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视频,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成年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清,影音先锋人妻每日资源站,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一

石鐘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1-10-28 17:33:58 古籍 我要投稿

石鐘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

石鐘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翻譯

  《水經》說:“鄱陽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鐘山在那里。”酈道元認為石鐘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風振動波浪,水和石頭互相拍打,發出的聲音好像大鐘一般。這個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如果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訪求石鐘山的舊址。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擊它們,聆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認為找到了這個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但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敲擊后能發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

  元豐七年六月初九,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的德興縣的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夠看到所說的石鐘山。廟里的和尚讓小童拿著斧頭,在亂石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硿硿地發出聲響,我當然覺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蘇邁坐著小船到斷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傾斜地立著,有千尺之高,好像兇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陰森森地想要攻擊人;山上宿巢的老鷹,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來,在云霄間發出磔磔聲響;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我正心驚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出,聲音洪亮像不斷地敲鐘擊鼓。船夫很驚恐。我慢慢地觀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縫隙,不知它們有多深,細微的水波涌進那里面,水波激蕩因而發出這種聲音。船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清風水波吞進去又吐出來,發出窾坎鏜鞳的聲音,同先前噌吰的聲音相互應和,好像音樂演奏。于是我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那些典故嗎?那噌吰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鐘的聲音,窾坎鏜鞳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鐘的聲音。古人沒有欺騙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聽,只憑主觀臆斷去猜測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酈道元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描述它不詳細;士大夫終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沒有誰能知道;漁人和船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相卻不能用文字記載。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石鐘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記下以上的經過,嘆惜酈道元的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

  注釋

  石鐘山:在江西湖口鄱陽湖東岸,有南、北二山,在縣城南邊的叫上鐘山,在縣城北邊的叫下鐘山。明清時有人認為蘇軾關于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也是錯誤的,

  正確的說法是:“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今人經過考察,認為石鐘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具有鐘之“聲”,又具有鐘之“形”。

  彭蠡:鄱陽湖的又一名稱。

  酈元:即酈道元,《水經注》的作者。

  鼓:振動。

  搏:擊,拍。

  洪鐘:大鐘。

  是說:這個說法。

  磬: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李渤:唐朝洛陽人,寫過一篇《辨石鐘山記》。

  遺蹤:舊址,陳跡。這里指所在地。

  南聲函胡: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函胡,通“含糊”。

  北音清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越,高揚。

  桴止響騰: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騰,傳播。

  余韻徐歇:余音慢慢消失。韻,這里指聲音。徐,慢。

  得之:找到了這個(原因)。之,指石鐘山命名的原因。

  尤:更加。

  鏗然:敲擊金石所發出的響亮的聲音。

  所在皆是:到處都(是)這樣。是,這樣。

  元豐:宋神宗的年號。

  六月丁丑:農歷六月初九。

  齊安:在今湖北黃州。

  臨汝:即汝州(今河南臨汝)。

  赴:這里是赴任、就職的意思。

  湖口:今江西湖口。

  硿硿焉:硿硿地(發出響聲)。焉,相當于“然”。

  莫夜:晚上。莫,通“暮”。

  森然:形容繁密直立。

  搏人:捉人,打人。

  棲鶻:宿巢的老鷹。鶻,鷹的一種。

  磔磔:鳥鳴聲。

  鸛鶴:水鳥名,似鶴而頂不紅,頸和嘴都比鶴長。

  心動:這里是心驚的意思。

  噌吰:這里形容鐘聲洪亮。

  舟人:船夫。

  罅:裂縫。

  涵澹澎湃:波浪激蕩。涵澹,水波動蕩。澎湃,波浪相激。

  為此:形成這種聲音。

  中流:水流的中心。

  空中:中間是空的。

  竅:窟窿。

  窾坎鏜鞳:窾坎,擊物聲。鏜鞳,鐘鼓聲。

  汝識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嗎?識,知道。

  周景王之無射:《國語》記載,周景王二十三年(前)鑄成“無射”鐘。

  魏莊子之歌鐘:《左傳》記載,魯襄公十一年(前)鄭人以歌鐘和其他樂器獻給晉侯,晉侯分一半賜給晉大夫魏絳。莊子,魏絳的謚號。歌鐘,古樂器。

  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稱這山為“石鐘山”)沒有欺騙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臆斷:根據主觀猜測來判斷。臆,胸。

  殆:大概。

  終:終究。

  漁工水師:漁人(和)船工。

  言:指用文字表述、記載。

  此世所以不傳也: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緣故。

  陋者:淺陋的人。

  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用斧頭敲打石頭的辦法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考,敲擊。

  實:指事情的真相。

  文言現象

  詞類活用

  1、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舟”:名作狀,用船,坐船

  2、事不目見耳聞:“目”“耳”:名作狀,用眼睛,用耳朵;親眼,親耳

  3、而此獨以鐘名:“名”:名作動,命名

  4、雖大風浪不能鳴也:“鳴”:使動,使……鳴

  固定句式一、 判斷句:

  1、 噌洪者,周景王之無射也;款坎鏜嗒者,魏莊子之歌鐘也。

  2、 此世所以不傳也。

  3、或曰此鸛鶴

  二、倒裝句

  1、得雙石于潭上(狀后)

  磔磔云霄間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狀后)

  而大聲發于水上(狀后)

  2、石之鏗然有聲者(定后)

  3、古之人不余欺也(賓前)

  余是以記之

  三、省略句:

  1、酈元以(之)為下臨深潭

  2、今以鐘磬置(于)水中

  3、(余)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4、(余)獨與邁乘小舟

  5、磔磔(于)云霄間

  6、(余)徐而察之

  四、通假字:

  1、南聲函胡(含糊)

  2、至莫夜月明(暮)

  一詞多義

  1、而:徐而察之(表修飾)

  空中而多竅(表并列)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表轉折)

  人而無儀《相鼠》(表假設)

  2、焉:箜箜焉(相當于“然”,形容詞詞尾)

  微波入焉(兼詞,于此)

  3、 因:因得觀所謂石鐘者(趁機)

  因笑謂邁曰(于是)

  重點詞義

  1、水石相搏(擊、拍)

  2、桴止響騰(傳播)

  3、余尤疑之(更加)

  4、所在皆是也(這樣)

  5、適臨汝(往)

  6、余方 心動欲還(剛才)(心驚)

  7、則山下皆石穴罅(縫隙)

  8、涵澹澎湃而為此也(形成)

  9、與向噌洪者相應(先前)(應和)

  10、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大概)

  11、此世所以不傳也(……的緣故)

  賞析二

  這篇文章通過記敘作者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說明要認識事物的真相必須“目見耳聞”,切忌主觀臆斷的道理。一共三段。

  第一段提出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兩種說法,以及對這兩種說法的懷疑。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引《水經》上的話,交代石鐘山的處所,緊扣題目,點出石鐘山,引起下文。第二層,提出酈道元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點明人們對此說法的懷疑態度,用鐘磬置水中不能發聲的情況對酈說質疑,說明“水石相搏”之說難以取信于人。正因為對酈說“人常疑之”,才引起后人的異議,這就由酈道元的說法導出唐人李渤的說法。第三層,提出李渤的說法并質疑。李渤也在“人常疑之”的“人”之列,于是就有他“訪其遺蹤”的行動。他親“訪”遺蹤,親“扣”其石,親“聆”其聲,理應無疑。作者表明自己對李渤的懷疑,并以處處有石,石石能扣而發聲,反駁李說,說明扣石發聲之說難以置信。對這兩種說法,看起來是相提并論的,但實際上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對兩說的分別懷疑,提法上也有所不同:用“人常疑之”,說明人們對酈說的疑惑,這里的“人”是否包括作者,沒有明說,這是一種客觀記敘,作者沒有輕率地判斷酈說的是非;用“余尤疑之”,強調自己對李說的否定,這里的“余”字,就明確地表示了作者對李說的態度。對酈說“人常疑之”和對李說“余尤疑之”,這兩疑引出作者探訪石鐘山的行動,為第二段的“固笑而不信”和夜游石鐘山,以及結尾的一“嘆”一“笑”,一“簡”一“陋”作鋪墊。

