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實用】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俗作文 篇1
現在,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在民間流逝,而今天我要說的,就是這其中的一種——捏泥人。現在估計有些人都不知道捏泥人是什么,捏泥人其實就是捏橡皮泥啊!能把泥人捏得惟妙惟肖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的,也只有民間藝術家了吧。
記得那一次,我見到了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他是一位老爺爺,捏泥人的東西也很簡單:一大盒橡皮泥,一些刻刀類的工具。由于現在捏泥人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捏泥人的老爺爺面前圍攏了一群人。我湊上前去看,只見老爺爺面前的桌子上放著許多捏好的泥人,有手持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孫悟空,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奧特曼,還有呆頭呆腦的豬八戒……真是惟妙惟肖,現在,老爺爺正在捏一條小金魚,只見他取出一塊紅色的泥,東按按,西按按,不一會金魚的身體就被捏出來了,老爺爺又取出兩小塊黑色的`泥,用手指一壓,兩顆黑眼睛就鑲上去了。最后,老爺爺給它按上了一條扇子狀的尾巴,頓時,一條活靈活現的金魚就躍然指間。老爺爺剛捏完,又有人邀請老爺爺捏一個豬八戒。老爺爺先捏了一個豬八戒的身子,又做了豬八戒的袈,九齒釘耙……我發現老爺爺的那雙手雖然布滿老繭,卻靈活自如,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一個鮮活的豬八戒就引起了周圍一片叫好聲。這就是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我希望像捏泥人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被我們保護住,不被時間沖淡。
民俗作文 篇2
我的家鄉是有“中國禪都”之稱的新興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說到家鄉民俗風情,大家都會想起新興的“雅岡走大王”“傅姓坊舞火龍”、“社圩舞火撈“、“天堂燒大炮”……而我最喜愛的是六祖鎮過元宵節時的“雅岡走大王”。
早就聽說“雅岡走大王”這項民間活動很有特色的,從農歷的正月十三開始到正月十八結束,而正月十八是元宵節的高潮部分--“走大王”。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今年的.農歷正月十八,我終于有機會一睹“雅岡走大王”的全過程。這日的正午時分我和爸爸來到六祖鎮的雅岡村,這里已經是人山人海,一片鑼鼓喧天、鞭炮聲不斷的熱鬧場面,我們趕緊找個位置站好。
13時左右,吃完“大王菜”后就是各坊“大王”(其實是各坊供奉的一尊神象)出發的時刻,我焦急地期盼著。哈!主角終于出場啦!只見一大群年青力壯的小伙子高高地抬著“大王”連跑帶走,后面陸續走出“走大王”的隊伍,我數了一數共有8隊,每隊都有一大群人簇擁著,陣容鼎盛。每個坊的隊伍齊心協力、不甘落后,都想在這次“走大王”中取勝,為自己的坊拿個好兆頭,我也加入了“走大王”的行列里湊熱鬧。“大王”要途經 8個坊,在每個坊都會停留一會兒,村民們都會放鞭炮迎接“大王”。浩浩蕩蕩的隊伍繞著村子走兩圈半,終點是“雅岡祠”的舊址--現在的六祖鎮中心小學。每個坊的“大王”隊進入小學的運動場后,興奮地把“大王”高高舉起并用力搖晃,歡呼聲一浪接一浪,那種氣氛比過年還熱鬧呢!為什么要“走大王”呢?我這個人不懂的問題總是要窮追不舍,可爸爸也是無法清晰地回答我。這時在我旁邊的一位老大爺告訴我:“雅岡走大王”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人們是通過“走大王”的方式來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大家“走”得這么起勁。
