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通用1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結果怎樣。)初步懂得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4、能根據最后一段,并結合課文內容,寫寫自己的體會。
重點:
1、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結論。
2、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難點:
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結論,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讀詞引入,激發興趣:
1、出示一組詞語,請女生讀(這是老師送給你們的禮物,喜歡嗎?)
美麗善良、溫柔可愛、純潔高尚、博愛寬厚
2、出示另一組詞語,請男生讀讀(這是我送給你們的禮物,你們樂意嗎?為什么?)
狼心狗肺、兇惡殘忍、狼狽為奸、狼嚎鬼叫
3、如果把這兩組詞送給鹿和狼這兩種動物,應該怎樣送合適?你們還能說出關于鹿和狼的詞語嗎?
4、師:是的。在童話故事中,在大家的印象中,狼是兇殘狡詐的化身,如中國大灰狼的故事,西方小紅帽的故事,而鹿是善良美麗的化身。所以一見到狼大家都很討厭想消滅它,一見到鹿都非常喜愛想要保護它。這實在是我們傳統當中的一種習慣的看法和童話的原則。20世紀初,美國當時的總統羅斯福就根據這種習慣的看法來做出了一個決定,使鹿和狼之間發生了不可思議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
5、出示課題:鹿和狼的故事
(1)讀課題,了解題目的特點。
從一年級到現在,我們一共學習過兩篇帶“故事”的,一是《郵票齒孔的故事》,二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一類題目中帶有“故事”的兩個字的課文在寫法上往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用一個故事來寫,再揭示一個道理,當然有的道理有直接寫出來,有的沒有直接寫。
(2)質疑:那我們今天學的這篇鹿和狼之間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課文又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出示閱讀提示: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寫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什么故事?課文告訴大家一個什么道理?
2)找出羅斯福為鹿采取保護措施句子。
3)請問采取措施后的森林、狼、鹿發生了什么變化?(用不同的符號標出)
2、反饋學習情況:
(1)了解主要內容:
1)讓學生先說,再出示:這篇講述了20世紀初,美國總統羅斯福因為發布了一項錯誤的命令——殺狼護鹿,使凱巴伯森林生物鏈不平衡而引起的巨大后果。
2)簡介羅斯福。
(2)揭示的道理:生態的“舞臺”上,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從話中你讀出了什么?)
三、理解課文,體會鹿和狼的關系:
過渡:美麗善良的鹿和兇惡的狼共存在蔥郁的森林里,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都有自己的角色,可美國總統羅斯福以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鹿和狼,采取了什么措施?
(一)森林的變化
1、輕聲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勾畫:描寫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2、指名讀:“20世紀初,美國亞里桑那州北部的凱巴伯森林還是松杉蔥郁,生機勃勃。”
1)讀著這個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從哪些詞語體會到?
2)理解:“松杉蔥郁”(松杉的顏色都是深綠,體形很高大形容樹木蔥蘢層層疊疊,綠意盎然,幽不見底)“生機勃勃”什么意思?(生命力旺盛的樣子)
3)該怎樣讀好這句話呢?指名試讀,評價,齊讀。
3、過渡。“距離今天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松杉蔥郁,生機勃勃。經過25年后,凱巴伯森林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生快速瀏覽課文。
勾畫:再次描寫凱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4、齊讀。森林中的綠色植被在一天天減少,大地露出的枯黃在一天天擴大。
過渡:讀著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哪兩個畫面?(用簡潔的四字詞語概括——植被減少、枯黃擴大)看著這樣的對比畫面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
5、指名讀,齊讀。
(二)狼的變化:出示句子
過渡: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1、讀課文,找原因。
點撥:誰是破壞森林的罪魁禍首?(罪惡行為的首要分子)
善良美麗的鹿成為禍首,那它們到底干了些什么?(從文中找出來)十萬多只鹿在森林中東啃西啃,灌木叢吃光了就啃食小樹,小樹吃光后又啃食大樹的樹皮……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難逃厄運。
讀著這句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之前的森林同樣有鹿,為什么能生機勃勃呢?什么原因導致鹿增多呢?
過渡:原來,狼被大量捕殺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
2、為什么要捕殺狼呢?誰能用書中的話回答?指名說。
3、當地居民是怎樣殘忍的獵殺狼的?讀讀第3自然段。
假設同學們當時就在獵殺現場,你會看到怎樣的.場景。想象,說一說。
過渡:狼的遭遇很悲慘,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鹿的無憂生活。
(三)鹿的變化
1、齊讀4自然段。
經過25年的獵殺,森林里的狼所剩無幾,他們只能躲在角落處茍且偷生。而人們得償所愿。這一片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自由王國)自由王國還可以說成(自由世界、自由天堂)
2、鹿沒有了狼這一后顧之憂,它們在這一王國里會怎樣的自由生活呢?假如你是這自由王國里的一只鹿,你的自由生活是怎樣的呢?(學生自由表達)
3、教師引導:是呀,沒有了后顧之憂,他們餓了可以……,渴了可以……,累了可以……
教師小結:總之,在這一自由王國里,它們可以自由地散步,可以安心地睡覺,可以毫無約束地生兒育女。
4、于是,鹿的總數很快就超過了十萬只。25年前,鹿還只有四千多只,現在一下子猛增到十萬只,是當年的25倍。想象一下,這時候你放眼遠眺,凱巴伯森林是什么?再放眼遠眺,你看到的還是什么?還是密密麻麻的鹿呀?
5、凱巴伯森林真的永遠成了人們心中鹿的自由王國了嗎?兩年之后,結果又怎么樣呢?(森林里只剩下不到8000只病鹿)
6、討論:鹿怎么減少的?(自己死了)
①餓死。為什么會餓死?
過渡:多么凄涼的景象啊!凱巴伯森林一片悲涼,同學們,鹿相繼死去,還有一個什么原因?
②病死。(為什么二十多年前疾病沒有在鹿群蔓延?)
