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通用9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1
參加漢字教學專題培訓后,我才發現自己過去教生字有多枯燥。總把 “休” 字拆成 “人” 和 “木”,讓學生死記硬背,卻從沒想過告訴他們 “人靠在樹下就是休息”。培訓課上,王老師用甲骨文動畫演示 “水” 字的演變,像條流動的小河,孩子們眼睛亮得像星星。
回到課堂后,我試著把 “山” 字寫成三座小山的.樣子,讓學生用橡皮泥捏出 “火” 的形狀。小張同學總寫錯 “鳥” 字,我畫了只帶眼睛的小鳥:“你看,這一點就是鳥的眼睛,可不能丟哦。” 現在他不僅會寫,還能說出 “鳥” 字和 “烏” 字的區別 ——“烏鴉太黑,看不見眼睛啦”。
培訓讓我明白,漢字不是冷冰冰的符號,而是帶著體溫的故事。現在每教一個生字,我都會準備它的甲骨文圖片和演變故事,學生們在課堂上編的 “漢字兒歌”,比任何教輔書都生動。當孩子們說 “原來‘笑’字長得就像人在咧嘴”,我知道他們已經愛上了這些方塊字。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2
“繪本教學不是讀故事,是讓孩子走進故事里”,李教授的話讓我重新審視閱讀課。過去教《小公雞和小鴨子》,我總讓學生圈出 “也、地、得”,卻沒發現孩子們盯著插圖時眼里的渴望。
培訓時觀摩的繪本課《猜猜我有多愛你》,讓我深受觸動。老師沒讓學生分析句子,而是讓他們張開手臂比劃 “我愛你有這么多”,有的孩子跑上講臺,抱著老師說 “有教室這么大”。回到學校,我把課文編成小劇本,讓學生扮演小公雞和小鴨子,小敏演小鴨子時,真的學著鴨子走路的樣子,逗得全班笑成一團。
現在的閱讀課,我們會在教室搭 “故事帳篷”,把《小蝌蚪找媽媽》講成尋寶游戲。學生們帶著 “放大鏡” 找課文里的秘密,發現 “青蛙媽媽披著綠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 時,會跑去操場觀察真的.青蛙。培訓教會我:最好的閱讀教學,是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故事里的人。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3
“三年級的孩子寫不出作文?那是因為你沒讓他們說心里話”,張老師的寫作課讓我臉紅。過去總讓學生寫 “難忘的一天”,卻在他們寫 “幫媽媽洗碗打碎了盤子” 時,批評 “這不夠積極”。
培訓課上,我們做了個 “真話盒子”,學生可以寫下任何想說的話。有個孩子寫 “我不想當班長,太累了”,張老師卻表揚他 “寫出了最真實的感受”。回到班級,我也放了個真話盒子,發現孩子們的文字突然鮮活起來:“爸爸的呼嚕像打雷,可我還是喜歡跟他睡”“老師今天穿的裙子,讓我想起媽媽”。
現在教寫作,我不再規定 “要寫好事”,而是讓他們寫 “今天最想說的`一句話”。小宇過去總寫 “今天很高興”,現在會寫 “我把同桌的橡皮弄丟了,心里像壓著石頭”。當孩子們的作文里出現越來越多 “我覺得”“我害怕”,我知道他們終于明白:寫作不是討好別人,而是誠實面對自己。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4
拼音教學曾是我最頭疼的事,直到參加 “情境化拼音” 培訓。過去把 “b、p、d、q” 寫成卡片讓學生認,他們總記混,有個孩子說 “它們長得像四胞胎”。培訓時看到老師把拼音變成 “拼音操”—— 伸左手是 “b”,伸右手是 “d”,孩子們邊跳邊念,一節課就分清了。
我把這個方法帶回課堂,還編了 “拼音兒歌”:“像個 6 字 bbb,像個反 6ddd”。我們在教室玩 “拼音尋寶”,把聲母韻母卡片藏在圖書角、花盆里,找到 “t” 的同學要學小兔跳(tù),找到 “g” 的要學鴿子叫(gē)。小浩以前總把 “n” 和 “l” 讀錯,現在他會摸著鼻子說 “n 要碰鼻子,l 不用碰”。
現在的拼音課,教室像個游樂場。孩子們戴著拼音頭飾表演 “聲母韻母交朋友”,當 “h” 和 “u” 手拉手變成 “hu”,他們會歡呼 “它們結婚啦”。培訓讓我明白:低年級教學不是灌輸知識,而是把知識變成孩子能觸摸到的`游戲。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5
“朗讀不是比誰聲音大,是讓文字在心里發芽”,聽了特級教師的朗讀課,我才知道自己過去的朗讀指導多膚淺。總讓學生 “有感情地讀”,卻沒告訴他們 “為什么這樣讀”。
培訓時,老師教我們 “角色代入法”。讀《狐假虎威》時,她讓我們想象自己是狐貍,聲音里要藏著 “偷偷的得意”;讀老虎時,要帶著 “傻傻的驕傲”。回到班級,我讓學生把課文錄成音頻,自己聽自己的朗讀。小琳讀 “媽媽,我多想去看看” 時,聲音帶著哭腔,她說 “我想起在外打工的媽媽”。