已經是下午4時了,“走大王”的隊伍逐漸散開,人們對這次“走大王”津津樂道。幸福祥和的氣氛依然停留在這里,我仿佛看到了家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民俗作文 篇3
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不斷發展,在發展中保留了最寶貴的國家之精粹,同時也誕生了一些地方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也同是國粹,它表現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期間,家家戶戶的大人小孩都非常忙碌,院里院外每天進進出出好幾趟。這幾天,天剛破曉,一大群人就忙活起來了,兩個壯漢抬著一口大鼓,后面還跟著一群大人和孩子,還有一些人的身上系著彩色的布條,像扭秧歌,但總是力不從心弄得一個個像滑稽的小丑,但人們不那樣說,人們說那是返老還童,非常可愛有趣。他們會挨家挨戶去慶賀,到了每戶人家,那家人早已準備上煙酒和瓜果,富裕一些的還會給錢。
最令我激動的是晚上的“跑龍”和棒槌火。晚上總是降臨得很慢很慢,人們迫不及待全都涌上了街頭,小孩子急躁得抓耳撓腮,當村中心鐘表上的時針指向“6”的時候,人們沸騰了。一瞬間,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小孩子在人山人海中擁擠,好不容易擠出來了,卻又被觀看“跑龍”的另一撥人淹沒,如果人們說話,那就要吼著說:“元宵節快樂!”人們又把煙火點燃,天空綻放出斑斕的色彩,落到“龍”的周圍,一群小孩子高高興興,蹦蹦跳跳地拿著絢爛的煙火跟在“龍”尾巴的后面。
到了九、十點鐘,人們還沉浸在“跑龍”的喜悅中時,一群人悄悄點燃用黃土泥與磚壘成的棒槌火。它高約一米五左右,直徑約一米,爐子周圍用木棒槌穿出層層圓孔,外形像圓柱體,升起的縷縷炊煙有帶有大地氣息的泥土味。“跑龍”的休息了,人們沒有放棄對棒槌火的熱愛,熙熙攘攘的人們迫不及待地掏出已在口袋里放冷的饅頭,迅速地飛奔向棒槌火,摩肩接踵的'人們讓中間的棒槌火火勢更旺,更火熱喜慶,喧鬧的人們分批簇擁在一起,烤著香噴噴的饅頭。當人們咀嚼金黃酥脆的饅頭時,感覺格外香甜誘人,熱騰騰的饅頭向上冒著熱氣,裊裊炊煙都是幸福的氣味。聽年過花甲的老人說,吃了這金黃酥脆的饅頭可消除災禍,寓意著一年諸事順利,健康平安。
一項項不為人知的民俗,傳遞的是美好期盼;一張張快樂幸福的面孔,是因為多彩的風俗。不管哪一種民風民俗,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對故者的懷念。小時候覺得有趣,長大了,才懂得這是不朽的“國粹”。
民俗作文 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家鄉的風俗是喜慶的,熱鬧的,但眾多的風俗中,我最喜歡的還要屬春節。
說起春節的來歷還挺有趣味呢!小時候就聽爺爺給我講說,古時候有個名叫年的`怪獸,頭上有一對觸角,十分兇猛,每當到了春節的除夕夜,這個怪獸便出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們。大家都拿它沒有辦法,十分畏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除夕夜,于是有一位老人在除夕這天晚上敲鑼打鼓,貼春聯。年獸十分害怕,荒忙逃跑。原來,這怪獸怕紅色和響聲。從那以后,每年除夕夜晚人們都會在自家門口放煙花爆竹、貼春聯。
春節的風俗有很多,其中一項也是最重的項,就是吃團圓飯了。每當這時,無論常年奔波在外的游子,還是移居他鄉的工人,都會趕回家,與家人團聚,吃一頓熱熱鬧鬧的團圓飯。人們舉杯大笑,忘掉一年里的煩惱。
放爆竹煙花是孩子們的最愛的活動了。那"噼里啪啦"的幾聲,天空中便出現幾朵"花",雖然沒有真正的鮮花那么艷麗,但是也有絢麗與爛漫。天空中的煙花盛開了,一陣歡呼聲,孩子們又蹦又跳。
家家戶戶門窗上這些紅色的春聯,為過年又增添了幾分年味。
家鄉的風俗,是一份溫暖又持久的回憶。
【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民俗的作文02-20
[經典]民俗作文12-06
【經典】民俗作文10-14
民俗作文【精選】05-15
民俗作文05-15
民俗的作文01-02
(精選)民俗的作文01-17
民俗作文(精選)06-02
民俗作文05-15
家鄉的舞春牛民俗作文_作文_民俗作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