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課感受聲音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感受音樂教學設計范文(精選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感受音樂教學設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受音樂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節學科之間的綜合課,以美術學科為主。結合音樂的課程內容進行學習。活動設置為學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情感體驗,透過美術、音樂感受相織的藝術情感。讓學生產生共鳴,選擇自己的繪畫表達方式進行交流學習。
本課試圖構建視覺與聽覺之間的通道,潛在地在幼小孩子的心中埋下綜合性藝術智慧的種子,將美術、音樂兩種藝術形式的美積淀、滲透到學習之中,不斷提高學生對美的直覺判斷和表現能力。對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將呈現極大的學習熱情,作業表現將呈現異彩繽紛。
學情分析:
這個學期的學生思維靈活,喜歡唱唱畫畫,作畫用筆用色大膽,不加修飾,形象夸張,強調自己的思想情緒。但要用語言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畫出感受,還是有點難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生學習運用點線面等繪畫語言表現音樂的感受。
過程與方法:能夠大膽表現自由地表現出音樂給自己的感覺,并且能用簡單的話語表達內心的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中感受音樂與美術的聯系,體驗綜合性學習帶給自己的樂趣。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參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熱情,能通過聽音樂把自己的感受畫出來,并注意視覺與聽覺的協調活動。
教學難點:
通過聽音樂把自己的感受用點、線、色畫出來,并注意視覺與聽覺的協調活動。
教學過程:
一、熱身激趣導入
1、播放陽光活動健身操音樂,學生跟隨音樂跳健身操。
師:同學們跳得真好,這是我們每天下午陽光運動跳的健身操,能說說你跳操的心情嗎?這首音樂給你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談談體會)
2、師:剛才我們用美術的舞姿和言語表現對音樂的感受,你想試一試用畫畫來表現嗎?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聽聽畫畫的美術活動,把你對音樂的感受畫出來。(老師板書:聽聽畫畫)
【設計意圖】:從學生最熟悉的音樂舞蹈啟發學生說出對跳舞的感受從而引向用簡單語言表達對音樂的感受。給學生設好臺階,降低學習難度。
二、綜合體驗
1、感知描述畫面談感受。
出示康定斯基兩幅作品
1)師:這作品的表現方法很特別,畫面里并沒描繪具體事物的形象,卻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效果。請你談談這兩幅作品給你的感受。
①看到這張畫,你想到了什么?給你什么感受?
②畫家為什么這樣畫?
(學生回答談談感受)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老師很開心。這兩幅畫都是抽象畫派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的作品,它們都表達同一個內容——音樂。這兩幅畫里,我們可以感受到動聽的音樂在畫面上回蕩。
2)師:這兩幅畫面分別表達的是怎樣的音樂呢?我們聽兩段音樂,同學們感受一下,哪段音樂跟哪幅作品最適合,為什么?
播放《命運交響曲》和《小步舞曲》。
(學生回答說說選擇及原因)
【設計意圖】:選取兩幅視覺效果較強烈的抽象畫,和兩首區別較大的音樂,能給畫選擇適合音樂的活動,激活感覺聯通。
2、游戲探究線、點與音樂的聯系。
1)通過游戲發現音樂與點、線的關系。
師:畫家是怎么把繪畫與音樂結合在一起的呢?我們來玩個游戲,同學們聽兩段音樂,你可以指揮彩帶或桌面的物品作為道具表現音樂的'節奏,思考你是怎樣指揮的?
①播放剪輯的《小步舞曲》里節奏由慢轉快的片段,學生舞動彩帶(預設)。
②播放剪輯的《七月火把節》里的鼓樂。學生用道具敲打(預設)。
師:同學們表演真精彩!請說說你是怎樣跟著音樂來指揮彩帶跳舞的呢?(學生回答談體驗)
師引導:節奏慢時彩帶象繪畫中的什么線?節奏快時又是什么線?鼓樂象繪畫中的什么?
(學生回答談自己的發現)
師:老師也想表演,聽聽老師的敲擊表演,想想用點去表現的話,畫的點有什么不同?