現在的朗讀課,我們會閉上眼睛聽課文,想象文字變成畫面。讀《秋天》時,孩子們會模仿 “樹葉沙沙” 的聲音;讀《雪孩子》時,有人真的會哽咽。當教室里的朗讀聲不再整齊劃一,卻充滿各種細微的.情緒,我知道他們終于懂得:朗讀不是表演,是和文字、和自己的心靈對話。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6
當人民教師難,當合格的教師難,當現代優秀的教師更難。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 我有幸參加了網絡研修,感悟許多。在學習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習應該成為一個人的一生目標。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梅花撲鼻香啊!人應該是活到老學到老。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我總以為做一個優秀的一線教師只要上好課,教好學生就可以了。現在我才明白,沒有深厚的積淀,沒有長期的浸淫,何來"腹有詩書氣自華"。網絡學習讓我和同行們走到了一起,在這個舞臺上我們盡情的汲取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聆聽著專家、教授們精辟的講解;在這段時間里,我們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名師一步步引領,促我不斷成長。
回顧這段學習的日子,從開始的激動、不知所措到現在教學中問題的豁然開朗;從初上網時的應付學習到現在迫不及待地領略專家、各位老師授課、指導的風采......這一切讓我的收獲變得燦爛無比。在遠程培訓中,網絡研修讓我獲得了很多的信息,開闊了視野。遠程學習的形式多樣,視頻、課程簡介,與專家、同仁互動式的交流等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得到啟發。每一專題中的各個觀點及案例,很好地解決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疑問和困惑。
我首先是更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其一,對小學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們這些綜合科從現在的教育角度上講不是一門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科。教師對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將教師角色定位于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于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于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著新鮮芳香、體現著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于啟發自覺,在于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通過這次培訓,我能重新的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對自己以前的教學有了一次徹底的反思,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去。今后,我還將繼續參加網絡研修,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適應新時代的優秀教師。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7
為期一段網絡培訓,現將有感于繼續教育而發的一些想法和體會如下:
教師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自然,教師的工作也是異常辛苦的。但是,當我們走進課堂,面對著一雙雙對知識的渴求的目光時,我們就要做到心無雜念,將一切煩惱與憂愁拋卻腦后,精神抖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的課堂中去。課堂教學要體現教師的生命價值和崇高師德,必須要有"精、氣、神"的修養。精、氣、神就是要精力充沛、氣勢旺盛、神采飛揚。