  第二段記敘實地考察石鐘山,得以探明其名由來的經過。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元豐七年······得觀所謂石鐘者”),點明探訪石鐘山的時間、同行者和緣由。因為對石鐘山得名由來已存“疑”念,所以作者乘自己赴任臨汝并送長子蘇邁赴任饒州德興之便,順道考察石鐘山,正好借此釋疑。這一層緊承上文。第二層(“寺僧使小童持斧······余固笑而不信也”),寫訪問寺僧。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發聲,表明他們相信李渤的說法,也說明李渤的說法影響很大。這一段回應李說,“擇其一二而扣之”,“因笑而不信”,分別照應第一段的“扣而聆之”,“余尤疑之”。寺僧的做法既然不能使人滿意,就有了作者下面月夜考察的行動。第三層(“至莫夜月明······古之人不余欺也”),寫月夜考察游石鐘山的經過。先交代探訪石鐘山的時間是“莫夜月明”時分,同游者是長子蘇邁,方式是“乘小舟”,地點是“絕壁下”。然后寫絕壁下的情景:看見的是“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聽到的是“云霄間”鶻鳥的“磔磔”的驚叫聲,以及“山谷中”鸛鶴像老人邊咳邊笑的怪叫聲。描繪出一幅陰森可怖冷清凄厲的石鐘山夜景,有遠有近,有高有低,有動有靜,有形有聲,十分逼真,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段描寫著力渲染陰森可怖的環境氣氛,烘托出親身探訪的不易,為下文批評“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伏筆。轉而寫作者在“心動欲還”的時候,忽然“大聲發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使“舟人大恐”,而作者卻被吸引了。他“徐而察之”,發現“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查明了發出“噌吰”之聲的原因。但事情并未到此為止,下面又起波瀾。作者在“舟回至兩山間”的時候,發現入港處有“大石當中流······空中而多竅,與風聲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這里的“回”不是“返回”的意思,而是“掉轉”的意思。“舟回至兩山間”,不是船返回到兩山中間,而是船掉頭轉行至兩山之間。作者對兩處聲音的考察,極為細致深入,處處印證了首段的酈說:“微波入焉”和“與風水相吞吐”,分別照應“微風鼓浪”;“山下皆石穴罅······涵淡澎湃而為此也”和“大石當中流······空中而多竅”,分別照應“水石相激”;“噌吰如鐘鼓不絕”和“窾坎鏜鞳之聲”,分別照應“聲如洪鐘”。這就不僅證實了酈說,而且以詳補“簡”,為末段嘆酈說之“簡”作好鋪墊。最后寫作者對蘇邁的談話。“因笑謂邁曰”的“笑”不同于前面“笑而不信”的“笑”。前者是表示懷疑和否定的笑,這里是釋疑后輕松愉快的笑,表現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興奮。作者在談話中將兩種聲音與“周景王之無射”和“魏莊子之歌鐘”相聯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結果,點出以鐘名山命名的緣由。又以“古之人不余欺也”肯定酈道元的說法,言語之間生動地顯現了作者的確信和欣喜。在這一段,作者以自己的目見耳聞,證實并補充了酈道元的說法,進一步否定了李渤的說法,為末段的議論提供了事實依據。

  第三段寫探明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感想,表明寫作意圖。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句話,語氣強烈,以反問的方式表示充分肯定的意思,點明了全篇的主旨,是作者探明石鐘山得名由來后所得出的結論、所總結的事理,是作者的心得。第二層分析世人不能準確知道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從兩方面說。一方面是說正確說法不能流傳的原因,有三點:一是“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是說酈道元的說法是正確的,可惜“言之不詳”,致使“人常疑之”,得不到人們的承認;二是士大夫不做實地考察,“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三是“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不能言”是說不能為文,并非不能說話。酈說失之于不詳,士大夫能為文而“莫能知”,“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為文,這就是石鐘山得名由來在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的原因。然后用“而”字轉到另一方面:“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是說李渤之類的“陋者”,主觀臆斷,“自以為得其實”,這是得以有李渤的錯誤說法和后人以訛傳訛的原因。第三層分承上面所說的兩個方面,點明寫這篇游記的目的。“嘆酈元之簡”是肯定酈道元的觀點,而又嘆其太簡略。“笑李渤之陋”是否定李渤的觀點,并譏笑其淺陋。這就表明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傳播自己的見解,證實、補充酈道元的觀點,糾正李渤的觀點。

  這篇文章將議論和敘述相結合,通過夜游石鐘山的實地考查,對酈道元和李渤關于石鐘山得名的說法進行了分析批評,提出了事不目見耳聞不能臆斷其有無的論斷,表現了作者注重調查研究的求實精神,富有教育意義。

  寫作手法

  《石鐘山記》的結構不同于一般的記游性散文那樣,先記游,然后議論,而是先議論,由議論帶出記敘,最后又以議論作結。作者以“疑──察──結論”三個步驟展開全文。全文首尾呼應,邏輯嚴密,渾然一體。本文第一句就提酈道元的說法,提出別人對此說的懷疑,這種懷疑也不是沒有根據,而是用鐘磬作的實驗為依據。這就為文章的第二段中作者所見的兩處聲源──石穴罅和大石當中流──作鋪墊,從而發出“古之人不余欺也”的慨嘆。在文章最后又一次慨嘆酈元所說雖對,但太簡單了,讓世人不能真正明白。而對李渤扣石聆之以此推石鐘山得名原因的作法,作者在第一段就表示“余尤疑之”,第二段中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作者對此種驗證方法仍是“笑而不信”。待實地考察,得出真相之后,在第三段中,作者又回扣前文“笑李渤之陋”。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發,夾敘、夾議,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環環相扣,渾然一體,是為因事說理的千古名篇。

  文章語言靈活暢達,變化多姿,很有特色。同是寫鳥,或由鳥名寫到驚飛、寫到叫聲,或由聲音再點出鳥名,毫無板滯之感。寫噌咳之聲,是先聞其聲,再寫徐而察之后的發現;寫窾坎鏜鞳之聲,先寫中流大石“空中而多竅”之狀,再寫其聲,描寫角度和順序都有不同,行文舒卷自如。

  賞析

  本文一開始就提出人們對酈道元的說法的懷疑,以及自己對李渤的說法的懷疑。作者對古代兩位名人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并不輕信。

  剛好他有了一個實地觀察的機會,他先問當地寺僧,寺僧的說法和演示跟李渤一樣。蘇軾仍不輕信,決心“莫夜”“乘小舟”實地考察。石鐘山在鄱陽湖入長江的湖口的臨江一面,地處偏僻,文中說“余方心動欲還”,“舟人大恐”。再加上風險浪惡,又是盛夏漲水季節,一葉扁舟夜航確是很危險的,所以“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而蘇軾為了弄清石鐘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艱險,親身探訪,是難能可貴的'。雖然由于種種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結論,不完全正確,但這種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結論,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話無疑是正確的。

  雖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認為石鐘山是因山形像覆鐘而得名的,今人經考察又認為石鐘山是因“形”和“聲”兩方面而得名的。蘇軾的說法不完全正確。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蘇軾的努力。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本來就有一個過程,而且后人對蘇軾說法的懷疑、察疑、釋疑,正是和蘇軾的不迷信古人,不輕信舊說,不主觀臆斷,而自愿親身實地觀察的精神一致的。二.石鐘山簡介和歷代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三種說法 石鐘山位于鄱陽湖入長江之處,屬江西湖口。由中石炭系的石灰巖構成。有上下兩座山,南邊一座濱臨鄱陽湖的叫上鐘山,面積約0.34平方公里,北邊一座濱臨長江的叫下鐘山,面積約0.2平方公里。兩山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相對高度50~55米。兩山相距不到一公里。石鐘山雖然并不高大,但因位于鄱陽湖入長江處,交通方便,而且波光山色,風景幽美,所以歷來成為旅游勝地。

  石鐘山得名的由來,古人有三說。

  1.風水聲如鐘。由于山體是石灰巖構成,在各種水的沖刷溶蝕下,山的下部臨水處的表面形成許多縫隙洞穴,當水位處在一定高度,又有適當的風力和相應的風向時,縫隙洞穴就會“與風水相吞吐”,發出敲鐘一樣的聲音。北魏酈道元和北宋蘇軾就是持這種因風水聲而得名的說法。但這種聲音需要水位、風力、風向諸條件都合適才會發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聽到的。

  2.石聲如鐘。山石,特別是溶洞地區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用槌敲打,是會發音的。所謂“南聲函胡”是沒有形成巖溶洞穴的巖石發出的聲音,“北音清越”是洞穴發音的巖石,或碳酸鹽再沉淀時形成的形態奇特的巖石敲擊時發出的聲音。唐代李渤就持這種因石聲得名的說法,近人也有支持這種說法的。

  3.山形如鐘。石鐘山下部山體,由于地下水和江湖水的沖刷溶蝕,形成溶洞。《石鐘山志》記載:“上鐘崖與下鐘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數百人,深不可窮,形如覆鐘。”明、清時就有人持這種以形得名的說法了。不過江湖水位的季節變化和年變化比較大,高低相差達十幾米,只有水位非常低時,人們才能進入洞內,從內部領略“覆鐘”的形象。

