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 2002-12-10
“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是全國都存在的問題”,面對記者“教育局是否從統一征訂學生校服中獲利”的提問,山東省齊河縣教育局曹明光局長解釋說,這樣做是為了彌補國家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不久前,記者接到線索:齊河縣教育局強行統一征訂學生校服,并從每套校服中獲取10元左右的管理費。
記者拿到齊河縣教育局與承包生產者牛淑芹簽訂的一份合同。合同第一條第二款規定,教育局負責各鄉鎮學校學生裝的征訂,確保小學三年級及初一、高一年級學生數的征訂數量達到70%。牛淑芹解釋說,通常一套校服可以穿3年。因此,合同中3個年級其實就是全縣所有要做校服的學生,而70%的學生比例大約合1.5萬人。
當記者問曹明光局長“怎樣才能保證70%的學生訂做校服”時,他說,自己今年1月才當局長,而合同是去年簽訂的,因此他不知情。記者在齊河縣祝阿鎮中學采訪時了解到,他們在這項工作中的“任務”與去年一樣:“動員”至少70%的初一學生訂做校服。今年的征訂工作已經完成,并已經給學生量體裁衣,只不過現在衣服還沒發下來。
學校一位領導強調,征訂學生校服是動員,而不是強行要求。而當地一位姓趙的村民說,她15歲的兒子就在祝阿鎮中學讀書,孩子一星期不拿校服就扣一分,而一分就是一塊錢。“這難道不叫強行要求?”這位家長反問記者。
祝阿鎮小八里村村民官長全的孩子就在祝阿鎮中學讀書。“別人家都給孩子買了,就你家不買,小孩兒心理會受不了,所以借錢也得給孩子買”。孩子的一套校服花了官長全45元錢,不過還好,只做了夏裝,沒有秋裝。這樣可以少花費一點。
記者從縣教育局了解到,鄉鎮中學生需要為每套校服支付45元。然而,牛淑芹去年從縣教育局那里得到的制衣款項是按每套校服34元的價格計算的,并不是45元。牛淑芹說:“因為合同有規定,每套服裝按11元的管理費上交給教育局。”
齊河縣教育局對此的解釋是:“這個價格比市物價局和市教育局規定的最高限價要低”。曹明光局長稱,目前給學生的價格很低,這是縣教育局通過集體征訂從廠家那里壓下來的。而校服生產者牛淑芹說,如果把壓下來的錢讓利給學生她也就認了,可現在的情況是,這部分錢進了教育局的“小金庫”。
據悉,今年初,教育局新的領導班子上臺后,將原來由牛淑芹一家生產的校服分給6家共同完成,管理費收取仍然在繼續。記者手中的一份證據表明,今年教育局收取的每套中學生校服管理費為12元,小學生校服管理費為10元。
曹明光希望記者能理解基層的教育工作。他說:“財政等原因使得教育投入不足,然而教育要發展。從校服征訂得到的管理費主要用于教學獎勵和組織活動。”曹局長說,他上臺后,校服的價格已經比去年有小幅度降低,“如果降得太多,就顯得往屆班子有問題”。這位今年初新上任的局長表示,明年還要繼續降低校服的價格。
[強迫訂校服來彌補教育經費不足?]相關文章:
1.關于校服的演講稿
2.不穿校服的檢討書
8.“炸”來的訂單
9.用要是來造句
10.用得意來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