏圖,杏花寒、斜月渲染出凄涼氛圍,欄桿、燕子、征雁、畫角等意象,引發了游子的思念。』
(2)這首詞在表現手法上與杜甫的《月夜》相同,都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1分)上片是實景,寫作者眼前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早晨黃昏圖,渲染出凄涼的氛圍,為下片作鋪墊。(1分)下片實想象聯想的虛景。“綺窗人在東風里,灑淚對春閑”想象此刻在家鄉的閨中人對作者的思念情形,人在窗前迎東風眺望,對這春景灑淚生閑愁;(1分)“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聯想兩人分別的情形,閨中人淚水盈盈,眉似春山,脈脈含情,難舍難分的樣子一直鐫刻在游子的心中。(1分)
閱瀆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柳州榕葉落盡偶題 柳宗元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秦淮雜詩 王士禎
年來腸斷秣陵①舟,夢繞秦淮水上樓。
十日雨絲風片里,濃春煙景似殘秋。
【注】秣陵①今南京。
(1)試分析柳詩第二句在全詩中的作用。(2分)
(2)兩首詩都寫到“春如秋”,對比分析兩詩表情達意上的差別。(4分)
答案:(1)承上啟下。“意轉迷”承上“宦情羈思共凄凄”句,“春半如秋”引出下兩方句“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從而起到從“情”到“景”,物我為一,情景交融的作用。(2)柳詩借景抒情,王詩借古抒懷。柳詩用花謝、葉落、鶯啼來渲染一種凄涼的氛圍,抒發了詩人被貶離鄉之情。王詩以“雨絲風片里”“濃春煙景”等意象來表達作者對南京古城低回不盡昔盛今衰之感。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錢塘逢康元龍① 明謝肇淛
黃梅細雨暗江關,我入西吳君欲還。
馬上相逢須盡醉,明朝知隔幾重山。
【注】:①錢塘:與詩中的“江關”都指錢塘江邊的杭州城。康元龍:作者同鄉詩友,“嘗游歷邊塞,無所遇”而歸故鄉。
(1)請分析此詩起句中的“暗”字對全詩有什么藝術效果。 (2分)
(2)請結合全詩,具體評析“馬上相逢須盡醉”所表現出來的詩人復雜而豐富的情感。(4分)
答案:本題考查考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評析其思想感情的能力。
⑴此詩起句中用一“暗”字,就形象傳神地描繪出黃梅時節,杭州城細雨紛飛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種低回迷茫的離別氛圍,也給全詩蒙上一層依依惜別的感傷色彩(或:為全詩定下傷感的情調)。(2分)
⑵詩人要與詩友一醉方休,表現了詩人異鄉邂逅同鄉詩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剛見面又須分手的離情別緒(也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對不得志的朋友的勸慰,以及彼此羈旅漂泊的感慨等等)。詩人想借酒表達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須盡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摯熱烈。(4分,意思對即可。)
解答技巧:先表明觀點,即運用了何種表現手法(一首詩可以綜合運用幾種表現手法)。接著,根據此種表現手法的特點,分析它在表現詩歌內容和主旨方面的妙處。考形象、語言、情感等的答題也可按進行技巧。
現代文閱讀
必考現代文閱讀--論述類文章閱讀(16分)
注重整體閱讀,抓住基本觀點以及對觀點闡述的文字。
認真讀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頭腦中大體復述各段內容。
閱讀題目,找出題干與選項相對應的區域,再提取關鍵詞句,進行概括整合。
論述文總體解題技巧
將題干中否定陳述轉換為肯定陳述,將題干讀得準確無誤。
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的題干,選項與題干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系。
找出選項所關涉的內容區域,將選項與文章內容逐字逐詞逐句進行比較、對照。
推斷的選項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據,要有前因后果。
主要涉及這樣幾類題型
信息篩選題(答題技巧: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域,依次篩選。原文內容與選項保持一致,選項與題干要能構成因果關系。略過無關緊要的信息,如舉例、描寫等,抓住本質信息。)
要點概括題(答題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抓住文中議論抒情的句子。轉述內容要與原文內容逐一相對。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一項必是錯項。)
推斷想象題(答題技巧:找出推斷的根據。注意敘述角度和表達方式的轉換。分辨可能與必然、必然與或然、未然與已然、全稱與特稱。推斷不夸大,不縮小,不無中生有。)
文學類文本閱讀
我們對事物的認識,總是從了解它的特征開始的,閱讀文學類文本,也要知曉它的特征。
文學作為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同哲學、史學、政治經濟學等一樣,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但是它們反映和認識世界的方式不同。哲學主要是論證,史學靠翔實的材料,政治經濟學多用統計數字,而文學則是語言的藝術,其基本特征表現為:以形象化的語言來反映生活。作家借助形象思維,通過人物、情節、環境和一切生動的場景,展示出一幅幅社會生活的圖畫,而畫面的中心又是人物形象。