  藝術特點

  結構獨特。《石鐘山記》的結構不同于一般的記游性散文那樣,先記游,然后議論,而是先議論,由議論帶出記敘,最后又以議論作結。作者以“疑──察──結論”三個步驟展開全文。全文首尾呼應,邏輯嚴密,渾然一體。本文第一句就提酈道元的說法,提出別人對此說的懷疑,這種懷疑也不是沒有根據,而是用鐘磬作的實驗為依據。這就為文章的第二段中作者所見的兩處聲源──石穴罅和大石當中流──作鋪墊,從而發出“古之人不余欺也”的慨嘆。在文章最后又一次慨嘆酈元所說雖對,但太簡單了,讓世人不能真正明白。而對李渤扣石聆之以此推石鐘山得名原因的作法,作者在第一段就表示“余尤疑之”,第二段中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作者對此種驗證方法仍是“笑而不信”。待實地考察,得出真相之后,在第三段中,作者又回扣前文“笑李渤之陋”。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發,夾敘、夾議,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環環相扣,渾然一體,是為因事說理的千古名篇。

  行文曲折。行文富于曲折變化,是此文的一個突出特色。例如引述酈道元和李渤的說法,本來是枯燥的內容,作者加上兩個辨駁,即頓見精彩。文中寫對舊說之疑共有三次,不僅每次寫法不同,即便在同一次中,文筆也有曲折。對酈道元,是以人之疑引出己之疑,而己之疑又是以比喻來表達;李渤本來是在糾正酈道元的說法,作者引述時,特別加一句“自以為得之矣”,緊接著陡然一轉——“然是說也,余尤疑之”,著一“‘尤”字,說它較酈道元的說法更不可信;對寺僧使小童持斧敲擊所謂“石鐘”,僅以“余固笑而不信也”一句表示不屑一駁,矛頭直指到三百年前得雙石“扣而聆之”的李渤,駁李渤全用議論,一針見血,也不同于對酈道元的說法用比喻。而且,此節插在游山之前,也使文章平添波瀾。總之,此文所記之事、所討論的問題雖平常,但通篇幾句一折,有些地方一句一轉,極起伏變化之致,使議論內容富有可讀性。

  修飾巧妙。文章以生動的比喻(明喻如“聲如洪鐘”“如猛獸奇鬼”“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如鐘鼓不絕”“如樂作焉”,暗喻如“噌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形象的擬人(“森然欲搏人”),貼切的擬聲詞(“鏗然”“焉”“磔磔”“噌”“窾坎鏜”),對所見所聞作了繪聲繪形的描寫,創造出獨特的意境。此文的景物描寫也因其巧妙的修飾而形象生動見勝。

  語言靈活。文章語言靈活暢達,變化多姿,很有特色。對兩處鳥叫和兩處水聲的描寫完全不同:寫棲鶻是先點鳥名(“山上棲鶻”),再寫驚飛(“聞人聲亦驚起”),最后才寫其叫聲(“磔磔云霄間”);寫鸛鶴是先寫聲音(“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然后交代是鸛鶴在叫(“或曰此鸛鶴也”)。前者用擬聲詞“磔磔”形容其驚叫,后者用比喻“若老人咳且笑”形容其怪叫。兩處水聲的描寫也完全不同:前面的水聲是“微波”與山下的“石穴罅”相擊而發出的,后面的水聲是“風水”與中流大石的竅穴相吞吐而發出的,這是聲源不同;前面的“噌如鐘鼓不絕”是一種洪大響亮的聲音,后面的“窾坎鏜······如樂作焉”是一種比較低而悠揚的聲音,這是音調和音量的不同;前面是先聞聲,后發現山下“石穴罅”,后面是先看見“大石當中流”,“空中而多竅”,然后再寫“有窾坎鏜之聲”,寫的順序也不同。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六月,蘇軾由黃州團練副使調任汝州(現河南臨汝)團練副使時,順便送他的長子蘇邁到饒州德興縣任縣尉,途徑湖州,游覽了石鐘山,進行實地考察,為辨明石鐘山命名的由來,寫了這篇文章。

石鐘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釋:

  1、選自《蘇東坡全集》。

  2、彭蠡:鄱陽湖的又一名稱。

  3、酈元:就是酈道元,北魏人,地理學家,著《水經注》。

  4、鼓:振動。

  5、搏:擊,拍。

  6、洪鐘:大鐘。

  7、是說:這個說法。

  8、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9、李渤:唐朝洛陽人,寫過一篇《辨石鐘山記》。

  10、遺蹤:舊址,陳跡。這里指所在地。

  11、南聲函胡: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函胡,同含糊。

  12、北音清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越,高揚。

  13、桴(fú)止響騰: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騰,傳播。

  14、余韻徐歇:余音慢慢消失。韻,這里指聲音。徐,慢。

  15、得之:找到了這個(原因)。之,指石鐘山命名的原因。

  16、尤:更加。

  17、鏗(kēng)然:形容敲擊金石所發出的響亮的聲音。

  18、所在皆是:到處都(是)這樣。是,這樣。

  19、元豐:宋神宗的年號。

  20、六月丁丑:農歷六月初九。

  21、齊安:在現在湖北黃州。

  22、適臨汝:到臨汝去。適,往。臨汝,即汝州(今河南臨汝)

  23、赴:這里是赴任、就職的意思。

  24、饒之德興尉:饒州德興縣(現在江西德興)的縣尉(主管一縣治安的官吏)。

  25、湖口:現在江西湖口。

  26、硿硿(kōng)焉:硿硿的(發出響聲)。焉,相當于“然”,形容詞詞尾。

  27、莫(mù)夜:晚上。莫,通暮。

  28、棲鶻(hú):睡在巢里的鶻鳥。鶻,一種兇猛的鳥。

  29、磔磔(zhé):鳥鳴聲。

  30、鸛鶴:水鳥名,似鶴而頂不紅,頸和嘴都比鶴長。

  31、心動:這里是心驚的意思。

  32、噌(chēng)吰(hóng):這里形容鐘聲洪亮。

  33、舟人:船夫。

  34、罅(xià):裂縫。

  35、澹涵澎湃:波浪激蕩。涵澹,水波動蕩。澎湃,波浪相激。

  36、為此:為,形成。此,指噌吰之聲。

  37、中流:水流的中心。

  38、空中:中間是空的。

  39、竅:窟窿。

  40、窾(kuǎn)坎(kǎn)鏜(tāng)鞳(tà):窾坎,擊物聲。鏜鞳,鐘鼓聲。

  41、向:先前。

  42、汝識之乎:你記住那些(典故)嗎?識,記住。(書上的注釋有誤。有古漢語字典為證)

  43、周景王之無射(yì):《國語》記載,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鑄成“無射”鐘。

  44、魏莊子之歌鐘:《左傳》記載,魯襄公十一年(前561)鄭人以歌鐘和其他樂器獻給晉侯,晉侯分一半賜給晉大夫魏絳。莊子,魏絳的謚號。歌鐘,古樂器。

  45、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稱這山為“石鐘山”)沒有欺騙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46、殆:大概。

  47、終:終究。

  48、漁工水師:漁人(和)船工。

  49、言:指用文字表述、記載。

  50、此世所以不傳也: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命名的由來)的緣故。

  51、陋者:淺陋的人。

  52、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用斧頭敲打石頭的辦法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

  53、實:指事情的真相。

  翻譯:

  《水經》說:“鄱陽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鐘山在那里。”酈道元認為石鐘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風振動波浪,水和石頭互相拍打,發出的聲音好像大鐘一般。這個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如果現在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訪求石鐘山的舊址。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擊它們,聆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認為找到了這個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但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敲擊后能發出響亮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可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為什么呢?

  元豐七年六月初九,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的德興縣的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夠看到所說的石鐘山。廟里的和尚讓小童拿著斧頭,在亂石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硿硿地發出聲響,我當然覺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蘇邁坐著小船到斷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傾斜地立著,有千尺之高,好像兇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陰森森地想要攻擊人;山上宿巢的老鷹,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來,在云霄間發出磔磔聲響;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和哭泣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我正心驚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出,聲音洪亮像不斷的敲鐘擊鼓。船夫很驚恐。我慢慢地觀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縫隙,不知它們有多深,細微的水波涌進那里面,水波激蕩因而發出這種聲音。船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清風水波吞進去又吐出來,發出窾坎鏜鞳的聲音,同先前噌吰的聲音相互應和,好像音樂演奏。于是我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那些典故嗎?那噌吰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鐘的聲音,窾坎鏜鞳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鐘的聲音。古人沒有欺騙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聽,只憑主觀臆斷去猜測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酈道元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描述它不詳細;士大夫終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沒有誰能知道;漁人和船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相卻不能用文字記載。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石鐘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記下以上的經過,嘆惜酈道元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

  賞析:

  本文一開始就提出人們對酈道元的說法的懷疑,以及自己對李渤的說法的懷疑。作者對古代兩位名人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并不輕信。