7、因此,短短的幾個冬天,十萬只鹿只剩下八千只,而且是病鹿。同學們,假設你是那8000只病鹿中一員,你的癥狀是怎樣的,你心里又會想些什么?
過渡:多么悲涼的畫面!得到保護的鹿一樣未能幸免悲慘的結局。慘痛的事實面前,人們終于醒悟了。
四、深入學習,領悟道理
1、引讀7自然段。“狼吃鹿看起來殘忍…”
2、引導理解:狼吃病鹿,控制了疾病,保護了鹿。狼追鹿,讓鹿更強壯。而強壯的鹿又跑得飛快,使病弱的狼又餓死了。這就達到了一種生存的理想狀態。同學們,生物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如果沒有外界干擾,它們始終保持平衡,和諧共存,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態平衡。平衡關系,就像一架天平。如果天平的某一方遭到人為的破壞,就像狼被無止盡地殺死,天平必將傾斜甚至是倒塌,必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板畫天平;板書生態平衡)
3、《狼和鹿》這篇課文就是一幕慘痛的悲劇!這無疑給人類敲響了“保護生態環境”的警鐘!(板書:保護)“保護生態環境”齊讀,再次大聲呼吁。請同學們把這六個字永遠記在心中!
四、延伸討論
1、同學們,鹿想當這個“禍首“嗎?它們有這個本事嗎?真正的“禍首”是誰?
過渡:羅斯福當初做出決定,本意是想保護鹿,但事與愿違,結果痛心不已。讓鹿“與狼共處”吧,這樣的生活才是最美的!
2、閱讀“引狼入室”,再次體會鹿和狼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道理。
五、小練筆:學了課文,你們有什么體會嗎?請拿起筆寫一寫。(200字以上)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2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誦讀,懂得生物之間有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3、了解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什么措施,結果怎樣。
重點難點
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兒,理解本文的結論。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談談你印象中的鹿和狼
相信同學們都聽過有關鹿和狼的故事,在你的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用一個詞形容
(板書:鹿狼)
沒錯,在我們的印象中,鹿幾乎總是美麗、善良的化身,所以要保護,而狼卻成了兇殘的代名詞,所以要消滅,可作家胡勘平筆下的《鹿和狼的故事》,卻與大家對鹿和狼的認識是相悖的,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鹿和狼的故事》,一探究竟。(板書:和的故事)
二、導讀
本節課我們來玩一個游戲,一個勇敢者的`游戲——采摘智慧果,我們照例四個小組展開競賽,究竟哪一組的同學會旗開得勝,率先登上奪取智慧果的臺階呢?花落哪家,鹿死誰手,讓我們拭目以待。首先讓我們走進第一個回合——初讀課文,自護學習,復述故事——
(一)、初讀課文,自主學習,復述故事
1、讀準字音,理解詞義:厄運茍延殘喘面目全非罪魁禍首相悖
2、根據提示,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狼吃鹿——消滅狼——鹿吃植被——林毀鹿死
羅斯福的本意是想保護鹿,不曾想卻反而害了鹿,什么原因呢?讓我們一起細讀課文,合作學習,分析原因——
(二)、細讀課文,合作學習,分析原因
1、羅斯福為了保護鹿做出了什么決定?受到保護后,鹿的地位和命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凱巴伯森林呢?(用原文回答)
2、什么原因使“森林寵兒”落到如此田地?假如你就是當時的鹿或狼,你想對羅斯福說些什么?
是啊,羅斯福的失策,在于當時對自然認識水平的局限,因為他任職期間是二十世紀初,那時,人們對自然地認識水平有限,本想殺狼保鹿,沒想到好心辦壞事,卻招致鹿死林毀的生態災難。羅斯福的現身說法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三個環節:精讀課文,探究學習,明確道理——
(三)、精讀課文,探究學習,明確道理
1、課文借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從哪兒找到的?
(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試著把這句話話加到文中,給它找個坐標?)
2、讀最后一段,聯系實際,寫體會,可寫懂得的道理,也可寫類似的事例
是啊,羅斯福沒有考慮到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好心辦了壞事,其實,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彼此間都形成了一定的聯系,這種聯系就是一條條生物鏈,如果生物鏈上的任何一環受到破壞,就會導致生態失衡:想捕殺狼(狼字上畫差號)來保護鹿(鹿字上畫心形),結果,造成這條生物鏈的失衡(畫失衡的天平),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了嚴重后果,因此,我們必須遵循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不能憑個人喜好和片面認識去保護或消滅某種動物。要:尊重自然規律,保護生態平衡(板書)
三、拓展延伸
從大家的回答中,我們已深刻認識到了尊重自然規律,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那么,拿起你手中的筆,設計一條保護生態平衡的宣傳標語把。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看一看:鹿和狼的圖片
2.談一談:你心中的鹿和狼。
3.說一說:含狼的成語。(投影出示成語)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填一填:(投影)
2.記一記:(投影出示詞語意思)
蔥郁、相悖、生機勃勃、難逃厄運、茍延殘喘、罪魁禍首、面目全非等詞語的意思。
3.講一講:
(學生活動)合上書本,看凱巴伯森林圖片,聽錄音朗讀。
想一想,在凱巴伯森林發生了什么事?然后詳細地講述這個故事。(交流后投影出示故事梗概)
4.找一找:
哪些段落是講述鹿和狼的故事?自由讀一讀這些段落。
三、細讀課文,領悟道理。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1.議一議:
故事中的鹿和狼結局如何?是誰造成了凱巴伯森林的悲劇?
