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蛇添足的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畫蛇添足的故事
畫蛇添足的故事1
歇后語:
畫蛇添足
答案:
多此一舉
解釋:
舉動,行為。指白費了力氣,結果做了不該做、不必要的或多余的事情。
歇后語故事:
畫蛇添足,語出《戰國策·齊策二》:“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后以“畫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無益。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準備將祭祀用的一壺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員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一個人喝,那能喝個痛快。這一壺酒到底給誰喝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好,都同意這樣做。于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 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里想:他們畫得真慢。再想顯示自己的本領, 于是,他便左手提著酒壺,右手拿了一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還洋洋得意地說: “你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只腳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一邊畫著腳,一邊說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 馬上把酒壺從他手里奪過去,說:_你見過蛇么?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么要給它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_
那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畫蛇添足的故事2
有個楚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后,把一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著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他們覺得,這么多人喝一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干脆給一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可是到底給誰好呢?于是,門客們商量了一個好主意,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
門客們一人拿一根小棍,開始在地上畫蛇。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他就把蛇畫好了,于是他把酒壺拿了過來。正待他要喝酒時,他一眼瞅見其他人還沒把蛇畫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邊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再來給蛇添上幾只腳,他們也未必畫完。”邊說邊給畫好的蛇畫腳。
不料,這個人給蛇畫腳還沒完,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一個人一把搶了過去,原來,那個人的蛇畫完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不依,說:“我最先畫完蛇,酒應歸我喝!”那個人笑著說:“你到現在還在畫,而我已完工,酒當然是我的!”畫蛇腳的人爭辯說:“我早就畫完了,現在是趁時間還早,不過是給蛇添幾只腳而已。”那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要給它添幾只腳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卻眼巴巴看著本屬自己而現在已被別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為是,喜歡節外生枝,賣弄自己,結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
