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范文(通用11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教學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了。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1
一、學生狀況分析
尤其是識譜能力不強,歌曲的感情表達不是太好,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聽音記譜能力。學生喜歡流行音樂,普遍不喜歡教材上音樂,要研究學生音樂學習心理,增強教育音樂教育實效。
二、總體目標
通過歌曲的欣賞與學唱,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樂趣,師生間的'親密友情,從而懂得珍惜,為自己能生長在真善美的小世界而感到幸福。
三、改進教學提高質量措施
提高學習興趣!音樂課應該讓學生喜歡,能放松心情,能得到美的享受,教師自身藝術素養欠綜合,對課堂的投入也欠缺,特別是網絡音樂的運用或互動學習尚不足,這些原因綜合起來,使得教學效果不好,這是我們應積極探索改進的。
四、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
1、欣賞《迎賓曲》、《絲綢之路》歌曲《唱著跳著走近你》
2、唱《手拉手》、《地球村》,欣賞《中國花鼓》、《送別》
3、欣賞《櫻花謠》、《佳美蘭》歌曲《清津浦船歌》、《故鄉戀情》
4、歌曲《我的小花園》、《哈羅!哈羅!》聽《腳鈴舞曲》
5、唱《對花》欣賞《對花》、《跑旱船》》
6、歌曲《唱得幸福落滿坡》、《掏洋芋》欣賞《山村來了售貨員》;露一手
7、歌曲《革命將士出征歌》欣賞《藍花花》我的創造18期末測試
8、欣賞《歡樂歌》
歌曲《水鄉歌兒多》,露一手
9、欣賞《紫竹調》、《卜算子詠梅》歌曲《外婆橋》;
10、欣賞《小巷風韻》、《外婆橋》;歌曲《姑蘇風光》
11、期中才藝展示,班級小型音樂會
12、欣賞《波蘭舞曲》;
歌曲《跳吧!跳吧!》;我的創造(1)
13、欣賞《天鵝湖組曲》歌曲《故鄉》我的創造(2)
14、歌曲《藍色的雅德朗》;聽《跳蚤之歌》、《波羅維茨舞曲》,我的創造(3)。
15、歌曲《啊,蘇珊娜》聽《密西西比河》、《藍色探戈》露一手
16、歌曲《紅河谷》聽《藍色狂想曲》、《TheBetterofJericho》
17、期末測試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2
本冊教材內容有:
本學期有六個單元,每單元還包括“唱”、“做”、“聽”等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其要求如下:唱:學習緩吸緩呼的呼吸方法,學習用輕柔或有力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認:認識全音符,斷音記號。做:按照老師的要求做題目,比如:簡單介紹人聲分類常識幾常見的聲樂演唱形式。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隨著年齡增長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還有一些學生由于底子薄,對于音樂有缺乏興趣,所以情況不樂觀。這些學生在班級中的人數不多,但他們對全班同學的影響很大,給班級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這些學生上課時亂叫,音不準,作小動作等。但我相信,經過這學期的努力后,他們一定會有所改善。
教材編排特點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演唱歌曲,欣賞。
教學難點:感受各種拍子的特點,欣賞能力,審美情操的培養。本教材體現了以《大綱》中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新教育觀,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合作精神的培養。
主要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課時安排
1——3周第一單元鼓樂傳情
4——6周第二單元溯流探源
7——9周第三單元滔滔多瑙河
10——12周第四單元動感拉丁舞
13——15周第五單元燦爛陽光下
16——18周第六單元同一首歌(復習考試)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3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共分2個班,共49個學生,其中男生21人,女生28人。通過五年的學習和訓練,他們各方面的素質已有了較大提高,對音樂認知和了解逐步增強,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感受力和鑒賞力。總體來看,音樂素質較好的占40%,較差的占10%。而且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愛音樂,在教學中,我將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差生也不歧視,讓他們由易到難逐漸感受體會音樂的魅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培養他們興趣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主
動性,加強學生的表現力和感受力,對特長生加以培養,加緊轉化后進生,爭取學生全面提高,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力、創作力,努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二、教學目的:
(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歌曲的學唱和開展各種音樂活動,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
2、借助音樂欣賞和唱歌教學教育學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培養他們勇于實踐的能力,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并在歡快的歌聲中進行音樂創編活動。
3、通過欣賞各種樂器演奏曲,讓學生認識不同樂器,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民歌和民樂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尊重藝術,理解多元化,使在音樂學習興趣、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知識技能目標:
1、學唱歌曲并能背唱2─3首歌曲,鞏固所學歌唱方法。
2、通過欣賞優秀的歌曲、器樂曲及地方戲曲唱段,了解其不同表現特色,知道合唱隊、民族與西洋樂隊的簡單常識。
3、認識變音記號和調號,提高識譜能力,加強節奏練習,初步學習音樂斷句的編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冊是六年級上冊,本冊教材的內容都明顯的很有深度,全冊共有七課:
1、同一首歌“我的祖國”
2、“草原牧歌”
3、“多彩的美洲”
4、“芬芳茉莉”
5、“神奇的童話”
6、“勞動的歌”
7、“鄉情鄉音”、
四、教學重點、難點:
在音樂課的實踐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與創造,開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潛質。
五、課時安排:
第一課同一首歌2課時
第二課草原牧歌3課時
第三課多彩的美洲3課時
第四課芬芳茉莉2課時
第五課神奇的童話2課時
第六課勞動的歌3課時
第七課鄉情鄉音3課時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舉措:
小學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它既可以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同時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4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很濃,但又由于自身的條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提高,還有一些學生由于底子薄、基礎差,對音樂又缺乏興趣,所以情況不是很好。其中還有一部分學生唱歌音準不佳,連音樂知識、音樂技能、視譜都不會。這些學生對音樂課雖感興趣,但總是不遵守紀律,所以不僅自己學不好,而且影響大家的學習。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充分激發這些學生學習音樂,愛好音樂的興趣,對他們要多鼓勵多表現,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有:歌曲六課,每課還包括“聆聽”、“表演”、“編創與活動”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了解秧歌、長調、短調、小調、勞動號子以及中國民歌、外國民歌的相關知識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學習歌曲,會用正確的口形,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演唱。通過欣賞,了解多種常見的演奏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聯想能力。認識了解音樂家德沃夏克、穆索爾斯基和他們的作品。