小說閱讀
小說特點的把握
要鑒賞小說,須知道什么是小說,有什么特點。我們通過語文課的學習,知道了小說的二要素(人物、情節、環境),知道了小說藝術的中心是塑造典型形象,并借以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學會了如何從小說中分析出蘊涵在其中的主題思想。所有這些,都是我們進行小說鑒賞的基礎知識。
小說情節賞析要點
分析情節,要善于把握故事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四個環節,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義,為提煉主旨做好準備。我們還要從情節的發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為情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人們在做事的過程中才能顯現出靈魂深處的東西來。離開了情節,就不知道人物怎樣做事,也就難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情節,要善于透過它的現象看清本質,透過個別事例想到類似的普遍現象;分析情節,要揣摩作者藝術構思的獨特匠心:分析情節各個環節中透露出的信息以及情節的高潮在什么地方,“點睛”之筆在哪里,從而發掘出主題思想來--因為主題思想往往最集中地蘊藏在高潮部分和“點睛”之處。
小說人物賞析要點
人物指的是小說中所描繪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內容的重要因素,更確切地說是作品的土要構成部分。因為小說的核心任務就是刻畫人物并通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來揭示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因此,在鑒賞小說時要做到:①透過小說描繪的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來了解人物的活動背景;②通過小說的情節分析來透視各種人物的思想及品質 ③分析作者對人物的描寫一一外貌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等等來評價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而發掘各色人物善惡美丑的精神世界:④通過對小說的整體閱讀,能對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觀公正的評價,進而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內涵。
小說語言品味要點
語言,是指作家通過小說作品塑造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所使用的文學語言。它包括作家的敘述語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語言。品味語言要做到:①仔細揣摩作者描繪環境、敘述故事、說明事物、刻畫人物、發表議論、抒發感情等的敘述語言是如何構成和諧完美的熬體的:②充分體會作者敘述語言的客觀性、含蓄性、形象性、生動性:③認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語言的個性化以及個性化語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④學會正確審視作家的藝術語言正確評價作家運用白己的藝術語言所形成的獨特鮮明的語言風格。
小說技巧欣賞要點
“技巧”指文學技巧,它是作家駕馭文學語言,熟練而又獨特地運用多種表現方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段來構思文學作品、塑造文學形象的藝術技能。技巧欣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文中運用了什么表現方法(象征、比興、類比、對比、襯托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言事說理服務的;③文中所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反語、夸張、排比、反復等)創造出什么樣的意境,表達效果如何;④作家運用的其他文學技能在作品中體現山哪些特色來;⑤作家在語言運用上體現出什么樣的個性風格(委婉含蓄、明快直露、冷峻深沉、熱情澎湃等等)給讀者哪些藝術審美享受等。
散文閱讀
文藝性散文賞析要點
文藝性散文一般可分為敘事、寫景、詠物籌類。要鑒賞這一類散文,第一,要開消各類散文的特點。敘事散文所記主事一般較為平凡,講究以小見大,形與神的關系尤其值得注意:寫景散文注重情景交融,其中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融鑄于景中的居多:詠物散文最鮮明的特點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人都被賦予了象征意義,岡此,我們賞析此類散文,必須盡可能地體味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層含義。第二,閱讀前先要了解背景。背景是個人語境,是理解文章的重要依據。要了解背景,可以通過副題或注釋,但有的散文沒有明顯的背景因素,這就得靠我們平時的知識積累,有時還要做一些推想。第三,要理順思路,把握宗旨。作者營構散文,總有其思路。我們賞析散文,只有把握了全文的脈絡,才能真正理解一層一段一句的含義,把握文章的宗旨。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散文的脈絡并不明顯,此時,情境基調的把握就顯得特別重要。整體的基調把握住了,對局部的感情或傾向才能做出正確的分析,對特定語境中的語句的深層含義才能做出深刻的品味。