(學生活動)交流答案之后,再次默讀課文,深刻分析原因。
小結:
羅斯福保護鹿的政策失敗的原因:
用原文回答:狼吃鹿看起來殘忍,卻維護著鹿群的種群穩定。這是因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將森林中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森林也就不會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時,狼吃掉的多數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對鹿群的威脅。而羅斯福下決心要保護的鹿,一旦數量超過森林可以承載的限度,就會破壞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給森林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也就是說,過多的鹿會成為毀滅森林的罪魁禍首。(投影出示原因)
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狼吃鹿一是可以控制鹿的數量,二是可以減少疾病。(投影)
2.悟一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活動)再次默讀課文,尋找答案。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們必須尊重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這種相互關系。(投影出示道理)
誰能畫出凱巴伯森林、鹿、狼三者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圖。(投影出示關系圖)
3.學一學:
你能嘗試一下去概括本篇課文的寫作思路嗎?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
小結:講述事例——分析原因——說明道理(投影)
四、課外延伸,深刻體會。
1.寫一寫:假如你是凱巴伯森林里狼的幸存者,請你給羅斯福總統寫一封信,告訴總統,森林里不僅需要鹿,也需要狼。
2.讀一讀:課外推薦閱讀姜戎的《狼圖騰》一書。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護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過程
1.小朋友們,今天讓我們一起唱著《大風車》這首歌到凱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嗎?
小朋友,《大風車》將開到凱巴伯森林中去,你們想不想到那兒去一飽眼福,看看美麗的大森林?
2.小朋友,睜開眼吧,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凱巴伯森林,仔細的觀察,你們看到了什么?(投影1 森林鹿小鳥)(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話說出來)
小朋友們,我們做游戲時是那樣的開心,無憂無慮,可這些鹿為什么一邊做著游戲,一邊東張西望,還向后看呢?它們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會發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見到鹿就吃?它會挑什么樣的鹿來吃?能用“但是或可是”把這兩段話連起來說一說嗎?
看到這樣的情景,小朋友們,你們會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難的小鹿,你會想些什么?
3.過渡:看來,小朋友們都希望把狼消滅掉,讓美麗可愛的小鹿生活下去,凱巴伯森林周圍的人們也恨透了狼,于是,獵人們一起背起了槍,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樣了。
狼在死之前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進行說話練習和想像訓練)
好,小朋友們說得都不錯,現在鹿已經過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師想問問小朋友,沒有天敵的鹿在森林里生兒育女,于是鹿越來越多,而森林是不會變大的,糧食來自樹木,它們會怎么辦?森林會變成什么樣?不如我們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 (森林鹿小鳥)你們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 ( )的鹿在林間( )
( )的小鳥在( )
鹿為什么會無精打采的?小朋友,你來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饑餓、生病)
鹿餓了,干嗎不去找吃的?這么多的鹿怎么會一下子生病了呢?
5.聰明的小朋友,你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嗎?(森林狼鹿)
通過這件事,我們能不能把狼消滅掉?為什么?(師小結)
6.小朋友,讓我們走出森林,回到課堂,把我們看到的情景編成故事講給森林外面的人聽,讓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
7.剛才兩位小朋友都講得不錯,以下面我們請幾個小朋友把剛才的故事表演出來嗎?老師這兒有頭飾,誰有信心上來試一試,請下面的小朋友配合一下。
8.演得很好,老師把這些頭飾獎給你們,下面再請你們說一說,聽了故事看了小品,你們明白了什么?
9.今天,我們兩次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在被毀的森林里我們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處,不應該隨便消滅它,現在讓我們一起天著風車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請小朋友們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好嗎?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板書“鹿”和“狼”
1、誰能說說你對狼的認識?你對鹿的了解呢?(鹿:溫柔善良,讓人喜歡。狼:兇惡狡猾,讓人憎恨,如《會搖尾巴的狼》、《狼和羊》。
2、板書《鹿和狼的故事》,看了題目后你想說些什么?
溫柔善良的`鹿和狡猾兇惡的狼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3、同學們你們現在最想做什么?(讀書)
二、學生讀課文。
1、自己將全文正確流利地讀出來。
2、你想讀哪一自然段就讀哪一自然段。
三、課文中哪一部分給你印象最深你就讀哪一部分,邊讀邊想你為什么選擇這一部分。
四、讀你印象最深的段落,說一說為什么會選擇這一部分。
1、羅斯福總統決定由政府雇請獵人去消滅狼,目的是為了保護鹿,讓鹿繁殖得更多一些。
2、經過25年的獵捕,鹿沒有了天敵。
3、鹿過著沒有危險,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4、鹿吃光了森林中的植被。
5、鹿病死了無數只,還有一些饑餓而死。
五、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選擇大家找出課文中的不同觀念,用自己的觀念及想法進行一次辯論賽。
正方羅斯福是對的,他殺狼是為了保護鹿。
反方羅斯福是錯的,他違犯自然界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規律。
六、 總結
在人類生存的這個星球上動物和動物之間、植物和植物之間、動物和植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一種生物的存亡或數量發生變化,常常會通過這種錯綜復雜的依存關系影響到其他生物和整個自然界。這就是鹿和狼等動物帶給我們的啟示。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嗎?狼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兇殘、狡猾。)
2.你還了解狼的哪些知識嗎?(簡介資料)
(狼:哺乳動物,犬科,性格兇暴,平時單獨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襲擊各種野生和家禽,是畜牧業的主要害獸之一。有時也傷害人類,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狼有關的課文。學習后,你可能對狼有一些新的認識。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解決。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讀一讀,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三、檢查自學效果。
1.讀準字音。
練習:(投影出示)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2.理解詞語:
厄運:不幸的遭遇。
銳減:急劇地減少。
維護:使免于遭受破壞,維護保持。
糟蹋:浪費或損壞。
威脅:用威力逼迫或恫嚇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違反。
茍延殘喘: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比喻勉強維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樣子改變得十分厲害。
罪魁禍首:罪惡行為的首要分子。
3.說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發表各自的見解。
四、深入學習,理解課文的`內容。
1.出示閱讀思考提示:
思考題1:羅期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結果怎樣?
思考題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分組交流討論。
3.匯報。
匯報思考題1。
甲組:他宣布凱巴伯森林為全國狩獵保護區,并決定由政府請獵人到那里去消滅狼。
概括地說他采取了兩項措施:
①設立凱巴伯森林為狩獵保護區。
②雇請獵人捕殺狼。
乙組:這項決定的結果是
①狼等野獸被獵殺得很多。經過25年的獵殺,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斃命森林中。其他以鹿為捕食對象的'動物(豹子等)也被獵殺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說明獵殺的時間長,狼幾乎滅絕。
②同時,鹿過著幸福的生活。在這個“自由的王國”中,它們自由地生長繁育,自由地啃食樹木,過著沒有危險,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③植被被大量破壞,鹿群數量急劇下降,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
④1942年,整個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茍延殘喘。
4.追問:什么原因是森林“寵兒”造成這樣的結果的?