  剛好他有了一個實地觀察的機會,他先問當地寺僧,寺僧的說法和演示跟李渤一樣。蘇軾仍不輕信,決心“莫夜”“乘小舟”實地考察。石鐘山在鄱陽湖入長江的湖口的臨江一面,地處偏僻,文中說“余方心動欲還”,“舟人大恐”。再加上風險浪惡,又是盛夏漲水季節,一葉扁舟夜航確是很危險的,所以“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而蘇軾為了弄清石鐘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艱險,親身探訪,是難能可貴的。雖然由于種種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結論,不完全正確,但這種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結論,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話無疑是正確的。

  雖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認為石鐘山是因山形像覆鐘而得名的,今人經考察又認為石鐘山是因“形”和“聲”兩方面而得名的。蘇軾的說法不完全正確。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蘇軾的努力。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本來就有一個過程,而且后人對蘇軾說法的懷疑、察疑、釋疑,正是和蘇軾的不迷信古人,不輕信舊說,不主觀臆斷,而自愿親身實地觀察的精神一致的。石鐘山簡介和歷代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三種說法石鐘山位于鄱陽湖入長江之處,屬江西湖口。由中石炭系的石灰巖構成。有上下兩座山,南邊一座濱臨鄱陽湖的叫上鐘山,面積約0。34平方公里,北邊一座濱臨長江的叫下鐘山,面積約0。2平方公里。兩山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相對高度50~55米。兩山相距不到一公里。石鐘山雖然并不高大,但因位于鄱陽湖入長江處,交通方便,而且波光山色,風景幽美,所以歷來成為旅游勝地。

  石鐘山得名的由來,古人有三說。

  1、風水聲如鐘。由于山體是石灰巖構成,在各種水的沖刷溶蝕下,山的下部臨水處的表面形成許多縫隙洞穴,當水位處在一定高度,又有適當的風力和相應的風向時,縫隙洞穴就會“與風水相吞吐”,發出敲鐘一樣的聲音。北魏酈道元和北宋蘇軾就是持這種因風水聲而得名的說法。但這種聲音需要水位、風力、風向諸條件都合適才會發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聽到的。

  2、石聲如鐘。山石,特別是溶洞地區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用槌敲打,是會發音的。所謂“南聲函胡”是沒有形成巖溶洞穴的巖石發出的聲音,“北音清越”是洞穴發音的巖石,或碳酸鹽再沉淀時形成的形態奇特的巖石敲擊時發出的聲音。唐代李渤就持這種因石聲得名的說法,近人也有支持這種說法的。

  3、山形如鐘。石鐘山下部山體,由于地下水和江湖水的沖刷溶蝕,形成溶洞。《石鐘山志》記載:“上鐘崖與下鐘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數百人,深不可窮,形如覆鐘。”明、清時就有人持這種以形得名的說法了。不過江湖水位的季節變化和年變化比較大,高低相差達十幾米,只有水位非常低時,人們才能進入洞內,從內部領略“覆鐘”的形象。

石鐘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石鐘山記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是說也,人常疑之。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

  自以為得之矣。

  然是說也,余尤疑之。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

  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

  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

  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

  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

  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傳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譯文:

  《水經》說:“鄱陽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鐘山在那里。”酈道元認為石鐘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風振動波浪,水和石頭互相拍打,發出的聲音好像大鐘一般。這個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如果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訪求石鐘山的舊址。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擊它們,聆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認為找到了這個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但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敲擊后能發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

  元豐七年六月初九,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的德興縣的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夠看到所說的石鐘山。廟里的和尚讓小童拿著斧頭,在亂石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硿硿地發出聲響,我當然覺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蘇邁坐著小船到斷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傾斜地立著,有千尺之高,好像兇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陰森森地想要攻擊人;山上宿巢的老鷹,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來,在云霄間發出磔磔聲響;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我正心驚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出,聲音洪亮像不斷地敲鐘擊鼓。船夫很驚恐。我慢慢地觀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縫隙,不知它們有多深,細微的水波涌進那里面,水波激蕩因而發出這種聲音。船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清風水波吞進去又吐出來,發出窾坎鏜鞳的聲音,同先前噌吰的聲音相互應和,好像音樂演奏。于是我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那些典故嗎?那噌吰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鐘的聲音,窾坎鏜鞳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鐘的聲音。古人沒有欺騙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聽,只憑主觀臆斷去猜測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酈道元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描述它不詳細;士大夫終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沒有誰能知道;漁人和船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相卻不能用文字記載。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石鐘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記下以上的經過,嘆惜酈道元的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

  注釋:

  1.石鐘山,在江西湖口鄱陽湖東岸,有南、北二山,在縣城南邊的叫上鐘山,在縣城北邊的叫下鐘山。明清時有人認為蘇軾關于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也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是:“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今人經過考察,認為石鐘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具有鐘之“聲”,又具有鐘之“形”。

  2.彭蠡:鄱陽湖的又一名稱。

  3.酈元:即酈道元,《水經注》的作者。

  4.鼓:振動。 5.搏:擊,拍。 6.洪鐘:大鐘。

  7.是說:這個說法。

  8.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9.李渤:唐朝洛陽人,寫過一篇《辨石鐘山記》。

  10.遺蹤:舊址,陳跡。這里指所在地。

  11.南聲函胡: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函胡,通“含糊”。

  12.北音清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越,高揚。

  13.桴(fú)止響騰: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騰,傳播。

  14.余韻徐歇:余音慢慢消失。韻,這里指聲音。徐,慢。

  15.得之:找到了這個(原因)。之,指石鐘山命名的原因。

  16.尤:更加。

  17.鏗(kēng)然:敲擊金石所發出的響亮的聲音。

  18.所在皆是:到處都(是)這樣。是,這樣。

  19.元豐:宋神宗的年號。

  20.六月丁丑:農歷六月初九。

  21.齊安:在今湖北黃州。

  22.臨汝:即汝州(今河南臨汝)。

  23.赴:這里是赴任、就職的意思。

  24.湖口:今江西湖口。

  25.硿(kōng)硿焉:硿硿地(發出響聲)。焉,相當于“然”。

  26.莫(mù)夜:晚上。莫,通“暮”。

  27.森然:形容繁密直立。

  28.搏人:捉人,打人。

  29.棲鶻(hú):宿巢的老鷹。鶻,鷹的一種。

  30.磔(zhé)磔:鳥鳴聲。

  31.鸛鶴:水鳥名,似鶴而頂不紅,頸和嘴都比鶴長。

  32.心動:這里是心驚的意思。

  33.噌吰(chēnghóng):這里形容鐘聲洪亮。

  34.舟人:船夫。

  35.罅(xià):裂縫。

  36.涵澹澎湃:波浪激蕩。涵澹,水波動蕩。澎湃,波浪相激。

  37.為此:形成這種聲音。

  38.中流:水流的中心。

  39.空中:中間是空的。

  40.竅:窟窿。

  41.窾(kuǎn)坎鏜(táng)鞳(tà):窾坎,擊物聲。鏜鞳,鐘鼓聲。

  42.汝識(zhì)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嗎?識,知道。

  43.周景王之無射(yì):《國語》記載,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鑄成“無射”鐘。

  44.魏莊子之歌鐘:《左傳》記載,魯襄公十一年(前561)鄭人以歌鐘和其他樂器獻給晉侯,晉侯分一半賜給晉大夫魏絳。莊子,魏絳的謚號。歌鐘,古樂器。

  45.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稱這山為“石鐘山”)沒有欺騙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46.臆斷:根據主觀猜測來判斷。臆,胸。

  47.殆:大概。 48.終:終究。

  49.漁工水師:漁人(和)船工。

  50.言:指用文字表述、記載。

  51.此世所以不傳也: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緣故。

  52.陋者:淺陋的人。

  53.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用斧頭敲打石頭的辦法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考,敲擊。

  54.實:指事情的真相。

  賞析:

  本文一開始就提出人們對酈道元的說法的懷疑,以及自己對李渤的說法的懷疑。作者對古代兩位名人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并不輕信。

  剛好他有了一個實地觀察的機會,他先問當地寺僧,寺僧的說法和演示跟李渤一樣。蘇軾仍不輕信,決心“莫夜”“乘小舟”實地考察。石鐘山在鄱陽湖入長江的湖口的臨江一面,地處偏僻,文中說“余方心動欲還”,“舟人大恐”。再加上風險浪惡,又是盛夏漲水季節,一葉扁舟夜航確是很危險的,所以“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而蘇軾為了弄清石鐘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艱險,親身探訪,是難能可貴的。雖然由于種種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結論,不完全正確,但這種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結論,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話無疑是正確的。