魏國的一個農夫有一次在犁田時突然聽到一聲震響。他喝住耕牛,刨開土層一看,原來是犁鏵撞上了一塊直徑一尺、光澤碧透的異石。農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請鄰人過來觀看。那鄰人一看是塊罕見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他編了一套謊話對農夫說:“這是個不祥之物,留著它遲早會生禍患。你不如把它扔掉。”農夫一時還拿不定主意。他心想:“這么漂亮的一塊石頭,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農夫猶豫了一會兒,最后還是決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擺在屋外的走廊上觀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里,寶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個屋子照得像白晝一樣。農夫全家人被這種神奇的景象驚呆了。農夫又跑去找那鄰人。鄰人趁機嚇唬他說:“這就是石頭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馬上把這塊怪石扔掉才能消災除禍!”聽了這話以后,農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時隔不久,那鄰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鄰人拿這塊玉石去獻給魏王。魏王把玉工召來品評其價值。那玉工一見這塊玉石,不覺大吃一驚。他急忙朝魏王跪下,連連叩頭,然后起身對魏王說:“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塊稀世珍寶。我雖然當了這么多年的玉工,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大、這樣好的玉石。”魏王問:“這塊玉石值多少錢?”玉工說:“這是一件無價之寶,難以用金錢計算它的價值。世上的繁華都市里有各種各樣的玉石,但沒有哪一塊能與它媲美。”魏王聽了這話以后大喜,當即賞給獻玉者一千斤黃金,同時還賜予他終生享用大夫俸祿的待遇。
狡詐的人因騙取的玉石而受賞食祿,而善良的窮苦人卻還蒙在鼓里一點也不知道。
尹綽和赦(she)厥同在趙簡子手下做官,赦厥為人圓滑,會見風使舵,看主人的臉色行事,從來不說讓主子不高興的話。尹綽就不是這樣,他性格率直,對主子忠心耿耿盡職盡責。
一次趙簡子帶尹綽、赦厥及其他隨從外出打獵,一只灰色的大野兔竄出來,趙簡子命隨從全部出動,策馬追捕野兔子,誰抓到野兔誰受上獎。眾隨從奮力追捕野兔,結果踩壞了一大片莊稼。野兔子抓到了,趙簡子十分高興,對抓到野兔的隨從大加獎勵。尹綽表示反對,批評趙簡子的做法不妥。趙簡子不高興地說:“這個隨從聽從命令,動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辦事,我為什么不能獎勵他呢?”尹綽說:“他只知道討好您而不顧老百姓種的莊稼,這種人不值得獎勵。當然,錯誤的根源應該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樣的.要求,他也不會那樣去做。”趙簡子心里悶悶不樂。
又一次,趙簡子因頭天晚上飲酒過多,醉臥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夢中。這時,楚國一位賢人應趙簡子3月前的邀請前來求見,赦厥接待了那位賢人。為了不打擾趙簡子睡覺,赦厥婉言推辭了那位楚國人的求見,結果使那位賢人掃興而去。趙簡子直睡到黃昏才醒來,赦厥除了關心趙簡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對來人求見的事只是輕描淡寫地敷衍了幾句。
趙簡子常對手下人說:“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愛護我,從不肯在別人面前批評我的過錯,深怕傷害了我。可是尹綽就不是這樣,他對我的一點缺點都毫不放過,哪怕是當著許多人的面也對我吹毛求疵,一點也不顧及我的面子。”
尹綽聽到這些話后,依然不放過趙簡子。他又跑去找趙簡子,他對趙簡子說:“您的話錯了!作為臣下,就應幫助完善您的謀略和您的為人。赦厥從不批評您,他從不留心您的過錯,更不會教您改錯。我呢,總是注意您的處世為人及一舉一動,凡有不檢點或不妥之處,我都要給您指出來,好讓您及時糾正,這樣我才算盡到了臣子的職責。如果我連您的丑惡的一面也加以愛護,那對您有什么益處呢?丑惡有什么可愛的呢?如果您的丑惡越來越多,那又如何能保持您美好的形象和尊嚴呢?”
趙簡子聽了,似有所悟。
可見,真正的愛護并不是一味討好,而是在發現對方的缺點錯誤后,能真心指出并幫助其改正,使之不斷完美起來。
管寧和華歆(xin)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
有一次,他倆一塊兒去勞動,在菜地里鋤草。兩個人努力干著活,顧不得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鋤好了一大片。
只見管寧抬起鋤頭,一鋤下去,“噹”一下,碰到了一個硬東西。管寧好生奇怪,將鋤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過來。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個黃澄澄的東西閃閃發光。管寧定睛一看,是塊黃金,他就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我當是什么硬東西呢,原來是錠金子。”接著,他不再理會了,繼續鋤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遠處的華歆聽到這話,不由得心里一動,趕緊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拾起金塊捧在手里仔細端詳。