(饑餓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數量急別下降。)
5.追問思考題2:凱巴伯森林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它的罪魁禍首竟然是被看作美麗善良化身的鹿。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學生甲:狼是森林的保護者。狼吃鹿,維護了鹿群的相對穩定。狼吃掉的多數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對鹿群的威脅。這樣就保護了森林的生態平衡。
6.這篇課文通過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人們必須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
五、總結擴展
1.投影出示《蛇與莊稼》、《塞翁失馬》的故事。請學生快速閱讀,體會這兩個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與莊稼》告訴我們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塞翁失馬》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要從正反兩個方面看,要有一分為二的觀點。)
2.你還知道這方面的事例嗎?請你說一說。
六、作業
1.課下收集有關破壞生態環境的資料。以“環保小報”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傳環保知識。
2.把這個故事復述下來,講給你的朋友聽。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過程與方法:
教師運用相關資料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在分析具體事例的基礎上,明白道理,領悟本文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會辨證地分析問題,不走向極端,不完全以習慣判斷事物的好壞。
2、使學生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教學重點體會故事所闡述的道理,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
教學難點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觀看“動物世界”或“人與自然”。
2、了解美國凱巴伯森林的狀況。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預習探究
1、導入新課:1995年,美國政府實施了一個“引狼入室”計劃,把從加拿大運來的首批狼放生到凱巴伯森林中,從此凱巴伯森林又煥發出勃勃生機。這是怎么回事呢?學了《鹿和狼的故事》你就會明白。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我們把平時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于本課的閱讀實踐中。回憶一下你掌握了哪些閱讀方法?
3、自由讀課文,思考:
(1)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解決。
(3)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讀一讀,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想法。
1、交流學過的閱讀方法。
2、自由讀課文。解決不理解的詞語。寫出自己的想法。
1、導語給學生造成懸念,激起閱讀興趣。
2、立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二、合作交流
引導學生畫出重點句子,交流預習收獲,教師適當點撥。
1、交流: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2、找出文中點明這個道理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想法。
3、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讓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品讀體驗
一、快速讀課文1—6自然段,想一想,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結果怎樣?
1、兩項措施:
(1)設凱巴伯森林為狩獵保護區。
(2)雇請獵人捕殺狼。
2、結果:植被被大量破壞,鹿群數量急劇下降,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句子體會這個結果,“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總數超過十萬只······大地露出的枯黃在一天天擴大。”“先是饑餓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茍延殘喘。”
二、聚焦7—9自然段,默讀思考:羅斯福制定的措施錯在哪兒?組織學生交流。
1、為了保護鹿而消滅狼,結果事與愿違。因為狼吃鹿“就可以將森林中的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給森林帶來巨大的災難。”對這個道理,羅斯福不僅不理解而且想不到。
2、制定這項政策的依據是“習慣的看法和童話原則”而不少童話原則和習慣看法并不符合客觀規律。
3、作者借這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看過的“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節目談談自己的理解,加深對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的感悟。
1、分小組自由讀課文1—6自然段并討論交流。
2、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
3、品讀重點句段,深入理解內容,跟隨教師的引導聯系生活實際感悟自然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道理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8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誦讀,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3.了解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結果怎樣。
教學重難點:
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結論。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聽過哪些有關狼的故事?你覺得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請你用幾個詞語說出“狼”給你留下的印象。你為什么這樣認為?板書:狼
2.你鹿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請你用幾個詞語說出“鹿”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鹿
過渡:是啊,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是一種兇殘的動物,應該毫不留情地消滅。可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卻要告訴我們另外一種看法。
板書課題: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學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一個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為幾個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同桌分段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
2.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王國。它們在這里生兒育女,很快,鹿的總數就超過了十萬只。此時的鹿群真的是無憂無慮嗎?請選擇喜歡的方式讀第3節。
3.畫出羅斯福為了保護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話說說。
4.在文中找出羅斯福的做法產生了怎樣的結果?
5.討論:指名讀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
(1)用課文中的事例來說說: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間是怎樣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
(2)再用課文中的事例說說:為什么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如果破壞了會怎么樣?
(3)整個生物界中還有許多這樣的相互制約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來證明我們必須尊重這些關系嗎?
五、體會課文中心
1.為什么鹿會“餓”、“痛”直至從10萬只只剩下8千只?
2.這是“狼”的錯嗎?“狼”難到就該殺嗎?
3.狼倒在獵l槍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話要說,你知道它想說什么話嗎?
4.鹿是毀滅自己的“禍首”。鹿它想毀滅自己嗎?真正的“禍首”究竟是誰?
5.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六、作業。
寫一寫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可以寫從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寫知道的類似事例。并請你給凱巴伯森林設計一塊警示牌。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9
一、導入課題
聽過有關狼的故事嗎?你覺得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是啊,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是一種兇殘的動物,應該毫不留情地消滅。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卻要告訴我們另外一種看法。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思考:課文寫了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一個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同桌分段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3、指名復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故事。
四、重點討論
1、為什么我們不應該完全消滅兇殘的狼?再讀課文,能用課文中的話來回答嗎?
2、學習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
(1)什么叫制約?用課文中的事例來說說: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間是怎樣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
(盡管狼吃鹿,它卻維護著鹿群的種群穩定。這是因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將森林中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鹿的數量超過森林可以承載的限度,就會摧毀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給森林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
(2)再用課文中的事例說說:為什么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如果破壞了會怎么樣?
