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班子的三大難題
這是大家都會遇到的3個難題.第一個是進了班子后不稱職怎么把他請出去.解決這個難題要注意兩點,一是班子里進來的所有人要德才兼備,以德為主.這個極其重要,否則你就很難理直氣壯地把不稱職的人請出去.高層領導的德,就是要以企業利益為最高愧意兩點,一是班子里進來的所有人要德才兼備,以德為主.這個極其重要,否則你就很難理直氣壯地把不稱職的人請出去.高層領導的德,就是要以企業利益為最高利益.第二是話要放在桌面上講.第一次他有事情做得不合適,就要對他提出批評.關著門兩個人說也是放在桌面上講,不能心里明白不跟他說.科學院撤換某一個公司的領導,他把公司辦得一塌糊涂.撤換的時候,是用一種哄的方式把他給哄了下來的,他不愿意,晚上喝酒多了就大罵.其實把公司做成這個樣子,為什么不早點當面跟他說清?一次說清怕他受不了,為什么不早點一次一次地把話跟他說清?說一次就改最好.第二次說了還不能改就要公開批評.第三次再犯就撤換他.這樣他還能有什么意見?話能不能放在桌面上講,是一個班子團結和保持正氣的關鍵.第一把手若真的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了,就沒有什么話不能公開說的.
第二個難題是重大問題有不同意見,兩邊的比例還差不多,怎么辦?方法是先談原則,第一把手先底下一個一個地談話,不要談具體的事,談有關此事的最高原則.比如制定工資問題,要先談定工資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某些人之間的公平,還是為了讓企業更好地發展?到底哪個先哪個后?把大原則定下來以后,再一步步定小原則,再談到具體問題,就好解決了.一把手用權要謹慎,當和下屬意見不一致時,如果我對這個事也沒把握,他很振振有辭,那就照他的辦,但事情辦完后要進行總結.做好了我要找一下當時我是怎么想的,他應該受到表揚.做不好他也要說個道理.如果把事想清楚了,認為真正對的事情,就下決心不必多做討論.如果幾次事都做得很正確,大家今后就容易同意你了.我們公司里也有投票表決的制度,但還沒用過,事情都是這么解決的,沒有什么過不去的.
第三個大問題是如何提高班子成員的素質.企業剛辦,人員素質不高怎么辦?這時第一把手注意要先集中后民主.就是我定規則大家做,取得別人的信任以后,逐漸提高素質,替換班子成員,一步一步實現由班子指揮.一把手工作方式有3種:指令性方式,指導性方式,參與性方式.到了指導性的時候,下面就都是發動機了.聯想現在是處于指導性和指令性之間,要一步步來.如果你接手是一個大公司,文化背景,員工素質都很好,就不是這樣了.
建班子的另一個重要點是:第一把手看重企業的長遠利益,要長期辦下去,所以要形成一種規則,形成一種議事的方法.美國花旗銀行的董事長3年前跟我講:“對我的考核應該是看我退休以后花旗銀行的股票價值,如果我退休5年后還很好,才說明我做得不錯.”這話對我有極大的啟發,我馬上要退休了,也應接受這個考核標準.
二、定戰略
制定戰略的實質是確定目標,然后是怎么達到這個目標,怎么分解它.中遠期目標大遠,我們要分階段做.
聯想有個五步法
第一步是確定公司遠景.我們自己提出的口號是:聯想要成為長期的,有規模的高科技企業.短期行為的事我們不做,非高科技企業里的事我們不做——我是指現在聯想的上市公司,而不是控股公司.; 第二步是確定立中遠期發展戰略目標.公司目標的長短各有不同,我們認為現在的聯想充其量只能制定5年的遠景規劃.因為計算機領域的一些核心技術還掌握在別人手里,我們只是跟風,制定不了更長的計劃.
第三步是制定發展戰略的總體路線.這是制定戰略比較重要的部分,有很多具體步驟:1.制定前的調查和分析.首先是外部的調查分析——世界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方面的調查分析,本行業的狀況和前景的分析.2.內部資源能力的審視,包括形成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分析;核心業務流程的分析;核心競爭力的分析等
.三是競爭對手的分析和比較.分析競爭對手的戰略,實際情況等等.調查分析之后就是制定路線.
第四步是確定當年的戰略目標(總部和各子公司的),并分解成具體戰略步驟操作實施.
第五步是檢查調整,達到目標.
聯想定戰略案例分析
以聯想制定并實現的1996年到2000年的5條路線為例,第一條是堅持信息產業領域內要多元化發展.我們定了一個長期發展的遠景以后,首先要做的事情都是能使我們長本事的事情.1993-1995年,中國掀起來房地產的風潮,當時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往里鉆.我們幾次開會,分析以后認為堅決不能做這個事情.一次有可能做好,兩次以后很可能栽下去了,除非對它進行了專門的研究,而我們主要研究的是高科技方面的事情.即使做一次掙了錢,但不長本事,干脆就不做這件事情.后來有幾家中關村著名的大公司在房地產上栽了大跟頭,引起了很多的矛盾,聯想則避開了災難.
第二條是國際國內同時發展,以國內市場為主.計算機領域在1992年以前是一個相當封閉的領域,關稅極高,要有批文,外國企業的機器進不到中國來.1992年把批文去掉了,大大減低了關稅,實際上那個時候中國在PC領域就相當于加入了WTO.1993年打開這個門以后,中國的計算機行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幾家老的計算機企業長城、浪潮、東海、聯想被打的潰不成軍,一塌糊涂.聯想成立十幾年來沒有完不成任務的,那一年就沒完成,我也急得大病一場,在醫院住了3個月.這時候我們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到底中國的計算機能不能跟外國打這一仗,打不了干脆做代理.資金優勢.管理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全是人家的,我們的優勢就是本土優勢.于是我們重新整合了隊伍把以前整個的架構打亂,研究怎么去體現這個優勢,并選擇了一個最有能力的年輕人楊元慶來擔任這個部門的負責人.1994年以后,聯想在計算機方面的營業額和產量基本上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長;到1996年開始占據中國第一位,臺灣在研發以及生產制造方面的整個水平很高,康柏、IBM的機器全是臺灣人做的,設計都是臺灣人設計的,但臺灣人為什么不打自己的牌子呢?原因是臺灣本土市場太小,出去打品牌戰非常艱苦.中國大陸有這么大的保底市場,為什么不在中國打好這場國際戰爭呢?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問題是2000年聯想做到30億美元,2005年的目標是100億美元,中間這70億美元用什么東西來填補呢?一是把某一個領域的產品做到精專,縱深,向世界性發展.二是拓寬本土市場.產品不僅是PC,還有接入端的其他設備,網絡設備,然后從產品品牌發展到信息服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