管寧見狀,一邊揮舞著手里的鋤頭干活,一邊責備華歆說:“錢財應該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獲得,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的。”
華歆聽了,口里說:“這個道理我也懂。”手里卻還捧著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來,他實在被管寧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丟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心里還在惦記金子,干活也沒有先前努力,還不住地唉聲嘆氣。管寧見他這個樣子,不再說什么,只是暗暗地搖頭。
又有一次,他們兩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騰起來,一片鼓樂之聲,中間夾雜著鳴鑼開道的吆喝聲和人們看熱鬧吵吵嚷嚷的聲音。于是管寧和華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原來是一位達官顯貴乘車從這里經過。一大隊隨從佩帶著武器、穿著統一的服裝前呼后擁地保衛著車子,威風凜凜。再看那車飾更是豪華:車身雕刻著精巧美麗的圖案,車上蒙著的車簾是用五彩綢緞制成,四周裝飾著金線,車頂還鑲了一大塊翡翠,顯得富貴逼人。
管寧對于這些很不以為然,又回到原處捧起書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對外面的喧鬧完全充耳不聞,就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一樣。
華歆卻不是這樣,他完全被這種張揚的聲勢和豪華的排場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連書也不讀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著人群尾隨車隊細看。
管寧目睹了華歆的所作所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嘆惋和失望。等到華歆回來以后,管寧就拿出刀子當著華歆的面把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痛心而決絕地宣布:“我們兩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后,我們就像這被割開的草席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應該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奮斗目標上,一起追求、一起進步。如果沒有內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親熱,這樣的朋友是無法真正溝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了。
畫蛇添足的故事3
楚國人胡卜,年輕時在一個縣尹家里當門客,專管祭祀方面的工作。他有兩大愛好:一是喝酒,一是畫畫。
一天,縣尹帶領胡卜等一千人,去祠堂祭祀祖宗,拜祭完畢后還有剩余的酒,縣尹便將其中一壺酒賞給胡卜等隨行門客。這時有人提議:“縣尹賞給我們的只有一壺酒,如果人人有份就不夠喝,但若是讓一個人喝就綽綽有余。我有個建議,不知是否可行?我們在地上比賽畫蛇,誰畫得最快,這壺酒就是誰的。”大家都同意了。胡卜更是暗暗叫好,他好的就是酒這一口,而且畫蛇也是他的拿手好戲。縣尹也來了興致,自愿出任裁判。
縣尹一聲令下,門客們都拿著樹枝在地上畫了起來。胡卜輕車熟路,三下五去二地就畫好了。縣尹將酒遞給了他。胡卜正打算喝時,看見別人都還在地上忙乎,他就洋洋得意地說:“你們畫得好慢呀,等我給蛇再畫上4只腳吧!”
胡卜的蛇腳還沒畫完,另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好了。那人一把奪過酒壺說:“你這畫的是什么玩意,有誰見過長腳的蛇?沒說的,這酒應該是我的了。”說完,一仰脖子,痛快地把一壺酒喝了個底朝天。
縣尹和那些門客都嘲笑胡卜是個做事缺心眼的家伙:“瞧瞧,這哪里畫的是蛇,簡直就是一只壁虎嘛!”
胡卜懊悔不已,酒沒喝著還引來了人們的譏諷,他紅著臉灰溜溜地走了。
從這以后,胡卜都害怕出門了,出門就會有人笑他。有時上街為縣尹采買物品,認識他的人就會裝著鄭重其事的樣子問他:“兄弟,還在畫蛇嗎?”
胡卜也不好發作,只好忍氣吞聲地說:“沒事畫那玩意干啥。”
但胡卜的內心很不好受。他知道如果繼續在這里呆下去,人們還會拿“畫蛇添足”的故事說事。胡卜向縣尹提出了辭去門客的職務,到外地謀生去了。
斗轉星移,一晃10年過去了。
一天,胡卜又回到了家鄉。胡卜回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挽回10年前的負面影響。胡卜派人到處張貼布告:為了將本縣打造成繪畫藝術之鄉,特在本縣范圍內開展一次繪畫比賽,比賽內容:紙上畫蛇。人們看了布告后不由自主地想起胡卜10年前畫蛇添足的笑話,大家猜測,胡卜這家伙肯定不會參賽的。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胡卜照樣參與其中。通過一個多小時的`現場角逐后,比賽結果當堂公布,人們驚奇地發現,獲獎者竟然是胡卜,更令人們驚奇的是,胡卜畫的仍然是一條有腳的蛇。這就很令人不可思議了,當年的門客們在想:“胡卜這家伙,莫不真是缺心眼,他難道忘記了10年前畫蛇添足的故事嗎?這脫離實際的有腳之蛇怎么偏偏就獲了獎呢?難道評委們的腦袋都進了水不成?”