(沒有了危害鹿群的狼后,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群在森林中東啃西啃,灌木叢吃光了就啃食小樹;小樹吃光后又啃食大樹的樹皮……森林中的綠色植被一天天在減少,大地露出的枯黃一天天在擴大。鹿群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群數量驟減……)
找到描寫這些情景的`段落,反復讀一讀,想象一下,那是怎樣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話給大家描述一下嗎?見到此景,你想說什么?
(3)整個生物界中還有許多這樣的相互制約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來證明我們必須尊重這些關系嗎?
五、小結,作業
寫一寫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可以寫從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寫知道的類似事例。寫完后同學之間交流一下。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鹿和狼的故事。
2、基本理解課文的內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樹立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鹿和狼的圖片
問:你喜歡誰?為什么?
2、導題:在凱巴伯森林曾發生過這樣的故事。板書:鹿和狼的故事
二、對比質疑 確定支點
1、多媒體出示圖片(茂盛的森林),教師講解:這就是美國亞里桑那洲的凱巴伯森林,在20世紀初葉,這里還是松衫蔥郁、生機勃勃,大約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沒,而到了1942年,這里卻成了這幅光景(出示荒涼的圖片)凱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茍延殘喘。
2、質疑
看著這兩幅畫面,聽著老師的講解,把你內心最想知道的說出來。
(總結學生質疑:為什么會弄得鹿死林毀的結局?)板書:鹿死林毀?
三、自讀自悟 輻射全文
1、初讀,要求:
自讀課文,讀到你覺得想說些什么的時候,讀到要表達自己感受的時候,你就停下來,好嗎?
2、把你的想法和感受與你小組成員分享。
四、匯報交流 旋轉球體
1、讀著讀著,你知道些什么?
重點指導:
(1)、鹿成了凱巴伯森林的“寵兒”,它們過著沒有危險、食物充足的生活,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鹿和狼的故事》。(出示第4小節中的語句)
假如你是凱巴伯森林中的`“寵兒”------鹿,相遇后你們會說些什么?
指導朗讀
(2)、鹿毀滅了森林,你從那個語句讀出來的?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
指導朗讀
(3)、鹿死的原因:饑餓、疾病
假如你是凱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會說些什么?(出示第六小節)
指導朗讀
2、過渡探究
鹿們不知道“鹿死林毀”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學們,你們通過剛才的討論知道嗎?請再仔細回讀課文,特別要重讀第7節,想一想你用什么辦法來闡述你的答案。
(1)邊畫圖邊講解;
(2)、生物鏈;
(3)生態平衡……
3、師小結:羅斯福下令捕殺狼,凱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斃命,而鹿大量繁殖,過多的鹿超過了森林的供養限度,破壞了森林的生態系統,所以森林被毀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漸死亡。羅斯福您錯在哪兒?
五、深究課文 突出心軸
1、精讀第8、9小節,你明白了什么?
2、設計說的練習:現在老師是美國某一報社的記者,想采訪一下在座的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總統閣下,聽說您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殺森林中的狼,結果卻弄得鹿死林毀的結局,對此事,您有什么要說的嗎?”
3、指導朗讀最后一節
4、課外延伸:你還知道什么故事或看到課外讀物,說明人類應維護生態平衡?
六、延趣拓展 升華主旨
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老師想讓你們去告訴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要尊重動物、植物、微生物……
請你們結合自己的理解、材料,寫一則保護生態平衡的公益用語,看誰寫得最吸引人,最能令人震撼,好嗎?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1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基本理解課文的內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樹立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二、教具準備:
多媒體。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同學們,在你的`印象中,鹿和狼分別是什么樣的'動物?今天,我們來讀一個特別的故事,她會讓你重新認識鹿和狼,也會重新反映我們人類自己。
(二)根據“閱讀提示”充分自學課文。
(三)聯系講述“鹿和狼的故事”。
1、仔細讀第1—6自然段,想一想:為了保護森林里的鹿,羅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結果怎樣?
2、自己練習講故事。
3、同桌互相講一講。
(四)小組合作學習。
1、默讀課文第7—9自然段,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2、小組討論:羅斯福錯在哪兒?為什么?
(五)全班交流。
1、說說羅斯福錯在哪兒。
2、舉例說說: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
(六)課外擴展。
搜集有關自然界生物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故事,寫下來,準備參加“不能破壞生物鏈”主題隊會的演講。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認讀“狩、寵、厄、悖“4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基本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相互聯系的,樹立保持生態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鹿嗎?板書鹿。
一提到鹿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哪些詞語?(鹿就是我們心中美麗的使者);你們聽過有關狼的故事嗎?板書狼。狼給你們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提起狼,我們腦海中就會出現這些兇惡殘暴的詞,而在故事、童話、小說中狼更是一種最壞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著人皮的狼”等,可以說狼在我們心中就是罪惡的化身,應該毫不留情的消滅掉。
2、今天我們就一起學一篇與狼有關的課文,板書的故事,齊讀課題。本課所寫的故事與同學們的認識不一樣,同學們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二、新授:
同學們按預習提示的要求讀課文,了解一下課文主要些了什么內容?
1、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些了一件什么事?
羅斯福為了保護鹿而下令消滅狼,從而導致森林被毀,鹿群大量死亡,同學們快速瀏覽一遍課文,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將這個故事的?
2、讓我們把心放到文章中,把1——6自然段再來讀一讀,邊讀邊想哪些段落讓喜歡鹿得我們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讓你感到不是滋味?
3、誰來讀讀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
4、哪些段落讓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誰來讀一讀?
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本蔥郁的森林和可愛的鹿奏響了一曲美妙的樂章,可如今卻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遺憾。誰來讀一讀?
5、閉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繪的情景,是幅怎樣的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嗎?看到那一只只茍延殘喘的鹿了嗎?
讓我們親眼目睹一下吧!
看錄像。
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著我們,它們至死也不明白為什么殺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毀的悲劇,同學們,你能告訴他們嗎?來默讀課文想一想。
出示:鹿(吃)狼
破壞保護
森林
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少掉任何一鏈,就會遭嚴重的災難。
6、此時你想對羅斯福說些什么?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你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段落讀一讀嗎?