教師在課堂上的最佳表現首先源于對教育事業、對學生、對所教學科的熱愛。只有對教育事業充滿深厚的愛的教師,才會樂于獻身教育事業,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個對所教學科充滿愛的教師,就會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就會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課,從而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更深刻地感受與理解教材。一個對學生充滿愛的老師,才會對學生誨人不倦,潤物無聲,如甘霖灑向大地般讓教育充滿愛。同時,渾身洋溢著健康向上精神的教師,會給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達、充滿活力的感覺。在面對困難、挫折、失意時,教師應保持樂觀開朗的態度,既可以激勵自己,又可以給學生以榜樣示范。教師的活潑開朗的性格,又會感染學生,通過無言之教受到潛移默化之效。教師的這種情感,是與其教育年輕一代的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自豪感等聯系在一起的。
從學生的學習這一角度來看,學習的重要的心理品質包括:適當的激情、良好的心境、飽滿的熱情。因而,作為學習的主體,也應該充滿活力。無庸諱言,學生的活力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教師的激發。有一則簡單的哲理:要想讓人們脫去衣服,一陣寒風吹過,人們只會把外套裹得更緊;而當熱浪一陣超過一陣時,人們恨不得一下子脫去所有的衣服。大凡是在教育上有所建樹的行家里手,無不重視情感的熏陶,如魏書生,蘇霍姆林斯基等。他們不僅對教育事業充滿感情,矢志不渝地追求,而且把這種情感傾注于學生的身上,真情實感愛學生、真才實學教學生、真知灼見感學生,從而演繹了一段段佳話,并以自己的切身體驗著書立說,闡述其重要性。相反,如果教師本身就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萎靡不振、神情黯淡,勢必會把這種情緒傳染給學生。
教師的精神狀態會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的效果。一位優秀的教師,他不僅僅傳授知識,而且伴隨著教學內容流露出他的喜怒哀樂的情緒,以熏陶學生,感染學生,沒有情感的升騰和沖動,也就沒有教學藝術的`產生。教之有情,就要將無聲的文字化作聲情并茂的語言,將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將自己胸中的波瀾,引入學生的心田。在教學活動中,許多老師都在追求一種"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的境界,有一點已經得到大家的共識:學生喜歡的課,教學效果一般都會優于其他的課,所謂"愛屋及烏"是也。"樂此不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等等說明了也興趣之于學習的重要這一道理。就師生雙方情感交流的角度而言,學生樂于上的課,教師也能從中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愉悅,進而朝著更加優化的境界不斷邁進。"心有靈犀一點通","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大概都是說明師生之間一旦產生某種共鳴,必將激發起更大的熱情乃至于創造性。
教師的精神品質也源于本身的不斷修煉。這里既有健康的體魄,還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果說健康的體魄可以鍛煉的話,那么,健全的心理素質則需要修身養性。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尤其是面對諸如職稱的評定,職務的晉升,工資的浮動等作為老師非常看重的物質上的成敗得失。
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于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愿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
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圣信仰與追求!