直至第二天看了報,人們才明白了就里。
第二天的《楚天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胡卜的蛇畫,還附有一則盛贊這幅畫的評論文章:《我們的時代就需要這種敢于創新的精神》。文章中說:“蛇本無足,但是在作者的筆下,它有足了。當今社會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敢為天下先的開拓創新精神。沒有我們做不到的,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作者10年前就大膽地畫蛇添足,他的思想比起我們有些因循守舊的人,至少要開放10年。胡卜為我們的領導干部做出了榜樣……”
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胡卜是本縣新上任的縣令。
畫蛇添足的故事4
楚國有一家人祭祀祖先,找了很多人來幫忙,祭祀完畢后,主人把供桌上的一壺酒送給幫忙的人,讓他們分著喝了。幾個人看了看酒壺,覺得酒有點少,每人喝一口還不夠,給一個人喝倒比較適宜。于是他們幾個就商量了一下,與其大家都喝的'但是癮,還不如讓一個人喝個夠。但是到底讓誰喝呢?大家爭論不休。有人提議說:“我們在地上畫蛇吧!誰此刻地上畫好一條蛇,這壺酒就給誰。”大家都同意了,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一會就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酒,卻發現別人還在畫著,他很得意,想再顯示一番,于是就端著酒壺給蛇畫腳。就在這時,第二個人畫好了蛇,就從他手中奪過酒壺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偏要給它添上一個腳,何必多此一舉呢!此刻我是第二個畫好蛇的,這壺酒就應歸我來喝。”說完,他端起酒壺把一壺酒全喝光了。那個畫蛇添足的人蹲在地上懊悔不已。
畫蛇添足這則成語也就常常被人們用來比喻多此一舉的行為,告誡人們做事不要節外生枝。
畫蛇添足的故事5
有一次,楚國在祭祀典禮結束后,只剩下了一壺好酒,有五個仆人無意之中發現了。
他們想著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個人來分的話又不夠喝。怎么辦呢?于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完,誰畫得最漂亮,這瓶酒就歸誰喝。五個仆人都覺得這個辦法很公平,所以就答應了。
然后,他們找了一塊空地,每人拿了一根小樹枝在地上畫了起來。其中,一個仆人先畫完了,他想去拿酒。當他看到別人都還沒有畫完時,他為了顯示自己畫畫能力高超,就自作聰明的在蛇的身體下添了幾只腳,不料,蛇從地面上走了出來。五個仆人全都嚇了一跳,連忙跑走了。他們以為一跑起來蛇就不追了。可是,蛇依然在他們的身后拼命地追著。
五個仆人躲在草叢里,商量著做一個簡單的`陷阱把蛇捉住,回去吃蛇肉。他們用樹枝編制了一個長長的密集的小陷阱。不一會兒,蛇就追來了。那條蛇只顧追著,一不小心就進了仆人們設計的陷阱,可沒想到的是,但是蛇的身體太滑了,它很快爬了出來。
蛇沒有再追,因為它又累又渴。它爬回剛才的地方,把那一瓶酒喝完了,結果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覺,它躺在地上就睡著了。醒了之后,蛇發現自己周圍烏黑烏黑的,它用身子頂也頂不動。原來是仆人們拿了個黑色的盆子蓋住了它,上面還放了一塊磚頭,省得讓它跑掉。
蛇迷迷糊糊的聽到五個仆人商量著怎么吃它,而且還吵起了架。后來,五個仆人決定把蛇肉烤著吃,他們直接把蛇搽在小樹枝上,在火堆上烤。最終,這只倒霉的蛇被仆人們吃掉了。
畫蛇添足的故事6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釋義]畫蛇時添上腳。喻指徒勞無益;多此一舉。
[語出]漢·劉向《戰國策·齊策》:“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不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無其酒。”
[正音]添;不能讀作“tiǎn”。
[辨形]添;不能寫作“填”。
[近義]徒勞無功多此一舉
[反義]畫龍點睛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用法]用來形容不應該做的多余的事。含貶義。一般作賓語。
[結構]連動式。
[成語故事]:
戰國時楚國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給底下辦事的人,但酒不夠分,于是他們想出一個辦法來:大家在地上畫蛇,畫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其中一人畫得最快,正打算拿酒來喝,因見其它人還未畫好,他就再為蛇添上腳,此時另一人剛好畫好了,便從他的手上把酒搶過來,并說:“蛇本來沒有腳,你為甚么要為它添上腳呢?”說完就把酒喝掉了。
[造句]:
1、多寫上這一句,不但沒增強表現力,反而成了畫蛇添足。
2、在作文時,我們一定要詳略得當,絕不能添枝加葉,畫蛇添足。
3、切勿刻意求工,以免畫蛇添足,喪失了自然。
4、你這樣畫蛇添足,豈不是多此一舉嗎?