7、生物界還有許多這樣相互制約的例子,你們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事情?
8、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故事,想聽嗎?(《塞翁失馬》)
告訴大家這個故事講了一個什么道理?
三、課外延伸
同學們,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請你們結合自己的理解,寫一句警示人們的話。
[學校評語]
1、本課教學目標內容全面,有“過程與方法”的,有“知識與能力”的,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確立得準,教學就有的放矢。
2、本課在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本課能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課內課外結合,書面文字和多媒體結合,多角度演繹闡釋主題,努力擴大學生閱讀的量,提升閱讀的質。如開課導入時,教師詢問學生聽過有關狼的故事嗎?并談談對狼的印象。再如讓學生想象遭破壞的森林之面目并錄像呈現,師生互相介紹生物界相互制約的例子,教師適時補充《塞翁失馬》及當前環境保護現狀等。
最后,希望你能搜集竇桂梅老師的語文教學實錄、設計、反思及個人宣傳資料,學習她的主題教學,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
[反思]
兩天前,我接到了“教壇新星”的選撥通知,授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九冊第二十三課——《鹿和狼的故事》。為了準備這節課,我作了大量的案頭工作,上網瀏覽,翻閱資料,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力求讓這節課能觸動學生們的心靈,達到完美。
兩天后,我成竹在胸,懷著百倍的信心走進課堂(試講)。當我把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問題拋給學生,得到他們熱烈的回應時,我心中暗自高興:看來我課前的功夫沒有白費。同時我的信心更加充沛,學生這樣的學習激情一定會繼續到這節課的結束。我躊躇滿志,接著問道:“造成鹿死林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這可是這節課的一個關鍵問題,我本以為教室里會小手如林,學生會暢所欲言。可事與愿違,原本沸騰的教室一下子凝固到了冰點,時間就在此定格。孩子們一臉茫然,不知所措。我不禁一怔:為什么我斟酌了半天才確定下來的問題,竟會受到學生如此的冷遇!我只好點名讓幾名語文成績不錯的學生來回答,可答得并不盡人意。下面的課學生聽得索然無味,我的熱情也大打折扣。為了讓課能順利結束,我只好一個人自編、自導、自演,牽著學生向前走。一節準備得如此“充足”的課就這樣渾渾噩噩地結束了。
為什么自認為畫龍點睛的問題學生反應卻如此冷漠呢?我將每一個教學環節想了一遍。毫無疑問,問題出在我身上。備課時,我只站在教師的.立場上想問題,為教而設計,為所謂突出重點而提問。問題沒有設計在學生的“心坎上”,沒有引起學生的共鳴,沒有激起他們的興趣。孔夫子說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那么什么樣的問題,什么樣的思路才適應學生呢?
我拾起課標,反復推敲,琢磨。“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這是《鹿和狼的故事》教學中的一個重難點。我痛定思痛,怎樣使課程資源變“窄”為“寬”,變“死”為“活”?我私下里找來學生和我一起備課,了解他們喜歡怎樣的提問方法,推翻了前面所有的設計,尋找著一種更新、更貼近學生的突破口。于是有了今天的“讀完《鹿和狼的故事》后,哪些段落又讓我們心里感到不是滋味?”這個問題的出爐。再上這節課的時候,它就如一枚卵石擊起千層浪,學生的學習熱情飽滿,躍躍欲試,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孩子們的語言閃現著智慧的火花,整節課精彩紛呈,我倍感欣慰。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好的教學設計激活了課堂,也給起關鍵作用的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應該本著一切為學生發展的理念,注重提問的開放性、合作性、民主性、過程性。教育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我們不斷的摸索,就一定會有所成就,語文課堂也一定能煥發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13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狩、寵、厄、悖”4個字。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4. 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點
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里,理解的結論。
三、媒體運用
1. 課前查閱有關生物鏈的資料。
2. 大屏幕演示語,引起學生注意。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喜歡什么動物?為什么?在美麗的大森林里,由生活導入鹿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狼呢?學文,增加是啊,鹿通常是美麗善良的化身,而狼卻兇惡殘暴,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學文興趣《鹿和狼的故事》(板書課題),看看課文又給我們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
〈二〉初讀
1. 請同學們打開書,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詞可以借助工具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
2. 指名讀。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理解“茍延殘喘”、“罪魁禍首”。
3. 指名說主要內容。
〈三〉理解
1. 導言
是啊,昔日的森林松杉蔥郁,而今卻面目全非;原來的鹿群活潑自由,現在卻茍延殘喘。這嚴重的生態災難不能不使我們感到痛心疾首。然而,羅斯福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殺的惡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護者。如果有人能夠勸阻他不再繼續這個錯誤的決定,必將會挽救森林,挽救鹿群,挽救整個生態系統,可惜,羅斯福身邊沒有這樣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向總統先生進見直言吧!我們來以形式的創給他寫一封信,好嗎?新達到激發要想使這封信更具有說服力,我們需要以課本為依據,可以用事實說學文欲望話,可以講明道理,可以引用身邊的例子,要有理有據的闡明你的觀點。
2. 自由研讀課文,思考如何寫信。體現自主與
3. 小組交流。合作
4. 集體交流。
(根據學生信的內容適時出:生物之間的關系相互制約、相互聯系;不要以慣有的眼光片面的'認識事物)
〈四〉
同學們一封封發自肺腑的信,不僅使羅斯福醒悟,也會使更多的人警醒。
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這個慘痛的教訓不要再重演。
在這節課即將結束時,請同學們再回味全文,此時,你最想說什么?回味全文,老師這也有一句話,送:尊重動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領悟文旨。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2、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3、體會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明白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聽過有關狼的故事嗎?你覺得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是啊!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是一種兇殘的動物,應該毫不留情的消滅,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卻告訴我們另外一種看法。
二、自學課文,提出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思考:課文寫了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一個什么故事,說說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再不懂得地方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三、學生自學、思考
四、小組討論,交流以上思考題,集體匯報交流
五、再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讀了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好友那些你懂得地方
2、提出不懂得地方,解疑
3、指名復述發生在海巴伯森林的`故事
六、重點討論
1、為什么我們不應該完全消滅兇殘的狼?”再度課文,用課文中的話來回答
2、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之間的相互關系
(1)、什么叫制約?用課文中的事例說說: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間是怎樣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
(2)、再用課文中的事例說說:為什么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果破壞了會怎么樣?