不管哪類散文(敘事、寫景、詠物),在閱讀鑒賞的過程中,一要做到對閱讀材料的整體把握,二要加強因果分析,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才能保證從宏觀到微觀上對散文準確讀解,獲取美感。非文藝性散文賞析要點
所謂非文藝性散文,與文藝性散文很難區分,只不過非文藝性散文較之文藝性散文來說,行文更縝密,含意更深邃,風格更鮮明而己。
非文藝性散文重在評點人事,闡釋物理,它要求我們賞析中要認真揣摩人之神采,仔細品味事之菁華,努力琢磨物之精萃。其方法除了前面(對文藝性散文的賞析)所說的外,還要用心做到以下幾點:①找線索,理思路,明確文章主旨;②析詞義,明情感,領悟隱含信息;②抓開頭,重結尾,全力尋找“文眼”;④品語言,辨風格,探求藝術特色。
實際上,鑒賞散文極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用自己的“心”去發現“散文(作者)的心(意圖)”,要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智慧去解讀“作者心靈(情感)的歌聲(旋律)”。只有以心換心地閱讀,才能在作者創造的意境中獲得感情的體悟及升華。
熟悉文體,確定傾向;明確考點,規范作答;探究題:有觀點、有材料、有分析、有條理。依據文意表態,方便引用文本
關于“辯證分析”:文本是否辨證,是否符合情理。
實用類文本閱讀
1.研究題干,把握答題重點
(1)探究文本的深層意蘊
注意:詞在句中,句在段中,段在篇中
(2)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注意:理解人物內在的精神面貌,把握其典型意義
(3)探究疑點、難點、空白點
注意:內引外聯,言之成理
2.注意提示語,把握答題方向。
第一種題型:從原文篩選信息來答題的題型
常見提示語:
①請聯系原文
②請結合文本內容
③就其在文中的……作些分析
第二種題型:結合實際或自己的想法來答題的題型
常見提示語:
①請結合現實……
②對此,你如何評論
第三種題型:把上面兩者結合起來答題
常見提示語:
①請結合文本內容和……現狀(現實)
②請結合文本內容和你對……的了解
③這則新聞向我們提供了一些什么……你有什么建議(看法)?
④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和理由。
⑤從文中看……你怎樣看?
⑥請你分條陳述這則新聞獲獎的理由
3.回讀原文,整合信息,分條陳述
(1)充分利用原文信息
(2)要點須全面,陳述有條理
例如:《請過路吧,親愛的藏羚羊》于2002年榮獲第13屆中國新聞一等獎,請你分條陳述這則新聞獲獎的理由,不少于三條。(答案示例)《請過路吧,親愛的藏羚羊》的獲獎理由:
美的標題--引題排比對偶,形象生動;主標親切呼告,真切感人。
美的導語--擬人式導語,富有詩情畫意。
美的細描--細節描寫,現場感強。
美的語言--親切自然、賞心悅目,新鮮活潑、生動形象。
美的事件--人與自然(動物)和諧相處。
很強的時效性--“昨晚”新聞。
重大的作用一-教育作用、怡情作用。(從新聞的文體特點、時效性、事件價值、社會功用四個方面回答)
探究題解答技巧
做探究題,答案一般要求做到“有觀點+有分析”。
所謂觀點,就是看法、意見、態度、立場、認識。答案要求觀點要明確,態度要鮮明。一般采用這樣的句式:
多用判斷語氣的句子,比如“我認為……”“我覺得……”
所謂分析,就是探究,是運用依據闡述觀點的過程。分析可以有以下4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文本+觀點
標志:“聯系文本,談談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理由”。注意:這種分析過程要注意摘錄或者化用文本的相關字詞句,整合成話,扣緊觀點。
例:文章中大樹的形象,有人認為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也有人認為是自然與人和諧相處的象征,還有人認為是古老文明和傳統文化衰竭的象征,你同意哪一種理解?聯系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我認為老樹象征著現代化進程中大機器工業文明對傳統文明的緊逼與破壞。“柏油一里一里鋪過來,高壓線一千米一千米架過來,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挨過來”,大樹已經成為人類發展的阻礙,終于被屠殺,“已無人知道有過這么一棵樹,更沒有人知道幾千條斷根壓在一層石子一層瀝青又一層柏油下悶死”。 這是古樸原始的傳統文化的最終命運: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分崩離析,最終被遺忘,
第二種方式:事例+觀點
標志:“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舉例說明” 事例一般有兩種要求形式:生活實際事例和一般事例。注意:這種分析過程要注意事例的敘述簡潔,材料與觀點相互融合。
例:試就本文所說的“通才”問題,舉例談談你個人的看法。要求:聯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
答案示例:我認為通才比專才更有利于人們打開視野,發揮自己的才能,從而將事情做得更好。中國歷史上的蘇軾就是一個典型,既通書法繪畫,又曉詩詞文賦,是一個藝術通才,他打破了藝術界限,互相借鑒技巧,創作出許多后人難以企及的藝術佳作。
第三種方式:文本+現實+觀點
第四種方式:文本+理論+觀點
[高三語文臨門一腳(二)(粵教版高三)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5.高三體育教案范文
6.高三語文教學計劃
10.高三語文的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