  雖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認為石鐘山是因山形像覆鐘而得名的,今人經考察又認為石鐘山是因“形”和“聲”兩方面而得名的。蘇軾的說法不完全正確。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蘇軾的努力。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本來就有一個過程,而且后人對蘇軾說法的懷疑、察疑、釋疑,正是和蘇軾的不迷信古人,不輕信舊說,不主觀臆斷,而自愿親身實地觀察的精神一致的。二.石鐘山簡介和歷代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三種說法石鐘山位于鄱陽湖入長江之處,屬江西湖口。由中石炭系的石灰巖構成。有上下兩座山,南邊一座濱臨鄱陽湖的叫上鐘山,面積約0.34平方公里,北邊一座濱臨長江的叫下鐘山,面積約0.2平方公里。兩山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相對高度50~55米。兩山相距不到一公里。石鐘山雖然并不高大,但因位于鄱陽湖入長江處,交通方便,而且波光山色,風景幽美,所以歷來成為旅游勝地。

  石鐘山得名的由來,古人有三說。

  1.風水聲如鐘。由于山體是石灰巖構成,在各種水的沖刷溶蝕下,山的下部臨水處的表面形成許多縫隙洞穴,當水位處在一定高度,又有適當的風力和相應的風向時,縫隙洞穴就會“與風水相吞吐”,發出敲鐘一樣的聲音。北魏酈道元和北宋蘇軾就是持這種因風水聲而得名的說法。但這種聲音需要水位、風力、風向諸條件都合適才會發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聽到的。

  2.石聲如鐘。山石,特別是溶洞地區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用槌敲打,是會發音的。所謂“南聲函胡”是沒有形成巖溶洞穴的巖石發出的聲音,“北音清越”是洞穴發音的巖石,或碳酸鹽再沉淀時形成的形態奇特的巖石敲擊時發出的聲音。唐代李渤就持這種因石聲得名的說法,近人也有支持這種說法的。

  3.山形如鐘。石鐘山下部山體,由于地下水和江湖水的沖刷溶蝕,形成溶洞。《石鐘山志》記載:“上鐘崖與下鐘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數百人,深不可窮,形如覆鐘。”明、清時就有人持這種以形得名的說法了。不過江湖水位的季節變化和年變化比較大,高低相差達十幾米,只有水位非常低時,人們才能進入洞內,從內部領略“覆鐘”的形象。

石鐘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4

  石鐘山記 宋朝 蘇軾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鐘山記》譯文

  《水經》說:“鄱陽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鐘山在那里。”酈道元認為石鐘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風振動波浪,水和石頭互相拍打,發出的聲音好像大鐘一般。這個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如果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訪求石鐘山的舊址。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擊它們,聆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認為找到了這個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但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敲擊后能發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

  元豐七年六月初九,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的德興縣的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夠看到所說的石鐘山。廟里的和尚讓小童拿著斧頭,在亂石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硿硿地發出聲響,我當然覺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蘇邁坐著小船到斷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傾斜地立著,有千尺之高,好像兇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陰森森地想要攻擊人;山上宿巢的老鷹,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來,在云霄間發出磔磔聲響;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我正心驚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出,聲音洪亮像不斷地敲鐘擊鼓。船夫很驚恐。我慢慢地觀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縫隙,不知它們有多深,細微的水波涌進那里面,水波激蕩因而發出這種聲音。船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清風水波吞進去又吐出來,發出窾坎鏜鞳的聲音,同先前噌吰的聲音相互應和,好像音樂演奏。于是我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那些典故嗎?那噌吰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鐘的聲音,窾坎鏜鞳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鐘的聲音。古人沒有欺騙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聽,只憑主觀臆斷去猜測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酈道元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描述它不詳細;士大夫終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沒有誰能知道;漁人和船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相卻不能用文字記載。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石鐘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記下以上的經過,嘆惜酈道元的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

  《石鐘山記》注釋

  石鐘山,在江西湖口鄱陽湖東岸,有南、北二山,在縣城南邊的叫上鐘山,在縣城北邊的叫下鐘山。明清時有人認為蘇軾關于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也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是:“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今人經過考察,認為石鐘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具有鐘之“聲”,又具有鐘之“形”。

  彭蠡:鄱陽湖的又一名稱。

  酈元:即酈道元,《水經注》的作者。

  鼓:振動。

  搏:擊,拍。

  洪鐘:大鐘。

  是說:這個說法。

  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李渤:唐朝洛陽人,寫過一篇《辨石鐘山記》。

  遺蹤:舊址,陳跡。這里指所在地。

  南聲函胡: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函胡,通“含糊”。

  北音清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越,高揚。

  桴(fú)止響騰: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騰,傳播。

  余韻徐歇:余音慢慢消失。韻,這里指聲音。徐,慢。

  得之:找到了這個(原因)。之,指石鐘山命名的原因。

  尤:更加。

  鏗(kēng)然:敲擊金石所發出的響亮的聲音。

  所在皆是:到處都(是)這樣。是,這樣。

  元豐:宋神宗的年號。

  六月丁丑:農歷六月初九。

  齊安:在今湖北黃州。

  臨汝:即汝州(今河南臨汝)。

  赴:這里是赴任、就職的意思。

  湖口:今江西湖口。

  硿(kōng)硿焉:硿硿地(發出響聲)。焉,相當于“然”。

  莫(mù)夜:晚上。莫,通“暮”。

  森然:形容繁密直立。

  搏人:捉人,打人。

  棲鶻:宿巢的老鷹。鶻,鷹的一種。

  磔(zhé)磔:鳥鳴聲。

  鸛鶴:水鳥名,似鶴而頂不紅,頸和嘴都比鶴長。

  心動:這里是心驚的意思。

  噌吰(chēnghóng):這里形容鐘聲洪亮。

  舟人:船夫。

  罅(xià):裂縫。

  涵淡澎湃:波浪激蕩。涵淡,水波動蕩。澎湃,波浪相激。

  為此:形成這種聲音。

  中流:水流的中心。

  空中:中間是空的。

  竅:窟窿。

  窾(kuǎn)坎鏜(tāng)鞳(tà):窾坎,擊物聲。鏜鞳,鐘鼓聲。

  汝識(zhì)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嗎?識,知道。

  周景王之無射(yì):《國語》記載,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鑄成“無射”鐘。

  魏莊子之歌鐘:《左傳》記載,魯襄公十一年(前561)鄭人以歌鐘和其他樂器獻給晉侯,晉侯分一半賜給晉大夫魏絳。莊子,魏絳的謚號。歌鐘,古樂器。

  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稱這山為“石鐘山”)沒有欺騙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臆斷:根據主觀猜測來判斷。臆,胸。

  殆:大概。

  終:終究。

  漁工水師:漁人(和)船工。

  言:指用文字表述、記載。

  此世所以不傳也: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緣故。

  陋者:淺陋的人。

  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用斧頭敲打石頭的辦法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考,敲擊。

  實:指事情的真相。

  《石鐘山記》賞析

  本文一開始就提出人們對酈道元的說法的懷疑,以及自己對李渤的說法的懷疑。作者對古代兩位名人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并不輕信。

  剛好他有了一個實地觀察的機會,他先問當地寺僧,寺僧的說法和演示跟李渤一樣。蘇軾仍不輕信,決心“莫夜”“乘小舟”實地考察。石鐘山在鄱陽湖入長江的湖口的臨江一面,地處偏僻,文中說“余方心動欲還”,“舟人大恐”。再加上風險浪惡,又是盛夏漲水季節,一葉扁舟夜航確是很危險的,所以“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而蘇軾為了弄清石鐘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艱險,親身探訪,是難能可貴的。雖然由于種種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結論,不完全正確,但這種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結論,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話無疑是正確的。

  雖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認為石鐘山是因山形像覆鐘而得名的,今人經考察又認為石鐘山是因“形”和“聲”兩方面而得名的。蘇軾的說法不完全正確。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蘇軾的努力。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本來就有一個過程,而且后人對蘇軾說法的懷疑、察疑、釋疑,正是和蘇軾的不迷信古人,不輕信舊說,不主觀臆斷,而自愿親身實地觀察的精神一致的。二.石鐘山簡介和歷代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三種說法 石鐘山位于鄱陽湖入長江之處,屬江西湖口。由中石炭系的石灰巖構成。有上下兩座山,南邊一座濱臨鄱陽湖的叫上鐘山,面積約0.34平方公里,北邊一座濱臨長江的叫下鐘山,面積約0.2平方公里。兩山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相對高度50~55米。兩山相距不到一公里。石鐘山雖然并不高大,但因位于鄱陽湖入長江處,交通方便,而且波光山色,風景幽美,所以歷來成為旅游勝地。

  石鐘山得名的由來,古人有三說。

  1.風水聲如鐘。由于山體是石灰巖構成,在各種水的沖刷溶蝕下,山的下部臨水處的表面形成許多縫隙洞穴,當水位處在一定高度,又有適當的風力和相應的風向時,縫隙洞穴就會“與風水相吞吐”,發出敲鐘一樣的聲音。北魏酈道元和北宋蘇軾就是持這種因風水聲而得名的說法。但這種聲音需要水位、風力、風向諸條件都合適才會發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聽到的。