5、這件事明明完成了,你又去找些岔子來,真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6、我叫你去街上買菜,可沒有叫你做菜,真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7、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議論沒必要,簡直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8、明明是件好事,經他畫蛇添足地描述後,反而成了壞事。
9、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情要適可而止,不能畫蛇添足。
10、事情所以會失敗,正是因為他畫蛇添足多說了幾句話,反成累贅。
11、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講,提升后與原文來比,確實有一些畫蛇添足。但也是為了讓大家體會到文字押韻的魅力。
12、本來一場成功的演講,就敗在結尾那畫蛇添足的笑話。
13、不要給百合花鍍金,畫蛇添足。
畫蛇添足的故事7
楚國有個貴族,在祭祀祖先后,把剩下的一小壺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著這壺酒,議論紛紛。他們覺得這么多人喝一壺酒,肯定不夠,一個人喝卻綽綽有余,可以喝個痛快。可是到底給誰喝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這壺酒就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好,都同意這樣做。于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會功夫就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準備喝酒。但是他回頭看看別人,都還沒有畫好呢,心里想:他們畫得真慢。為了顯示自己的本領,他便左手提著酒壺,右手拿了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還洋洋得意地說:“你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只腳也不算晚呢!”
不過,這個人還沒有畫完蛇腳,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的人一把搶了過去。原來,那個人已經畫完蛇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說:“我最先畫完蛇,酒應該歸我!”那個人笑著說:“你到現在還在畫,而我的'已經畫好了,酒當然是我的!”畫蛇腳的人爭辯說:“我早就畫完了,只不過給蛇添了幾只腳而已。”那人說:“蛇本來沒腳,給它添上腳就不是蛇了。酒你是喝不成了!”說完,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其他的門客大笑不止。畫蛇腳的人眼巴巴地看著本來屬于自己的酒被別人喝了,自己還受到嘲笑,感到懊惱不已。
畫蛇添足的故事8
戰國時,楚國國君楚懷王派昭陽為將,領兵征討魏國。昭陽英勇善戰,他帶領將士猛攻猛打,一舉攻占了魏國八座城池,楚軍大勝。但昭陽似乎意猶未盡,又想領兵乘勝去攻打齊國。齊王得到消息后,很著急。正巧秦國的使者陳軫出訪到齊國,齊王就請他去見昭陽,說服他不要與齊國動武。
陳軫見到昭陽以后,并沒立即說明來意,而是問:“按貴國的規定,像您今天取得這樣輝煌的勝利,應受到什么樣的獎賞呢?”
昭陽得意地說:“官封為上柱國,爵為上執珪!”陳軫又問:“那么還有比這更大的官嗎?”昭陽回答:“當然有啊,更大的是令尹。”
陳軫說:“令尹雖然更加顯貴,但是楚國現在已有令尹,楚懷王是不會為了賞功而設置兩個令尹的吧?聽我給你講個故事:楚國有一位人家祭祀祖先,祭禮過后,主人就把祭祀用過的酒賞給辦事的人喝,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喝的。但如果給一個人喝。就能喝個痛快。于是有人提議:每個人都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第一個畫完,誰就喝這壺酒。大家同意了,就開始畫起來。有一個人畫得非常快,一會兒就畫好了。他拿過酒壺正準備喝下去。看見別人都還在慢慢畫,很想顯顯自己的.本事,就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邊畫邊說:‘我再給蛇畫幾只腳還來得及呢!’誰知,他的蛇腳還沒畫好,另一個人已畫好了蛇。那人一把搶過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么能為它添上腳呢?這酒歸我了。’說著,就把酒喝了。畫蛇添足的人,最終沒喝到酒。”
“現在,你為楚國打敗了魏軍,得了八座城池,還不息兵,而要討伐齊國。我覺得即使你把齊國打敗了,官也不會升得更高。如果萬一打不贏齊國,反而前功盡棄,那就無異于‘畫蛇添足’了。不如趁現在大功告成,趕快撤兵吧。”
昭陽聽了陳軫的話后,覺得很有道理,就領兵回國了。
畫蛇添足的故事9
楚國有個人搞祭祀活動。祭祀完了以后,取出一壺酒來賞給門人們喝。
門人們見只有一壺酒,就互相約定說:這壺酒幾個人一起喝,肯定不夠喝;如果一個人喝,才會有點剩余。我們可以一起在地上畫蛇,誰先把蛇畫好,這壺酒就歸誰喝。
于是,大家找來樹枝和瓦片,飛快地在地上畫了起來。
有個人先畫好了蛇,端起酒來正準備喝,發現別人都還沒有畫好,就一手端著酒壺,一手又接著畫,并且一邊畫一邊得意洋洋地說:我還可以給蛇添幾只腳呢!