老師敲打“咚嗒嗒,咚嗒嗒”
(學生回答)
師小結:我們可以用不同的線去表現音樂節奏的快慢,節奏強弱則可以用點的大小,濃淡,疏密去表現。
【設計意圖】:讓學生隨音樂挑選用道具表演,通過觀察道具的變化
讓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解決了教學難點:點、線與音樂的聯系。
2)嘗試用點和線繪畫音樂。
師:你們真是了不起的指揮家,我們把你的指揮表現在紙上吧,誰愿望和老師一起來畫?
播放音樂,選2位學生和老師一起跟著音樂在畫板上用筆墨畫出點和線。其他同學用手在空中畫。
(教師和學生進行繪畫活動)
請同學說說師生合作的畫的看法和建議。老師結合學生建議小結繪畫時要注意的情況,比如構圖的疏密等。
【設計意圖】:老師與學生一起聽音樂嘗試繪畫,把之前發現的點、線與音樂的聯系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讓學生感受畫音樂并不難。激發學生繪畫的欲望。
3、探究色彩與音樂的聯系。
1)看兩段音樂動畫,小組討論色彩與音樂的聯系。
師:剛才老師與同學們把對音樂的感受用點、線畫出來了,看看我們的畫跟屏幕上的畫有什么不同?(課件展示一幅彩色的抽象畫)
(學生回答)
師:我們怎樣用色彩去表現音樂呢?請聽兩首音樂,你可以看動畫欣賞,也可以閉上眼睛欣賞。
(播放《民樂:喜洋洋》和《竹林聽雨》音樂動畫,學生欣賞)
小組討論:
①說說兩首音樂給你什么感受?
②兩首音樂分別可以用什么顏色去表現?為什么?
請小組代表發言。老師結合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
2)聽音樂給畫板上的師生作品添色彩。
師:我們聽一段音樂,同學們想想用什么顏色表現,指揮老師把剛才的師生作品添上顏色。
放音樂,學生感受音樂,說說適合用的顏色,老師根據學生意見給畫添上色彩。
師:看著我們的杰作,你最想說什么?你能從畫感受到音樂的回蕩嗎?
(學生談談對作品的看法,師結合學生回答進行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視頻與音樂的匹配展示,使學生明白輕柔的音樂與歡慶激烈的音樂分別可用什么色彩表現。小組交流讓學生的想法更加豐富,不再局限于紅,綠色。學生指揮老師根據音樂添加色彩,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師的示范作用。解決了學生如何上顏色的難題。
4、賞析同齡兒童聽聽畫畫的作品。
師:剛才我們是用筆墨、顏料去繪畫對音樂的感受,現在我們看看同齡的學生用色彩筆或油畫棒怎么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課件展示同齡兒童聽聽畫畫的作品)
師:請同學談談你喜歡哪幅?你覺得他們畫的是一首怎樣的音樂?(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觀賞同齡學生作品,為學生繪畫創作鋪墊。讓學生產生熟悉感,親切感,使學生更容易進入接下來的創造表現。
三、創造表現
師:欣賞了同齡學生的作品,你也想試一試畫嗎?好,老師準備了兩首音樂請你們把對音樂的感受選擇你想用的材料,用點,線,色畫下來。
(老師準備了水粉顏料和裝了不同色彩的水的礦泉水瓶,學生自帶了油畫棒或彩色筆。讓學生自行選擇繪畫材料。)
①播放音樂《秋日的私語》,學生繪畫。
音樂停后。抽兩張作品在投影儀展示,讓學生提建議。師小結注意的問題。
②播放音樂《賽馬》,學生繪畫。
【設計意圖】:準備能使學生容易表現對音樂感受的繪畫材料,通過繪畫,灑水成畫,讓學生充分、盡情地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四、評價
1、展評學生作品。
畫完的學生自行把畫夾在教室四周,學生們互相觀摩,交談,師生互評。
①介紹自己的作品。
②說說你最欣賞哪幅作品?你想對哪幅作品提點建議?
③看到我們的作品你想說什么?