找到描寫這些情景的段落,反復讀讀,想象一下,那時怎樣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話給大家描述一下嗎?見到如此情景你想說什么?
(3)、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還看過還聽過類似鹿和狼的故事這樣的事例嗎?試著講一講
七、討論: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八、作業:寫寫讀了這片課文的感受,同學之間交流。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相互聯系的,樹立保持生態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結論。
2、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搜集有關鹿和狼的圖片。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查閱相關資料,收集生態失去平衡的相關材料,并做簡單整理。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激起興趣
1、同學們,一提到鹿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哪些詞語?(出示鹿的圖片)狼又給你們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圖片)
是啊!提起狼我們就會想到“兇惡殘暴”,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等,可以說狼在我們心中就是罪惡的化身,應該毫不留情的消滅掉。可哪一天我們將狼趕盡殺絕時又會猛然發現:得引狼入室!這是怎么回事?學完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2、板書題目,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學習課文之前,老師先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誰能讀讀這些詞語(投影出示:字詞積累)。
2、掃清了字詞障礙,現在,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寫這個故事的?
(三)圍繞重點,合作探究
過渡語:讓我們把1——6自然段來讀一讀,邊讀邊體會,并找出表示狼數量變化的句子。學生舉手回答再來找一找表示鹿群數量變化的數詞(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學生舉手回答
師述:兩年減少了6萬只鹿,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至少有100只鹿在死亡。面對此情此景,你的眼前浮現出了怎樣的景象?
④師深情描述:4000——10萬——4萬-----8000,不僅僅數字在變化,還有很多事物都發生了改變!
1、感受被摧毀前的凱巴伯森林和諧美麗
①出示森林圖片,學生閉眼在頭腦中再現形象,讓學生說說感受。 ②在想象的基礎上讀文章第一段,充分感受和諧美麗。
2、感受被摧毀后的森林的慘狀
師述:同學們,25年過去了,凱巴伯森林已變成這番模樣(出示圖片)課文是怎樣描述的.?一起讀一讀。第4自然段。
②曾經生機勃勃的凱巴伯森林如今面目全非,不再美麗,草地沒有了,灌木沒有了,小樹沒有了,僅存的大樹也傷痕累累。怎不令人痛心、遺憾。誰再來讀一讀?讀出你的感受。
狼死了!林毀了!本想保護的鹿也掙扎在死亡線上!為什么?為什么美麗和諧的自然會變成這樣?
3、林毀鹿死,這場悲劇是誰造成的?羅期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示羅斯福資料)羅斯福總統一個錯誤的決定導致了這場林毀鹿死的悲劇。
【鹿群數量變化的后面隱藏著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而這正是這篇文章的重點目標,這一組句子就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點,也是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一條線。】
(四)悟出道理,揭示主旨
過渡語:鹿兒們可能至死也不明白為什么得到人類特別恩寵的他們,在人類精心為它們營造的自由王國里不光不能幸福生活,甚至還只有死路一條。其中緣由鹿不明白,你們明白嗎?請默讀課文7——9自然段。
1、鹿、狼、森林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動手畫畫示意圖。
2、出示羅斯福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居然也是森林的保護者。“居然”的作用。意想不到,加強語氣。
3、為什么說狼是森林的保護者?從文中找一找原因。
4、羅斯福是根據什么來制定這個原則的?
5、出示課文最后一段,創設情境多讀課文。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讓我們把道理告訴羅斯福總統聽。(齊讀最后一段)
(2)、只讓羅斯福總統知道就行了嗎?不,那讓我們再響亮地讀給人類聽。(再讀)
(五)深化主題,拓展延伸
1、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它們是相互依存的,不能根據人類的片面認識,好心干了壞事,為了讓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樣子,他們最終還得引狼入室――(出示美國政府“引狼入室”計劃。)
2、體會寫作方法:學完了課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這個啟示嗎?(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
3、最后,老師也有一句話送給大家:尊重動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加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2、領悟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3、體會故事告知我們的道理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引導同學明白故事告知我們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聽過有關狼的故事嗎?你覺得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是啊!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是一種兇殘的動物,應當毫不留情的毀滅,可今日我們要學習的《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卻告知我們另外一種看法。
二、自學課文,提出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思考:課文寫了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一個什么故事,說說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告知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再不懂得地方做上記號,預備質疑
三、同學自學、思考
四、小組爭辯,溝通以上思考題,集體匯報溝通
五、再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讀了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好友那些你懂得地方
2、提出不懂得地方,解疑
3、指名復述發生在海巴伯森林的故事
六、重點爭辯
1、為什么我們不應當完全毀滅兇殘的狼?”再度課文,用課文中的話來回答
2、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人們必需敬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之間的相互關系
(1)、什么叫制約?用課文中的事例說說: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間是怎樣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
(2)、再用課文中的事例說說:為什么人們必需敬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之間的相互關系,假如破壞了會怎么樣? 找到描寫這些情景的段落,反復讀讀,想象一下,那時怎樣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話給大家描述一下嗎?見到如此情景你想說什么?