還沒等他把蛇的腳畫好,另一個人已把蛇畫好了,他奪過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么能給它畫腳呢?
說罷,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那個給蛇添腳的'人楞楞地站在旁邊,眼巴巴地看著失去了一次喝酒的機會。
寓意:把功夫用在做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就會失去寶貴的機會。
原文: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個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畫蛇添足的故事10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戶人家,正在舉辦祭祖,由于這家人在村子里的人緣很好,所以一說他家需要幫忙,鄰居們和村里的鄉親們都紛紛來幫忙。主人為了感謝鄉親們的幫忙,就把祭祀用過的一壺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喝。
可是人有很多,酒卻只有一壺,不夠分,怎么辦?這時候院子里有個人就提議:“要喝就喝個痛快,那就讓我們來個比賽,誰贏了酒就歸誰,大家認為怎么樣?”
大家都說這個提議好,可是比賽什么呢?這可讓他們難住了,剛才提議比賽的那個人又說道:“咱們比賽畫蛇怎么樣?誰畫得快,并且畫得形象逼真,酒就是誰的!”
大家都同意了他的觀點。
于是畫蛇比賽就開始了。
有一個人畫得最快,一轉眼,蛇畫好了,這壺酒便歸了他。但他看見其他的人都沒有畫好,便想進一步顯顯自己的'本領,于是,一手提著酒壺,一手揮筆繼續在地上畫,一邊畫還一邊說:“看吧,我還要添幾只腳哩!”
正當他畫蛇腳的時候,另一個人把蛇畫好了。本來覺得這酒他肯定是喝不著了,他心想:喝不著就算了,看著別人喝也行。
于是他就看第一個畫完蛇的人,只見他左手拿著酒壺,右手還在蛇身上畫腳。他看到后,一把奪過第一個畫完蛇的人手中的酒壺,說道:“蛇是沒有腳的,你畫的根本不是蛇,輸了。我先畫好,酒應歸我喝!”說罷,張口便喝,把壺里的酒一飲而盡。畫蛇腳的人只好呆望著。
人生哲理:故作聰明,辦事違反常理,往往會弄巧成拙。
畫蛇添足的故事11
楚國有一廟宇的主人,送給看守廟宇的兒個人一壺酒。這幾個人相互商量之后,說:“如果我們幾個人都喝這壺酒,就不夠喝,如果讓一個人喝,那又讓誰喝呢?現在我們每人都在地上畫一條蛇,看誰先畫完,誰就喝這一壺酒。”
于是,幾個人就在地上畫起蛇來。其中有一個人先把蛇畫好了,伸手抓起酒壺。但是,他看見其余幾個人還沒有把蛇畫完,就左手拿著酒壺,右手又在地上作畫,并且洋洋得意地說:“我還可以替蛇畫出腳來!畫蛇添足的故事”
可是,當他還沒有把蛇腳畫完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完了。那人立刻從他手里奪過酒壺,不客氣地說:“蛇原本沒有腳,你怎么能夠替它添腳呢?”奪過酒壺的`人十一分高興地喝著酒。替蛇添腳的人只有后悔地看著他吞日水。
后來人們就用“畫蛇添足”來比喻做事節外生枝,不但無益,反而壞事。
畫蛇添足的故事12
古時候有個楚國人祭祀祖先,祭祀儀式結束后,把祭祀剩下的一壺酒賞給了他手下的幾個仆人
這幾個仆人拿到這壺酒以后商量怎么喝呢?其中一個說:“這酒一人一口,誰都不過癮,要是一個人喝,那才痛快呢。可是,誰喝呢?”有人提議說:“這樣吧,咱們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完,誰就喝這壺酒。”大家一致贊成這個主意,于是他們每個人折了一根樹枝,在地上畫了起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會兒就畫好了,他抓過酒壺轉過頭看了看其他的人,有的剛畫完蛇頭,有的`正畫蛇身子,他得意極了,想賣弄一下自己的本事。于是,他左手拿著酒壺,右手又撿起樹枝在他畫的蛇身上添起腳來
正在他埋頭畫蛇足的時候,另一個人畫好了蛇,一把搶過他手中的酒壺。他正要爭辯,那人說:“蛇是沒有腳的,你硬給它畫上腳,那還叫蛇嗎?”說完一仰頭,把酒咕嘟咕嘟地都喝了。那位畫蛇添足的人呆呆地愣在那里,其余的人都笑了起來
這個故事出自《戰國策齊策》一書。從此,“畫蛇添足”成了笑話,這句成語也就常常被人們用來比喻多此一舉的行為,告誡人們做事不要節外生枝。