(學生說看法,談體會)
師小結:同學們能注重對音樂節奏、氣氛的表現,并把音樂的感受畫出來,非常好!其實畫沒有好與壞之分,只要你把內心的感受真實地表現在畫紙上,你就是最棒的。
2、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學生說看法,談體會)
今天的美術課,同學們能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畫出來。我們用掌聲表揚自己。課后還要怎樣呢?老師認為,同學們還要多聆聽,多吸收,多創作。
【設計意圖】:評價活動給學生創設了互相學習的空間,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通過各自的作品介紹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
五、課堂延伸
感受音樂的形式除了繪畫之外,還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如雕塑、舞蹈等等。
感受音樂教學設計 2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一般對枯燥的樂理知識不感興趣。但發現幼兒對模仿各種小動物的特點很感興趣,因此抓住動物的特點與強弱記號的知識點相結合生成了這節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 能夠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理解和猜想,樂于參與音樂游戲。
2、 通過各種小動物的強弱對比,感受音樂強弱的變化。
3、 通過音樂初步認知強音記號f和弱音記號p。
教學重點、難點
1 、認知強音記號f和弱音記號p。
2、感受音樂強弱的變化。
活動準備
強弱記號卡片 音樂光碟 手鼓 搖鈴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我們要把最美妙的歌聲送給你對面的小朋友。那女孩子要用最柔美最動聽的聲音歌唱,男孩子要用鏗鏘有力的聲音歌唱。”小朋友們唱真好聽。
我們一起聽段好聽的故事。
二、傾聽故事,感知強大弱小。
聽故事前陽陽老師有個問題:“你在故事里都聽到了哪些動物?”
提問:1“你在故事里都聽到了哪些動物?
2你認為大老虎和小花貓誰最厲害?
3大老虎走路是什么樣子的?又是怎么叫的呢?
4小花貓最喜歡干什么呢?{引導}
5森林里還有許多小動物和大老虎一樣厲害?都有誰呢?
6哪些小動物像小花貓一樣弱小?
小朋友真聰明啊,把大老虎和小花貓的本領全都說了出來!
2、強弱記號對比。
大老虎很高興請來了它的好朋友“強音寶寶”我們一起大聲的`念出它的名字“強音寶寶”。
小花貓也請來了它的好朋友“弱音寶寶”我們要小聲說出它的名字“弱音寶寶”。
提問:1“小朋友做什么樣的動作能變成強音寶寶一樣強大?”
2“那弱音寶寶是什么樣子的呢?”
三、感知強音和弱音。
1、幼兒傾聽音樂,感知音樂強弱變化。
2、教師引導幼兒跟隨音樂做動作,感受強弱對比。
3、幼兒大膽想象根據音樂強弱變化動作。
4、幼兒跟隨音樂自主表現
“現在把我們想到的動作一起跟隨音樂舞動吧!”
四、樂器感受音樂的強弱。
男生拿鼓,女生拿響鈴,跟隨音樂感知強音弱音的對比。
五、教師與幼兒一起歌唱《我們來圍圈圈》隨音樂自然結束!
感受音樂教學設計 3
教學內容:
聆聽:《采一束鮮花》
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
教學目標:
1、 通過聆聽歌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對媽媽的愛。
2、 柔聲演唱《只要媽媽露笑臉》,引導學生從媽媽的愛到祖國的愛的.情感升華。
教學重點:
柔聲準確的演唱此歌曲。
教學難點:
通過欣賞音樂,感受歌曲所表現的對媽媽的愛,并能通過動作或表情表現出來。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二、 復習準備
1、 發聲練習
2、 節奏練習
三、 新授
(一) 聆聽《采一束鮮花》
1、 師介紹聆聽內容。
2、 師放錄音,生聆聽此歌曲,并體會其表達的感情。
3、 生復聽,跟音樂用簡單動作表達自己的心情。
(二) 學唱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
1、 師范唱整首歌曲
2、 師逐句教唱生學唱
3、 生集體演唱整首歌曲
四、 鞏固練習
1、 集體演唱整首歌曲
2、 分組演唱
3、 指名演唱
五、 課后反思
感受音樂教學設計 4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樂曲的性質,感受閩南歌謠的詼諧有趣,體驗參與活動的愉快心情。
2、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和傳統藝術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歌曲錄音帶,賣湯圓的情景錄象、圖畫紙、水彩筆、賣湯圓的道具、進行相應的環境布置。
三、活動過程:
1、律動《喜洋洋》:幼兒根據歡快的音樂做相應的動作。
2、結合拍手游戲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讀閩南童謠《天黑黑》,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3、幼兒觀看錄象,感受賣湯圓的活動過程,引入欣賞活動。
提問:你在錄象里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你們是怎么買湯圓的?我們閩南有一首歌是唱賣湯圓的,歌名就叫《賣湯圓》。
4、欣賞感受音樂:
(1)完整傾聽音樂,初步感受音樂的性質。
提問:你聽了音樂有什么感覺?(好聽、熱鬧、有趣)
(2)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隨意做表示高興的`動作。
(3)再次完整欣賞音樂,讓幼兒進一步感受音樂活潑、生動的情緒,并運用相應的線條色彩來表現。
提問:這首歌的旋律節奏讓你有什么感覺?