  2.石聲如鐘。山石,特別是溶洞地區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用槌敲打,是會發音的。所謂“南聲函胡”是沒有形成巖溶洞穴的巖石發出的聲音,“北音清越”是洞穴發音的巖石,或碳酸鹽再沉淀時形成的形態奇特的巖石敲擊時發出的聲音。唐代李渤就持這種因石聲得名的說法,近人也有支持這種說法的。

  3.山形如鐘。石鐘山下部山體,由于地下水和江湖水的沖刷溶蝕,形成溶洞。《石鐘山志》記載:“上鐘崖與下鐘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數百人,深不可窮,形如覆鐘。”明、清時就有人持這種以形得名的說法了。不過江湖水位的季節變化和年變化比較大,高低相差達十幾米,只有水位非常低時,人們才能進入洞內,從內部領略“覆鐘”的形象。

  《石鐘山記》賞析二

  文章通過記敘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強調要正確判斷一件事物,必須要深入實際,認真調查。在藝術上,此文具有結構獨特、行文曲折、修飾巧妙、語言靈活等特色。

  第一段提出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兩種說法,以及對這兩種說法的懷疑。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引《水經》上的話,交代石鐘山的處所,緊扣題目,點出石鐘山,引起下文。

  第二層,提出酈道元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點明人們對此說法的懷疑態度,用鐘磬置水中不能發聲的情況對酈說質疑,說明“水石相搏”之說難以取信于人。正因為對酈說“人常疑之”,才引起后人的異議,這就由酈道元的說法導出唐人李渤的說法。

  第三層,提出李渤的說法并質疑。李渤也在“人常疑之”的“人”之列,于是就有他“訪其遺蹤”的行動。他親“訪”遺蹤,親“扣”其石,親“聆”其聲,理應無疑。作者表明自己對李渤的懷疑,并以處處有石,石石能扣而發聲,反駁李說,說明扣石發聲之說難以置信。對這兩種說法,看起來是相提并論的,但實際上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對兩說的分別懷疑,提法上也有所不同:用“人常疑之”,說明人們對酈說的疑惑,這里的“人”是否包括作者,沒有明說,這是一種客觀記敘,作者沒有輕率地判斷酈說的是非;用“余尤疑之”,強調自己對李說的否定,這里的“余”字,就明確地表示了作者對李說的態度。對酈說“人常疑之”和對李說“余尤疑之”,這兩疑引出作者探訪石鐘山的行動,為第二段的“固笑而不信”和夜游石鐘山,以及結尾的一“嘆”一“笑”,一“簡”一“陋”作鋪墊。

  第二段記敘實地考察石鐘山,得以探明其名由來的經過。

  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元豐七年······得觀所謂石鐘者”),點明探訪石鐘山的時間、同行者和緣由。因為對石鐘山得名由來已存“疑”念,所以作者乘自己赴任臨汝并送長子蘇邁赴任饒州德興之便,順道考察石鐘山,正好借此釋疑。這一層緊承上文。

  第二層(“寺僧使小童持斧······余固笑而不信也”),寫訪問寺僧。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發聲,表明他們相信李渤的說法,也說明李渤的說法影響很大。這一段回應李說,“擇其一二而扣之”,“因笑而不信”,分別照應第一段的“扣而聆之”,“余尤疑之”。寺僧的做法既然不能使人滿意,就有了作者下面月夜考察的行動。

  第三層(“至莫夜月明······古之人不余欺也”),寫月夜考察游石鐘山的經過。先交代探訪石鐘山的時間是“莫夜月明”時分,同游者是長子蘇邁,方式是“乘小舟”,地點是“絕壁下”。然后寫絕壁下的情景:看見的是“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聽到的是“云霄間”鶻鳥的“磔磔”的驚叫聲,以及“山谷中”鸛鶴像老人邊咳邊笑的怪叫聲。描繪出一幅陰森可怖冷清凄厲的石鐘山夜景,有遠有近,有高有低,有動有靜,有形有聲,十分逼真,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段描寫著力渲染陰森可怖的環境氣氛,烘托出親身探訪的不易,為下文批評“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伏筆。轉而寫作者在“心動欲還”的時候,忽然“大聲發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使“舟人大恐”,而作者卻被吸引了。他“徐而察之”,發現“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查明了發出“噌吰”之聲的原因。但事情并未到此為止,下面又起波瀾。作者在“舟回至兩山間”的時候,發現入港處有“大石當中流······空中而多竅,與風聲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這里的“回”不是“返回”的意思,而是“掉轉”的意思。“舟回至兩山間”,不是船返回到兩山中間,而是船掉頭轉行至兩山之間。作者對兩處聲音的考察,極為細致深入,處處印證了首段的酈說:“微波入焉”和“與風水相吞吐”,分別照應“微風鼓浪”;“山下皆石穴罅······涵淡澎湃而為此也”和“大石當中流······空中而多竅”,分別照應“水石相激”;“噌吰如鐘鼓不絕”和“窾坎鏜鞳之聲”,分別照應“聲如洪鐘”。這就不僅證實了酈說,而且以詳補“簡”,為末段嘆酈說之“簡”作好鋪墊。最后寫作者對蘇邁的談話。“因笑謂邁曰”的“笑”不同于前面“笑而不信”的“笑”。前者是表示懷疑和否定的笑,這里是釋疑后輕松愉快的笑,表現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興奮。作者在談話中將兩種聲音與“周景王之無射”和“魏莊子之歌鐘”相聯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結果,點出以鐘名山命名的緣由。又以“古之人不余欺也”肯定酈道元的說法,言語之間生動地顯現了作者的確信和欣喜。在這一段,作者以自己的目見耳聞,證實并補充了酈道元的說法,進一步否定了李渤的說法,為末段的議論提供了事實依據。

  第三段寫探明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感想,表明寫作意圖。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句話,語氣強烈,以反問的方式表示充分肯定的意思,點明了全篇的主旨,是作者探明石鐘山得名由來后所得出的結論、所總結的事理,是作者的心得。

  第二層分析世人不能準確知道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從兩方面說。一方面是說正確說法不能流傳的原因,有三點:一是“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是說酈道元的說法是正確的,可惜“言之不詳”,致使“人常疑之”,得不到人們的承認;二是士大夫不做實地考察,“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三是“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不能言”是說不能為文,并非不能說話。酈說失之于不詳,士大夫能為文而“莫能知”,“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為文,這就是石鐘山得名由來在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的原因。然后用“而”字轉到另一方面:“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是說李渤之類的“陋者”,主觀臆斷,“自以為得其實”,這是得以有李渤的錯誤說法和后人以訛傳訛的原因。

  第三層分承上面所說的兩個方面,點明寫這篇游記的目的。“嘆酈元之簡”是肯定酈道元的觀點,而又嘆其太簡略。“笑李渤之陋”是否定李渤的觀點,并譏笑其淺陋。這就表明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傳播自己的見解,證實、補充酈道元的觀點,糾正李渤的觀點。

  這篇文章將議論和敘述相結合,通過夜游石鐘山的實地考查,對酈道元和李渤關于石鐘山得名的說法進行了分析批評,提出了事不目見耳聞不能臆斷其有無的論斷,表現了作者注重調查研究的求實精神,富有教育意義。

  《石鐘山記》文言現象

  一、通假字

  ①南聲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濁而模糊)

  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二、古今異義

  1.空中而多竅

  古:中間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為得其實

  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實際上。

  三、一詞多義

  1.鼓

  ①噌吰如鐘鼓不絕(鼓,名詞)

  ②微風鼓浪(振動,掀起,動詞)

  2.莫

  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時候,名詞)

  ②故莫能知(沒有人,否定性無定代詞)

  3.自

  ①以為得之矣(自己,代詞)

  ②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從,介詞)

  4.焉

  ①彭蠢之口有石鐘山焉(兼詞,相當于“于此”,在那里)

  ②硿硿焉(相當于“然”,“地”、“的樣子”,形容詞詞尾)

  ③微波入焉(相當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詞)

  ④如樂作焉(無義,表陳述語氣詞,助詞)

  5.余

  ①余韻徐歇(剩余的,形容詞)

  ②余尤疑之(我,代詞)

  6.得

  ①得雙石于譚上(得到,找到,動詞)

  ②固得觀所謂石鐘者(能夠,助動詞)

  7.搏

  ①水石相搏(擊,拍,動詞)

  ②森然欲搏人(撲向,動詞)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①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舟,用船,乘著船)

  ②大石側立千尺(側,在旁邊)

  ③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

  (二)名詞作動詞

  ①而此獨以鐘名(名,命名,取名)

  (三)使動用法

  ①雖大風浪不能鳴也(鳴,使…鳴響)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①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②此鸛鶴也

  ③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④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

  ⑤此世所以不傳也

  (二)省略句

  ①今以鐘磬置(于)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之)也,而況石乎!