畫蛇添足的故事13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準備將祭祀用的一壺酒,賞給手下的辦事人員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一個人喝,那能喝個痛快。這一壺酒到底給誰喝呢?來自itlearner.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推薦: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好,都同意這樣做。于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里想:他們畫得真慢。再想顯示自己的本領,于是,他便左手提著酒壺,右手拿了一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還洋洋得意地說:“你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只腳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一邊畫著腳,一邊說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立刻把酒壺從他手里奪過去,說:"你見過蛇么?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么要給他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以后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畫蛇添足”這句成語,比喻有的人自作聰明,常做剩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辦糟了。
畫蛇添足的故事14
古文版:
古代楚國有個主管祭祀的官員,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不足夠,一個人喝它還有剩余。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畫蛇添足一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于是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還能夠為它畫腳呢!”他還沒有畫完蛇的腳,另一個人的蛇就畫好了,那個人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么能給它畫腳呢?”隨后喝完了那壺酒。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那壺酒。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現代文版: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準備將祭祀用的.一壺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員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一個人喝,那能喝得有余。這一壺酒到底怎么分呢?
突然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方法好,都同意這樣做。于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里想:他們畫得真慢。又想顯示自己的本領,他洋洋得意地說:“你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只腳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著酒壺,右手拿了一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
正在他一邊畫著腳,一邊說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馬上把酒壺從他手里奪過去,說:"你見過蛇嗎?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么要給它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一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畫蛇添足的故事15
出處:
《戰國策齊策二》
原文: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譯文:
楚國有一個人舉行祭祀典禮。行完了禮,把一壺酒賞給他家里的幾位客人。客人們商量道"這酒幾個人喝嫌少,一個人喝,有余。咱們在地上畫蛇,誰先畫成了誰就喝酒。"有一個人先把蛇畫成了,拿過酒來將要喝,卻又左手舉著酒壺,右手又畫著蛇說:"我還能給蛇添上腳。"腳還沒畫成,另一個人又把蛇畫成了。這人把酒壺奪過來,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么能給它添上腳?"于是他就把酒喝了。
【畫蛇添足的故事】相關文章:
畫蛇添足的故事03-04
畫蛇添足原文03-10
畫蛇添足原文、翻譯02-07
畫蛇添足原文、翻譯及賞析08-09
育兒故事胎教故事06-02
德育故事:我的德育故事02-08
《故事里的人生》故事03-10
懶蜜蜂肥肥的故事少兒故事08-25
小貓的故事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