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優選7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苗族的歷史悠久,四川、貴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當作自己的祖先。傳說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與黃帝部落沖突,敗而退出黃河下游,占據長江中、下游。逐漸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紀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遷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紀從廣西去的士兵。
苗族最大的節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舉行一次。斗牛是苗族喜愛的一項活動,每年正月、端陽、火把、中秋等佳節都要舉行。此外還有踩鼓、賽馬、摔跤、斗馬、斗鳥等活動。苗族喜愛歌舞,蘆笙是苗族人民最喜歡的'的著名樂器,大的長一、二丈,小的只八、九寸。具有民族特色的蘆笙舞流行于貴州、四川、云南等地。跳舞時,往往幾百人用大大小小的蘆笙吹著同一曲調跳舞。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復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
苗族創造了豐富的文化藝術,有大量的優美詩歌和傳說故事流傳至今。“飛歌”享有盛名。樂器主要有:蘆笙、木鼓、皮鼓、銅鼓最富盛名。
無論是誰只要去過苗族,就會讓你流連忘返,舍不得走。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文廟又稱孔廟,是人們祭祀孔子的地方。聽大人講,在全國的許多城市都建有文廟。
漳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也建有一座文廟。漳州的文廟坐落于充滿歷史烙印的老街區修文西路,它始建于宋朝,距今約有一千年,是一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漳州文廟不僅有南宋的朱熹在此講學,鄭成功、黃道周在這里的祭祀孔子而且孔子的后裔也曾居住在這里。因此,漳州文廟一直享有盛名。
今年春節期間,我慕名到漳州文廟參觀,敬謁孔子。
穿過修文西路那寫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大牌坊,跨入文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站立在廣場中央的高大銅像,面容慈祥,雙目炯炯有神,這就是被尊稱為“圣人”的.孔子——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學家。他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學校——私塾。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對中國甚至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懷著對孔子的崇敬之情,我站在銅像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繞過銅像,拾階而上,便到了氣勢磅礴的大成殿,殿前豎立著六根高大的蟠龍石柱,雕工精美,形象生動。進入大殿,孔子坐像端坐正中,仿佛正在諄諄教導他的弟子們。坐像前擺放著幾案,兩側站立著銅馬、麒麟,做工細膩,造型優美。整個大殿顯得古樸大方。
出了大成殿,漫步文廟四周,環境幽雅,花木飄香。兩側的廂房擺放著許多歷代保留下來的碑文、石雕,顯示了漳州文廟的悠久歷史和顯赫地位。而前來參觀和祭祀的人絡繹不絕,更說明了人們對孔子的敬仰。
參觀完文廟,我為中國擁有孔子這樣一位萬世師表而自豪,為中華民族擁有優秀傳統文化而自豪,也更加激勵我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習俗,而我的家鄉廣州也有我家鄉春節習俗,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廣州有句俗語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天,要把家里大掃除一遍,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為了團圓飯做準備,男人則幫忙殺雞、殺鵝、貼對聯、貼門畫、買花、買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熱鬧了,有些大人在茶余飯之后就等著看萬眾矚目的《春晚》了,小孩子們就穿著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戶地去得壓歲錢,俗稱“利是”。而有些大人們則帶著小朋友去逛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說到迎春花市,這可得詳細介紹介紹:每年的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都搭起彩樓,扎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涌動,十里長街,繁華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點來敲門時,每家每戶都響起喜慶的鞭炮聲,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飛舞的鞭炮紙上了。鞭炮一過,就是五彩繽紛的煙花點綴在無暇的天空上了,人們望著飛上天的煙花,一起期望著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到了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們就會去打麻將,而小孩子們則用自己壓歲錢案買各種零食玩意兒。到了晚上,天空中還是閃爍著五光十色的煙花,有條件的則特地乘車去琶洲等地看煙花。