(4)展示個別幼兒的線條,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問:你為什么用這種線條、色彩來表現?
(5)結合賣湯圓的錄象再次完整欣賞音樂,理解音樂表達的內容。
提問:賣湯圓時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快樂、
高興)你還知道我們閩南有哪些小吃嗎?(粽子、海礪煎、線面糊)
5、播放背景音樂《賣湯圓》,幼兒借助道具自由表現,活動自然結束。
6、活動延伸:在游戲區玩賣湯圓的游戲。
感受音樂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感受《波基上校進行曲》幽默風趣的情緒特點及進行曲體裁的特征。
2、通過感受、欣賞、創作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回旋曲式”的特征。
重點、難點:了解回旋曲式的'特征
教學過程記錄:
組織教學:播放《單簧管波爾卡》,學生自由地找自己喜歡的位置坐下,并隨音樂律動
感受活動:
1、播放軍號片段
師:這熟悉的旋律把我們帶到了什么地方?
2、出示旋律《小號手之歌》片段。
3、指導模仿軍營中的音響。
4、繼續彈奏旋律,用歌聲模擬音響
5、師生共同探索、模仿軍營中的其他音響
6、揭示回旋曲
7、演繹回旋曲(軍號――出操――軍號――報數――軍號)
8、師生共同為剛才的回旋曲取名
欣賞活動
(一)感受進行曲式
1、播放《波基上校進行曲》片段,學生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
2、揭示進行曲體裁,探索進行曲特點
師:為什么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行進的動作?
3、揭題,用口哨或lu表現旋律
4、從生活經驗入手,拓展進行曲體裁(為學校設置出操音樂)
師:你還知道哪些進行曲?
(二)知道主部欣賞旋律
師:這首波基上校進行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出示主題旋律
2、知道用各種方式表現主題旋律,(說說自己認為最佳的表現方式)
(三)體會回旋曲式
1、完整地播放〈波基上校進行曲〉,獎勵傾聽音樂的同學,為他們帶上不同顏色的帽子
2、師生共同發現回旋曲式(帽子的顏色)
3、回旋曲式有什么特點?
創作活動
1、學生自由地說說自己的家鄉海寧有哪些值得自己驕傲之處
2、創作“觀潮回旋曲”
3、嘗試用小軍鼓表現潮水
4、用肢體語言表現潮水
5、教師朗誦〈酒泉子…〉“長憶觀潮……”
6、自選表現形式,合作表演
7、活動:“海寧小導游帶大家去觀潮”
主部(輕快的音樂)――聽潮(鼓、鋼琴等)――主部――觀潮(學生表演潮水)――主部――詠潮(朗誦“酒泉子”)
8、小結。
(以上部分教學環節,為方便上傳,略有改動)
感受音樂教學設計 6
教材分析:
樂曲《玩偶進行曲》選自俄羅斯著名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樂曲的旋律歡快活潑、詼諧有趣。樂曲為ABAC的結構形式,A段音樂兼有進行曲和雙拍子舞曲的特點,優美活潑的旋律生動描繪了木偶兵們吹著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氣十足的神態;B段音樂詼諧有趣,富有動感,就好象老鼠王帶領一群老鼠兵東瞧瞧西看看,鬼鬼祟祟出洞搗亂的樣子;接著A段又重現,表現了木偶兵在操練的緊張場面;C段的音樂激烈、變化豐富,讓人仿佛親臨到激烈的戰爭場面,并能通過起伏的音樂來了解木偶兵與老鼠兵緊張的戰況。音樂跌宕起伏的旋律、詼諧有趣的形象以及木偶兵與老鼠兵激烈的戰爭場面,深深地吸引幼兒。幼兒通過欣賞活動,有助于感受樂曲優美活潑、詼諧有趣、緊張激烈的特點,有助于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同時,通過世界名曲的欣賞,打開了幼兒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為今后欣賞世界名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和圖譜提供的線索,初步了解作品結構及不同的旋律。
2、根據音樂特點,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小木偶與小老鼠的形象。
3、體驗樂曲詼諧的風格,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音樂欣賞的基礎,能夠分辨不同旋律的音樂
2、自制教具:木偶、老鼠等音樂形象。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學木偶進教室。
(點評:幼兒模仿木偶進教室,生動、有趣。而聽音樂學木偶進教室,使音樂的'旋律自然地走進了幼兒的記憶,為幼兒欣賞音樂做了很好的鋪墊。)
2、結合圖譜欣賞音樂,引起幼兒的興趣。
(1)幼兒聽音樂教師畫圖譜。
(2)欣賞后提問:
小朋友聽完音樂之后有什么感覺?