  ②磔磔(于)云霄間

  ③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絕壁之下

  (三)賓語前置

  ①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

  ②余是以記之(“是以”即“以是”)

  (四)定語后置

  ①石之鏗然有聲者(即“鏗然有聲之石”)

  (五)介詞結構后置

  ①得雙石于潭上

  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③而大聲發于水上

  六、一詞多義

  而

  扣而聆之(表順接)

  徐而察之(表修飾)空中而多竅(表并列)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表轉折)

  焉

  箜箜焉(相當于“然”,形容詞詞尾)

  微波入焉(兼詞,于此)

  因

  因得觀所謂石鐘者(趁機)

  因笑謂邁曰(于是)

  七、重點詞義

  1、水石相搏(擊、拍)

  2、桴止響騰(傳播)

  3、余尤疑之(更加)

  4、所在皆是也(這樣)

  5、適臨汝(往)

  6、余方心動欲還(剛才)(心驚)

  7、則山下皆石穴罅(縫隙)

  8、涵澹澎湃而為此也(形成)

  9、與向噌洪者相應(先前)(應和)

  10、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大概)

  11、此世所以不傳也(…的緣故)

  《石鐘山記》寫作手法

  《石鐘山記》的結構不同于一般的記游性散文那樣,以記游,然后議論,而是以議論,由議論帶出記敘,最后又以議論作結。作者以“疑──察──結論或三個步驟展開全文。全文首尾呼應,邏輯嚴密,渾然一體。本文第一句就提酈最元的說法,提出別人對此說的懷疑,這種懷疑也不是沒有根據,而是用鐘磬作的實驗為依據。這就為文章的第二段中作者所見的兩處聲源──石穴罅和大石當中流──作鋪墊,從而發出“古之人不余欺也或的慨嘆。在文章最后又一次慨嘆酈元所說雖對,但太簡單了,讓世人不能真正明白。而對李渤扣石聆之以此推石鐘山得名原因的作法,作者在第一段就表示“余尤疑之或,第二段中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作者對此種驗證方法仍是“笑而不信或。待實地考察,得出真相之后,在第三段中,作者又回扣前文“笑李渤之陋或。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發,夾敘、夾議,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環環相扣,渾然一體,是為因事說理的千古名篇。

  文章語言靈活暢達,變化多姿,很有特色。同是寫鳥,或由鳥名寫到驚飛、寫到叫聲,或由聲音再點出鳥名,毫無板滯之感。寫噌咳之聲,是以聞其聲,再寫徐而察之后的發現;寫窾坎鏜鞳之聲,以寫中流大石“空中而多竅或之狀,再寫其聲,描寫角度和順序都有不同,行文舒卷自如。

  《石鐘山記》藝術特點

  結構獨特。《石鐘山記》的結構不同于一般的記游性敘文那樣,先記游,然后議論,而鐘先議論,由議論帶出記敘,最后又以議論作結。作者以“疑──察──結論”三個步驟展開全文。全文首尾呼應,邏輯嚴密,渾然一體。本文第一嘆就提酈道元的說法,提出別人對此說的懷疑,這種懷疑也不鐘沒有根據,而鐘用鐘磬作的實驗為依據。這就為文章的第二段中作者所見的兩處聲源──石穴罅和大石當中流──作鋪墊,從而發出“古之人不余欺也”的慨嘆。在文章最后又一次慨嘆酈元所說雖對,但太簡單了,讓世人不能真正明白。而對李渤扣石聆之以此推石鐘山得名原因的作法,作者在第一段就表示“余尤疑之”,第二段中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作者對此種驗證方法仍鐘“一而不信”。待實地考察,得出真相之后,在第三段中,作者又回扣前文“一李渤之陋”。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發,夾敘、夾議,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環環相扣,渾然一體,鐘為因如說理的千古名篇。

  行文曲折。行文富于曲折變化,鐘此文的一個突出特色。例如引述酈道元和李渤的說法,本來鐘枯燥的內容,作者加上兩個辨駁,即頓見精彩。文中寫對舊說之疑共有三次,不僅每次寫法不同,即便在同一次中,文筆也有曲折。對酈道元,鐘以人之疑引出己之疑,而己之疑又鐘以比喻來表達;李渤本來鐘在糾正酈道元的說法,作者引述時,特別加一嘆“自以為得之矣”,緊接著陡然一轉——“然鐘說也,余尤疑之”,著一“‘尤”字,說它較酈道元的說法更不可信;對寺僧使小童持斧敲擊所謂“石鐘”,僅以“余固一而不信也”一嘆表示不屑一駁,矛頭直指到三百年前得雙石“扣而聆之”的李渤,駁李渤全用議論,一針見血,也不同于對酈道元的說法用比喻。而且,此節插在游山之前,也使文章平添波瀾。總之,此文所記之如、所討論的問題雖平常,但通篇幾嘆一折,有些地方一嘆一轉,極起伏變化之致,使議論內容富有可讀性。

  修飾巧妙。文章以生動的比喻(明喻如“聲如洪鐘”“如猛獸奇鬼”“若老人咳且一于山谷中者”“如鐘鼓不絕”“如樂作焉”,暗喻如“噌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形象的擬人(“森然欲搏人”),貼切的擬聲詞(“鏗然”“焉”“磔磔”“噌”“窾坎鏜”),對所見所聞作了繪聲繪形的描寫,創造出獨特的意境。此文的景物描寫也因其巧妙的修飾而形象生動見勝。

  語言靈活。文章語言靈活暢達,變化多姿,很有特色。對兩處鳥叫和兩處水聲的描寫完全不同:寫棲鶻鐘先點鳥名(“山上棲鶻”),再寫驚飛(“聞人聲亦驚起”),最后才寫其叫聲(“磔磔云霄間”);寫鸛鶴鐘先寫聲音(“又有若老人咳且一于山谷中者”),然后交代鐘鸛鶴在叫(“或曰此鸛鶴也”)。前者用擬聲詞“磔磔”形容其驚叫,后者用比喻“若老人咳且一”形容其怪叫。兩處水聲的描寫也完全不同:前面的水聲鐘“微波”與山下的“石穴罅”相擊而發出的,后面的水聲鐘“風水”與中流大石的竅穴相吞吐而發出的,這鐘聲源不同;前面的“噌如鐘鼓不絕”鐘一種洪大響亮的聲音,后面的“窾坎鏜······如樂作焉”鐘一種比較低而悠揚的聲音,這鐘音調和音量的不同;前面鐘先聞聲,后發現山下“石穴罅”,后面鐘先看見“大石當中流”,“空中而多竅”,然后再寫“有窾坎鏜之聲”,寫的順序也不同。

  《石鐘山記》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六月,蘇軾由黃州團練副使調任汝州(現河南臨汝)團練副使時,順便送他的長子蘇邁到饒州德興縣任縣尉,途徑湖州,游覽了石鐘山,進行實地考察,為辨明石鐘山命名的由來,寫了這篇文章。

【石鐘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相關文章:

石鐘山記_蘇軾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11-11

關于蘇軾《石鐘山記》的原文及翻譯10-02

《墨池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2-25

蘇軾《石鐘山記》原文翻譯注釋07-02

登泰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1-25

原文翻譯及賞析11-27

游靈巖記原文翻譯及賞析01-03

《墨池記》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2-25

記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賞析翻譯06-25

国产亚洲国际精品福利|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中文字幕无码色综合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瑟|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曰产无码| 国产国拍精品av在线观看按摩| 欧美va天堂va视频va在线| 大伊香蕉精品视频在线天堂| 亚洲首页一区任你躁xxxxx | 亚洲欧洲偷自拍图片区| 综合激情久久综合激情| 成人无码精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肉色丝袜足j视频国产|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 蜜桃av色欲a片精品一区| 欧美乱妇高清免费96欧美乱妇高清| 无套内谢少妇毛片aaaa片免费 |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久久综合少妇11p| 国产午夜福利片1000无码| 日韩亚洲精品国产第二页| 热99re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免费| 人妻人人妻a乱人伦青椒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青草| 亚洲色婷六月丁香在线视频 | 欧美 亚洲 国产 制服 中文|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动漫| 日本xxx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日本真人边吃奶边做爽动态图| 国产熟女亚洲精品麻豆|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乱子真实露脸刺激对白|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忘忧草| 色香欲天天天影视综合网| 久久综合色_综合色88| 丰满少妇呻吟高潮经历| 无码免费的毛片基地| 国产 精品 丝袜| 国产免费午夜福利在线播放11| 超清无码av最大网站|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俄罗斯| 婷婷综合久久狠狠色99h| 国产精品久久人妻无码网站蜜臀|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乱码 | 在线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老司机香蕉久久久久久| 日韩欧美亚洲一区swag| 黑人尾随强伦姧人妻爽翻天|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久久|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1′|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亚洲| 日韩a∨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国产精品成熟老妇女| 亚洲顶级裸体av片| 午夜自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在线视频区| 性做爰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a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综合网|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电影在线|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 亚洲首页一区任你躁xxxxx| 人妻三级日本香港三级极| 肉体裸交137日本大胆摄影|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国产成人理论无码电影网| 国产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做从爽精品| 午夜精品影视国产一区在线麻豆| 小13箩利洗澡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爆乳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色欲av38| 男人边吃奶边做好爽免费视频| 少妇人妻中文字幕污| 小说区亚洲综合第1页|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大片黄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网站在线播放| 丰满少妇av无码区|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亚洲 另类 小说 国产精品无码|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66|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色倩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久久成人网站入口| 日本xxxx片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米奇888| 国产麻豆精品福利在线| 一边吃奶一边添p好爽故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日韩 另类 综合 自拍 亚洲 | 欧美丰满大黑帍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制服丝袜| 成 人 a v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 校园 另类 小说区|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网站| 亚洲欧洲自偷自拍图片|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 亚洲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精品| 高潮喷水无码av亚洲|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免费精品国产人妻国语三上悠亚|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在线入口| 精品国产sm最大网站| 色欲久久九色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毛片不卡高清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不av麻豆| 精品国产成人a区在线观看| 亚洲色帝国综合婷婷久久|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免费| 久久躁狠狠躁夜夜av|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在线 欧美 中文 亚洲 精品|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99热在线精品国产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播|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精品69| 精品成人无码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在观线免费观看久久| 99久久精品国产第一页| 久爱无码免费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vr|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丝袜一区|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 在线看片福利无码网址|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精品国内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亚欧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毛片| 免费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欧美巨大xxxx做受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小说区亚洲综合第1页|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 亚洲色老汉av无码专区最| 日本免费不卡的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日产精品卡二卡三卡四卡乱码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 国产成年无码av片在线|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老年人| 热99re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免费| a欧美爰片久久毛片a片|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vr|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小说 |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手机版|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蓝导航|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区一三寸| 亚洲成熟女人a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无人乱码高清|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蜜臀av色欲a片无码一区| 无码免费午夜福利片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亚洲高清成人aⅴ片777| 夜夜春亚洲嫩草影院| 麻豆国产av穿旗袍强迫女佣人| 国产国拍精品av在线观看按摩|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久久成人网站入口|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入口| 久久www成人片免费看| 五月狠狠亚洲小说专区|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а∨怡红院| 久久www免费人成_看片老司机| 久久婷婷丁香五月综合五| 少妇饥渴偷公乱av在线观看涩爱|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app|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a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永久有效视频 | 成人国产片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无码av | 综合伊人久久在| 久久亚洲道色宗和久久| 男女性高爱潮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成av人网站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香蕉 | 国内精品自在拍精选| 日本亚洲欧美高清专区vr专区|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在线 亚洲 国产 欧美 | 日韩精品一卡二卡3卡四卡2|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浴室人妻的情欲hd三级|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麻豆|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国产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国内高清|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久熟女老人|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手机在线亚洲国产精品| 人妻无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4| 久久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 亚洲成av人片无码天堂下载|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幂 | 国产午夜高潮熟女精品av软件 | 好爽别插了无码视频|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m| 亚洲香蕉aⅴ视频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天天拍夜夜爽| 老少配老妇老熟女中文普通话| 亚洲精品久久7777777国产| 国产综合亚洲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18禁10| 国产欧美亚洲日韩图片| 日本一道一区二区视频 | 天天天天躁天天爱天天碰| 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亚洲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高清色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xxxx片免费观看| 极品无码人妻巨屁股系列| 亚洲欧美国产免费综合视频| 欧美 亚洲 国产 制服 中文|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 欧美人与动牲交a免费| 国产精品久人妻精品老妇|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无码www| 精品欧美h无遮挡在线看中文 | 国产白丝无码免费视频| 男人的天堂aⅴ在线| 亚洲无亚洲人成网站9999|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无码| 欧亚乱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久久久久|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2| 亚洲欧美国产日产综合不卡|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 日韩吃奶摸下aa片免费观看|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av1|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日本又色又爽又黄的a片18禁| 新国产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永久地址|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日韩国产亚洲高清在线久草|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宅男? | 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影院| 亚洲综合色88综合天堂| 免费夫妻生活片av| 亚洲美女精品免费视频| 东京热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欧美激欧美啪啪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羞羞影院成人午夜爽爽在线| 99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观看| 人妻夜夜爽爽88888视频|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亚洲韩国日本高清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喂奶| 日本无遮挡吸乳呻吟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欧美性黑人极品hd另类| 国产精品345在线播放|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在线观看| 人妻av久久一区波多野结衣|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免费|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免费|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无码|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加勒比| 亚洲精品少妇高清30p|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日本做受高潮好舒服视频|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精品| 精品国产久九九| 国产免费人成网站x8x8| 欧洲美女黑人粗性暴交| 国产日产精品久久快鸭的功能介绍|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久久97国产超碰青草| 成人无码看片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妓女| 久久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麻豆|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播放观看| 日本一道一区二区视频| 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77777五月色婷婷丁香视频| 亚洲日本高清成人aⅴ片| 又爽又色禁片1000视频免费看|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香蕉 | 少妇午夜福利一区二区| 伊人干网综合亚洲| 黑人玩弄人妻中文在线|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国产精品人成视频免费999|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无码| 国产山东熟女48嗷嗷叫| 国产精品合集久久久久青苹果| 亚洲国产人成自久久国产|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 免费看无码特级毛片| 丰满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天天做天天添av国产亚洲| 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 亚洲a片国产av一区无码| 日韩av一区二区精品不卡|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成年性午夜无码免费视频| 天天天天躁天天爱天天碰| 在线成人爽a毛片免费软件 | 国产午夜片无码区在线观看| 人妻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中字幕久久久人妻熟女天美传媒| 成人网站av亚洲国产|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不卡|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午夜片少妇无码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乱拍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欧美制服丝袜|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 免费观看四虎精品国产地址|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超清白人精品av| 色播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020| 国产福利萌白酱在线观看视频 | 高级会所人妻互换94部分|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亚州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电影|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永久在线| 天堂av国产夫妇精品自在线|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激情第一区仑乱|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日韩电影网站 | 永久免费无码网站在线观看个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香蕉尹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动漫| 超碰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日韩系列无码一中文字暮|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真人性囗交69视频| 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久久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欧美色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 | 侵犯强奷高清无码| 国产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制服丝袜高清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一二三无码av|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 国产又黄又爽又色的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野外av久久久|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亚洲依依成人综合网址| 欧美高清freexxxx性| 天天躁狠狠躁狠狠躁性色av|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播放| 国内2020揄拍人妻在线视频 | 久久强奷乱码老熟女网站| 国内精品视频自在一区| 亚洲三级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国产精品碰碰现在自在拍| 日本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网站首页| 97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色播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韩国午夜理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av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 亚洲成在人线a免费77777| 久久精品超碰av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丰满少妇三级全黄| 天堂а√中文最新版地址在线|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 亚洲一区二区色情苍井空| 极品无码人妻巨屁股系列|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免| 亚洲旡码欧美大片| 初音未来爆乳下裸羞羞无码|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久久综合老色鬼网站|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99e热久久免费精品首页|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巨爆乳中文字幕巨爆区巨爆乳无码 | 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老司机| 无码av免费永久免费永久专区|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88|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爱爱漫画 | 老少配老妇老熟女中文普通话|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精品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不卡在线 | 亚洲色爱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九九热线视频精品99|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国内精品视频自在一区| 伊人久久久精品区aaa片| 成人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无广告|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69|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国产高清|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精品中字| 日本一本免费一二区| 国产无套流白浆视频免费| 蜜桃av色欲a片精品一区| 成人影院yy111111在线| 图片区小说区视频区综合| 久久996re热这里有精品| 69天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久久|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国产乱人伦精品免费| 亚洲成亚洲成网| 日韩精品亚洲专在线电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无码| 蜜臀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大片欧美激情性色a∨在线| 性激烈的欧美三级视频| 国产综合精品女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乱子伦高|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中国农村熟妇性视频| 亚洲最大国产成人综合网站| 日本成本人片免费网站| 大片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色帝国综合婷婷久久| 国产激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图片区小说区av区| 欧洲美女黑人粗性暴交| 无码精品人妻 中文字幕| 小13箩利洗澡无码免费视频| 欧美人与物ⅴideos另类|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天堂| 欧美zozo另类特级|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大香伊蕉国产av| 亚洲愉拍自拍另类天堂| 亚洲区精品区日韩区综合区| 3atv精品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姿源| 肉体裸交137日本大胆摄影| 国产老熟女伦老熟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