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又是尾聲——元宵。我們這里并不是每條村都過春節的',有些人就會過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們這條村正好就是過元宵的。我們要準備好各種菜肴迎接客人,讓客人吃得開心,會得慰心。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家鄉的春節習俗又是什么樣的呢?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一個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典型的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我家有一只可愛的小白鼠,因為它長得胖胖的,縮成一團舊像是一個毛絨球,所以我給它起名叫“球球”。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米、谷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除此,還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苗族在歷史上多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苗年”、“四月八”、“龍船”節等。
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沒有文字,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帶,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旱稻。包谷,蕎子,薯類和豆類,經濟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種麻,自己紡織。苗族人民有豐富的民間口頭文學,如古歌,詩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蘆笙舞最為流行。
苗族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由于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并用漢文。
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首飾制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
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
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侗族最古老的盛裝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節或蘆笙節,亦稱蘆笙衣。上衣為左衽長袖式,下為草條式簾裙,飾有白羽。盤蛇紋與游蛇紋圖案繡在深色布面上,既華麗又神秘。其“連環鎖絲繡”技藝精湛,歷史悠久。
北侗最華麗的服飾是鎮遠縣報京地區的姑娘服飾,頭上系一銀花環,發髻上,插滿放射狀的銀花,后腦吊一組銀花。上衣右衽無領,長及膝上一、二寸,衣領四周鑲深色坎肩,衣袖鑲深色花緞,胸前系一起衣長的圍腰,圍腰配有色彩艷麗,繡工精美的刺繡紋樣。戴銀耳環。銀項圈兩三只,胸掛大銀牌,戴銀手鐲,穿長褲,衣褲同色同料,褲腳鑲有五寸寬的深色花邊。腳穿繡花翹尖鞋。
南侗最典型的婦女夏裝:從江貫洞地區的婦女夏裝,頭上挽髻,略偏于左側,髻旁飾有鮮花或銀花。戴耳環,環下吊有三四顆亮珠。上衣白色,為自織的侗布。胸前開襟,相距三寸,敞胸,衣內系一菱形圍腰、青色,圍腰上方衣領處,飾有對稱的'三角形挑花紋,圖案多為蝴蝶的變形。圍腰上端有兩條線帶,垂于背后,系在一個呈雙圓形∽的銀垂飾上,既是圍腰的組成部分,又是背上的重要裝飾,有的是呈多面球體的銀背砣。衣袖細小,袖口有花邊。上衣長及大腿中部,兩旁開叉五寸,顯得修長飄逸,下穿青色百褶裙,長及膝蓋處。小腿上著青布綁腿,腳穿草鞋或布鞋。整套服飾優美、簡潔。行走時,長衣裊娜,短裙擺動,不僅充分展示了女性的形體,更顯現出侗族姑娘獨特而動人的風韻,無不與服飾的選料、款式、色調,做工絲絲入扣,天趣自然,使人傾倒。
最典型的侗族男子服飾:黎平縣黃崗地區的青年服飾,頭包花格帕,為藍、青、白色自織侗布,包法呈左右向上交叉狀,包頭較大。上衣為紫色閃光的特制侗布,款式獨特。上衣無領,開襟從領口正中橫向右側二寸處,又直下至腰部,再向左橫至正中,再直下到下擺。衣扣分圓銀珠和蠶形布扣兩種,六對,每對為雙排扣。上衣短小貼身,衣袖緊貼手臂,腰系布帶,顯得緊扎壯實。穿長便褲,褲腳寬大。腳穿青布鞋或草鞋。戴銀手鐲,有的將精致的銀煙盒吊于上衣擺右側。衣褲上緊下松,大有粗獷陽剛的男性美。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漢族是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現代漢語以北方方言為基礎,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國際通用語言之一。漢族人一般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飲食為早中晚三餐,主食米食和面食是漢族主食的.兩大類型,南方以米食為主,而北方則以面食為主。漢族的飲食文化有很多的地方特色,俗有“南甜、北咸、東辣、西酸”之稱。飲料酒和茶是漢族主要的兩大飲料。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也是世界上發明釀造技術最早的國家之一。
漢族人過節也十分的講究,有很多的習慣和特點。例如:春節除夕,北方有包餃子的習慣,而江南則有吃年糕的習慣,還有很多地方過年時都少了不吃魚,象征“年年有余”漢族的風俗習慣作文作文。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正月十五的元宵,結婚喜慶中喝交杯酒,祝壽宴的壽桃、壽糕等,都是節日習慣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內涵的食俗。因此我愛漢族人,同時也為自己是漢族人而感到自豪。
【民風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俗民風的作文(精選)09-27
民俗民風的作文【精選】09-06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16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16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7-14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7-03
[經典]民風民俗作文07-24
(經典)民風民俗作文07-19
民俗民風的作文07-26
(精選)民俗民風的作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