實施素質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而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必須依靠教師的繼續教育,通過參加近幾年的繼續教育學習,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思想素質,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業務素質。
從思想素質方面,我明白了"鄧小平理論概論"的基本內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貫徹;明白了"現代教育思想專題"的基本內容。
從業務素質方面,通過繼續教育,使我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單憑原來的教學方法,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我參加了計算機的培訓學習,我逐漸懂得了一些計算機知識,從打字、制作課件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工作中,利用課余時間制作課件,加深了對課程意境的體會理解,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了課堂氣氛。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加強書本知識與生活世界的相互聯系,使課堂教學體現新的教學觀。
總之,通過繼續教育的培訓,的確受益很多。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8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當我認真接受了繼續教育后,聯系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評課"與"議課"的區別:
"議課"是圍繞觀課說收集的課堂信息提出問題、發表意見。"議"的過程是展開對話,有"主""客"之分;"議" 是參與者圍繞共同的話題平等交流,"議"要超越"誰說了算"的爭論,改變教師在評課活動中的"被評"地位和失語狀態。"評課"主要將"表現、展示"作為獻課取向,執教者重在展示教學長處;"議課"活動以"改進、發展"為主要獻課取向,不但不怕出現問題,而且鼓勵教師主動暴露問題以獲得幫助,求得發展。
二、"評課"不能流于形式:
在教學中,各自形式的公開課、觀摩課等等,常會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出現,隨之而來的評課卻往往流于形式,有的是在設計好的表格上打個分,有的是表揚為主,做好好先生,還有的是被動發言,敷衍了事,說幾句好話,提一點希望,這些現象在我們的教學中可能很多人都碰上。我覺得在教學中,作為我們一線的老師聽課評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踐,為了更好地改進教學,如果都說些沒有意義的話,那評課還有什么意義呢課堂教學終究是一線老師自己的事情,我們需要的是評課者真實的心聲,能得到大家的認同,有所理解,同時有所接受,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付諸于行動。
三、"議課"非常有意義。
"議課"是圍繞觀課所收集的課堂信息討論問題、發表意見,"議"的過程是展開對話、促進反思的過程。"議"強調了彼此的平等,都有自我表達的權利和傾聽、理解對方的義務。"議課"我覺得更能讓老師得到提高,更能有說服力,因為有時評課者并不了解學校的情況、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進度等情況,往往對上課者提出的要求過高,這樣如果只評不議,也許會讓老師覺得委屈,甚至不理解,從而打擊了積極性。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讓授課者說話,讓評課者更能點中要害,不僅可以得到參與者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更是對教師改進課堂、促進專業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9
非常榮幸參加了這次國培小學語文培訓。在這次培訓的過程中我聆聽的多位教育專家的生動、形象的精彩講座,提高了自身的認知能力和業務知識水平,同時我也深深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認識到了時代的緊迫感,下面把此次培訓做個總結。
一、認真聆聽專家講座。
教育專家的講座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給我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們享受了一頓高規格的“文化盛宴”。《小學生寫作能力的.評價》《小學語文記敘文寫作教學設計》等課程都讓我受益匪淺。專家們的精辟講解,名師的精彩課堂,都給了我深深的感觸,使我對新課程小學語文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為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許多困惑尋找到了答案。
二、與同行交流,吸取經驗。
每一次的交流研討中,我們都會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體會。每一個話題都會引發班級成員的熱議,每次都有不小的收獲。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和問題,使我有了更寬闊的視野,掌握更高的教學技能。因此研討交流充實了我,使我從中吸取了經驗,讓我獲得了進步。我將學以致用,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加游刃有余,使教學效果更上新臺階。
三、享受教育,收獲快樂
每次學習都是在下班后盡力排除家庭沖突進行的,雖然辛苦但是也讓我獲得了快樂。我知道只有不斷地為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常說老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但是現在的一桶水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我們要給孩子們注入源頭活水,只有不斷的吸取養料才能補充我們的所需,學生的所求。“國培”小學語文遠程課程的學習,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再學習的機會,給迷茫的我指明了方向并注入了源頭活水。這次的培訓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四、取得的成績。
雖說成績是次要的,但每次看著成績一點一點的上去,也是一種學習的動力。因為每一點的進步都是在對自己的肯定,對自己的鼓勵。本次培訓我的成績是滿分的,總學習時間接近55小時。所撰寫的研修日志、我的教學故事、教學設計與反思、發貼等多篇文章都得到了老師在班級推薦。教學設計與反思和小學語文作業均獲得優秀。積極與同行們探討各種教育教學問題,評論和被評有223次。
這次培訓我收獲的不單單是專家們講解的內容,更是一種理念,一股動力。我將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努力實踐,在教學崗位上積極進取,銳意創新,使生命的禮花得到盡情的綻放。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08-17
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0篇)03-29
小學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20篇)03-22
小學語文培訓心得體會12-15
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03-27
繼續教育學習培訓心得體會09-01
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22篇)08-04
繼續教育培訓方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