你在聽的時候都想到了什么?(點評:圖譜的運用會將抽象的音樂形象化,這我們已達成共識。而圖譜如何與音樂完美結合,利于幼兒理解、記憶,便成了我們思考的重點。本節活動教師圖譜的恰當運用應稱得上是“點睛”之筆,如跳躍的旋律教師用短線進行表示、連貫的旋律教師用連線進行表示,當表現故事戰爭時教師則運用“曲線“表現激烈的場面……看似簡單的圖譜,沒有教師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沒有教師對幼兒深層次的解讀,是很難設計出的。而教師隨音樂恰當準確現場畫圖譜,更使得音、形與想象自然馳騁,達到表現藝術美與領略音樂神韻之目的。)
3、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述音樂的思想內涵。
教師邊講述故事邊出示音樂形象。(提供圖片)
(點評:此環節教師運用“故事導入法”幫助幼兒理解音樂。教師將作品背景內涵用生動的故事展現給幼兒,讓復雜的旋律簡單化,讓幼兒在了解木偶兵與老鼠兵戰爭的起因、過程及結果的基礎上進行欣賞,從而讓幼兒更好的理解作品內容。)
4、欣賞音樂
(1)第一遍分段欣賞樂曲
每段欣賞后提問:請小朋友將圖片貼到相應的圖譜前方。
(2)第二遍完整欣賞樂曲
鼓勵幼兒邊欣賞音樂邊自由地表演動作。
(點評:此環節教師是為了了解幼兒在以上兩個環節中對作品的理解情況,同時讓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當中,打破以往“教師教,幼兒學”的教育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5、分段欣賞樂曲。
(1)分別欣賞每段音樂的旋律。
(2)引導幼兒說出每段音樂的不同旋律及旋律變化。
(3)嘗試用動作表現各種旋律變化及不同的音樂形象。
分段欣賞后教師的提問:
第一段的音樂是什么樣的?小木偶兵是怎樣操練的?請你用動作表現出來。
第二段的音樂是什么樣的?小老鼠出來干什么?用動作怎么表現?
第三段的音樂和第幾段的音樂是一樣的?木偶兵會怎樣來迎戰?
第四段的音樂是什么樣的?戰爭的過程是什么樣子的?請你用動作來做出來。
(點評:“如何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活動中如何體現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思想?”此部分教師用教學實踐給予了我們很好的解答,如:聽完第一段音樂,教師提問:小木偶兵是怎樣操練的?”聽完第三段音樂,教師提問:“木偶兵會怎樣來迎戰?”通過這些問題使教師的教學理念與實踐緊密結合。另外,為使動作既來源于幼兒,又能及時給予提煉指導,教師采用了放手讓幼兒創編共同商討確定的方法,既滿足了幼兒創造表達的目的,又達到了教學目標。)
6、完整聽音樂分角色表演。
(點評:此環節教師運用“情境表演法”讓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為幼兒對音樂的表現搭建了一個表現的平臺,使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感受有了進一步的升華。同時也為教師評價幼兒提供了契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幼兒情緒高漲,其樂融融,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
感受音樂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以“春”為主題,使學生通過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賞春天的樂曲,來尋找春天,發現春天,感悟春天。
2、在反復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啟發學生體驗在清新流暢的音樂中煥發的青春氣息,喚起學生對音樂、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并引導學生能夠用甜美、圓潤而有彈性的聲音、輕快活潑《渴望春的情緒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嘗試用聲音、速度、力度的變化表現贊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學重點】 1、感受和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及風格。
2、嘗試用聲音、速度、力度的變化表現贊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學難點】1、歌曲情感的表現。
2、認識變音記號,學習臨時變化音的唱法。
3、體會6/8拍子活潑輕快的特點,了解弱起小節。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欣賞法、合作學習法、實踐法。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磁帶、打擊樂器等。
【教學理念】
以“感受春天(創設情景)——體驗春天——表現春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唱歌曲《渴望春天》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從整體感受、體驗音樂的優美、流暢,演唱活潑、跳躍的特點,體驗并將自己融入春天的懷抱中。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受春天:
(一)播放清新優美的音樂,學生有序進教室。
(設計意圖: 創設良好的氛圍,為音樂課創造一種閑適、松弛的心情。)
(二)看春、說春、聽春:
1、通過多媒體出示一些春景圖片,配有優美的背景音樂。(從冰雪融化到萬物復蘇、春光明媚、到處充滿無限生機)
師:同學們,看一下這幾幅圖有什么變化?你能感受到圖片所表現的內容嗎?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略
2、師:是啊,現在正是春天。春光明媚,百花盛開,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生機。那么春天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樣的呢?你能用一句話來描述春天的美景嗎?或者你說一、二句贊美春天的話或詩句。 生:略
師:古人云:一年之計在于春。那么,你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生:略
3、師:是啊,正如同學們所說的,春天是那樣的美麗,讓我們靜靜的聽一聽,你聽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聲音?你能模仿一下嗎?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從文學的角度,運用聽、說的情景導入,營造春的.氛圍,幫助學生自然地走近春天,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己置身在春的懷抱中,為后面的歌曲欣賞作了情感鋪墊。)
二、導入新歌:
師: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們的藝術創作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百花爭艷,一切都欣欣然像剛睡醒的樣子,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活力。春天是世界上每一個角落
的人都期盼的季節,我們是多么渴望春天啊!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總體描述,為后面的歌曲欣賞和學習作了情感鋪墊,能更好的激起學生渴望春天來臨的急切心情和渴望學習歌曲的急切心情。)
三、學唱歌曲《渴望春天》:
1、播放童聲合唱《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多媒體課件出示):
A、作品的演唱形式:1、男聲合唱2、童聲合唱 3、女聲合唱
B、作品的情緒:1、熱烈激動 2、抒情愉快 3、低沉憂傷
C、歌曲的拍號:1、3/4 2、6/8 3、3/8
(設計意圖: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讓學生欣賞優秀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錄音歌曲,使學生熟悉旋律,熟悉音樂,初步體會和感受和音樂的意境。讓學生帶著問題聆聽、感受音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感性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幾個小問題的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參與愿望。)
2、聽一聽,比一比。
(1)學習新知識:什么是6/8拍,6/8的特點是什么?樂曲開始的第一個字"來",是在小節的第幾拍?
指導學生劃拍子唱一唱上面旋律,鞏固6/8拍的節奏。
(2)比一比歌曲為什么用的是6/8拍子,而不用3/4拍子。(學生在聽中比較,同樣的旋律用不同拍子有何不同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節奏拍子的對比聆聽,感受歌曲旋律及其豐富的表現力,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聽辨能力及豐富的想象力。)
3、跟著老師的琴聲用"啦"進行哼唱旋律。并模仿一下節奏XXX XXX 拍手為旋律伴奏,注意6/8拍子的強弱對比。
(1)學生隨琴輕聲的用“啦”來模唱。
(2)師彈奏,生輕聲學唱,并找出自己認為最難唱的一句。教師講解升號,裝飾音、休止符、連音線等樂理知識。
(設計意圖:視唱能加深對歌曲旋律的印象,通過唱旋律對分析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哼唱,讓學生從整體感受、體驗音樂的優美、流暢,演唱活潑、跳躍的特點。讓學生邊聽邊劃拍子,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感受6/8拍的強弱規律。)
4、請同學們按照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感受其中的春天氣息。學唱歌詞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音樂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感受音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音樂課感受聲音教學設計08-12
感受聲音教學設計07-19
音樂教學設計05-24
教學反思《感受音樂 體驗快樂》06-08
《在臨摹中感受》教學設計05-19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05-15
音樂單元教學設計08-24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08-14
音樂《雨中》教學設計08-23
春曉音樂教學設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