(3)、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還看過還聽過類似鹿和狼的故事這樣的事例嗎?試著講一講
七、爭辯: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八、作業:寫寫讀了這片課文的感受,同學之間溝通。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17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位朋友。出示圖片能用一句話描述一下他們留給你的印象嗎?從你們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大家都恨那貪婪、兇殘的狼,而喜歡美麗可愛的鹿。
2、然而美國民眾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一向認為的兇惡殘忍的狼,居然也會變成“功臣”,而美麗可愛的鹿,倒成了“罪魁禍首”。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就讓我們一起到狼和鹿曾經生活過的凱巴伯森林里去尋找答案。板題。
二、初步感受森林的變化:
1、請同學默讀自學提示,看看從這段話你獲取了哪些有價值的信息?(出示目標1、2)
2、請同學們根據放聲讀一讀課文1至6自然段,把描寫森林的語句用醒目的符號畫出來,讀一讀。
課件:“20世紀初葉,美國亞里桑那州北部的凱巴伯森林還是松杉蔥郁,生機勃勃。”“森林中的.綠色植被一天天在減少,大地露出的枯黃一天天在擴大。”
三、探究森林變化的原因:
1、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狼被消滅,鹿大量繁殖)為什么要捕殺狼呢?誰能用書中的話回答?指名說。(美國總統··去消滅狼。)
2、想一想凱巴伯森林的狼被獵殺后,造成了怎樣的后果?再讀課文1—6自然段,動筆劃出相關的語句。自由匯報
出示句子:
a、經過···也被獵殺了很多。(交流:捕殺數量之多情景殘忍。)
出示課件:我仿佛看到了狼一只跟著一只,哀嚎著倒在血泊中,聽到了一聲接一聲凄慘的嚎叫,聞到了一股濃濃的血腥味。
(指導讀出獵人的殘忍,狼的悲慘,場面的血腥,時間的漫長。)
過渡:狼被獵殺后鹿沒有了后顧之憂,它們的生活是什么樣呢?
b、得到特別···幸福生活。
(1)自由王國還可以說成?(自由世界、自由天堂)是呀,沒有了后顧之憂,他們餓了可以……渴了可以……累了可以……無聊了可以……
(2)你怎么理解“寵兒”?假如你是凱巴伯森林中的鹿,相遇后你們會說些什么?
3、就這樣,(出示:很快,·····是當年的25倍。)想象一下,這時候你放眼遠眺,凱巴伯森林到處是?鹿!再放眼遠眺,你看到的還是?鹿!密密麻麻的鹿呀,讓我們再來讀讀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
四、生態失衡,鹿多為患:
1、凱巴伯森林真的永遠成為鹿的自由王國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可是,……八千只病鹿。)
2、討論:從十萬只到四萬只再到八千只,你覺得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①植被減少—餓死。②疾病蔓延—病死。)
3、因此,短短的幾個冬天,十萬只鹿只剩下八千只,而且是病鹿。想象一下凱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會說些什么?多么悲涼的畫面!你能通過朗讀表達這份悲涼嗎(指導朗讀。)
五、對照感悟
過渡:同一座森林,25年間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面對著眼前狼被除,鹿慘敗,森林也枯黃的景象,真正的“禍首”是誰?羅斯福當初做出決定,本意是想保護鹿,但事與愿違,結果痛心不已。在這場災難發生后,為了挽救錯誤決策帶來的惡果,美國政府于上世紀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計劃,想不到卻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為了挽救凱巴伯森林,請同學們深層次的去讀第7自然段,找出理由來說服他們。
1、師生現場辯論
角色分配:師:一部分人的代表(觀點:不能引狼入室)
生:政府代表(觀點:引狼入室)
2、“引狼入室”計劃彌補了羅斯福的過錯,但這位老人卻在時常的反省自己的過失。請大家讀課文的8——9自然段,說說羅斯福錯在哪里了?(錯在他僅僅根據習慣性的看法和童話原則制定了決策)
3、從羅斯福的失誤教訓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呢?動筆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4、為了不讓凱巴伯森林中的悲劇重演,如果讓你在森林中立一個警示牌,你打算寫什么?
六、升華、拓展:
通過凱巴伯森林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你如何辯證的看待鹿和狼的關系?
總結:同學們,生物間有一種平衡關系,就像一架天平,一頭是狼,一頭是鹿,如果沒有外界干擾,它們始終保持平衡,(板畫天平;板書生態平衡)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為的破壞,天平必將傾斜甚至是倒塌,必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狼和鹿》這篇課文就是一幕慘痛的悲劇!這無疑給人類敲響了“保護生態平衡”的警鐘!(板書:保護)讓我們再次大聲呼吁。“保護生態平衡,維護自然和諧”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 18
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以羅斯福為了保護鹿而下令捕殺狼,從而導致巨大的生態災難為例,闡述了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道理,告誡人們必須尊重生物界的這一客觀規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樹立保持生態平衡的意識。
3、感悟作者通過分析具體事例而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鹿、狼、林”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
教學方法:
快速閱讀、感情朗讀、口語交流、討論總結。
課前準備:
1、讓學生預讀課文并搜集有關資料。
2、教師做好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聽過關于“狼和鹿”的童話故事嗎?在童話中,你覺得“狼和鹿”分別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二、快速閱讀課文1、2自然段。
1、課文如何描寫森林的,你能找出相關的詞句嗎?
2、“羅斯福”是何許人也?他下了一道什么命令?為什么下此命令?
三、感情朗讀3、4自然段,說一說
1、命令頒布后:狼被__________;鹿成了森林中的________。
2、我的口語-------Very good
假如你就是一只受到寵愛的鹿,你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四、用喜歡的方式自學5、6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1、狼消滅后,森林發生了什么變化?狼消滅后,鹿群發生了什么變化?
2、回憶《蛇與莊稼》一文,寫“鹿、狼、林”之間的關系圖。
3、用適當的語氣朗讀這一部分。
4、口語練習:
假如你是余下的茍延殘喘的鹿,現在的你又會說些什么?
五、我幫總統找原因
略
六、這個故事說明:
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動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斷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們必須尊重動物乃
至整個生物界中
的
這種
相互關系。
七、“我”有收獲了。
學生自由發言,談論自己的收獲。
八、課外延伸
通過畫面進一步認識“狼”,在生活中學習狼的優良品質。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設計10-17
《鹿和狼故事》教學設計10-11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設計09-05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設計11-15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設計10-13
人教版《鹿和狼的故事》教學設計08-22
《14*鹿和狼的故事》教學設計01-16
(精華)《鹿和狼的故事》教學設計08-27
狼和鹿教學設計09-29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設計15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