3、情感目標: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色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4、質量目標:通過學習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技能,掌握簡單的視譜能力,能夠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5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共有十一個單元課,每課還包括“聆聽”、“表演”、“編創與活動”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是第一屆新教材的實施對象,六年級的同學相對有一定的音樂知識和能力的儲備。因此,從音樂教學的角度來看,其音樂學習領域有必要拓寬,接觸的音樂曲目需要更加豐富,音樂體裁.音樂表演形式.音樂常識也需要增加內容。在教學方式上,需要用生動活潑和富于藝術魅力的形式,貼近他們的升華來激發培養以及發展他們的興趣。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充分激發這些學生學習音樂,愛好音樂的興趣,對他們要多鼓勵多表現,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感情。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參與音樂活動。
2.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
3.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4.培養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
6.注重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1)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
(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
(4)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五、具體措施
1認真備課,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2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收集學生感興趣的音像材料,提供給學生欣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們的表演才能培養學生想象力。
5.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6.定期給學生提供平臺,給他們自我展示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6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音樂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各項要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生
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由于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的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也進一步增強,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增加音樂表現與音樂創造活動以及動手搜集資料的份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十個單元,即第一單元“開心的感覺”;第二單元“春之聲”;第三單元“紅土地的歌”;第四單元“大家園”;第五單元“世紀之約”;第六單元“放飛希望”;第七單元“粵桂飄香”;第八單元“月光下的歌謠”;第九單元“一支永遠傳唱的歌”;第十單元“美好的收獲”。每個單元包括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及學習和了解音樂文化的廣闊天地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系。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歌表演、集體舞、活動等。
四、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風俗。
(2)、通過學習歌曲與欣賞,理解歌曲或樂曲所包含的小知識。
(3)、認識和了解音樂家貝多芬、比才及其音樂作品。
(4)、了解歌劇以及歌劇音樂的作用。
(5)、了解曲藝以及曲藝音樂的特點及作用。
(6)、認識樂器塤、古琴、馬頭琴,并了解其音色特點。
2、能力目標:
(1)、學生能用正確的口形,姿勢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圓潤的發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情地進行歌唱。
(2)、通過學習,使學生會自制打擊樂器并為歌曲伴奏。
(3)、通過音樂活動,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能力,以及合作進取的精神,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3、情感目標: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4、質量目標: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音樂技能,掌握認識簡單的樂譜的能力,能夠完整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進行簡單的音樂創造。通過學習,掌握相關的文化知識,提高人文素養。
五、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時,注意演唱歌曲的準確性,并選擇正確的演唱方式表現音樂。要適度而不夸張。
2、通過唱歌、欣賞、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的音樂表現力。
3、通過音樂活動的創造性、豐富多樣性。學生自身體驗,培養學生舞蹈的創編能力。
教學重點:
1、繼續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2、繼續引導學生勇于參與各項音樂實踐,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
3、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互相學習的能力。
六、教改措施
1、利用課堂時間提供學生練習、自我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興趣。
2、針對學生實情,進行教授的同時,注意個別學生的潛在因素,發揮學生特長,以個別帶動整體,提高總體水平。
3、根據學生興趣特長,組織班級興趣小組。及時總結、反思,以促進教學。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4、采用多種教學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音樂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5、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因材施教,課堂多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
6、根據學校條件設備,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7、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社會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認真組織舞蹈隊進行活動。
七、教學進度:
1—2周 第一課
3—4周 第二課
5—6周 第三課
6—7周 第四課
8—9周 第五課
10—11周 第六課
12—13周第七課
14—15周 第八課
16—17周第九課
18—19周 第十課
20周 選唱選聽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7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教授的本屆六年級,學生的演唱素養已初步形成,但多聲部的演唱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豎笛演奏不如演唱,可能與學習、練習的時間有關,我將在這一學期加強。聆聽、欣賞水平還需從質量、數量上著手。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六個單元分別是:第一課《青春放歌》;第二課《亞洲弦歌》;第三課《DORE MI 》;第四課《黃河之濱》;第五課《火車印象》;第六課《美妙的音樂》。
三、教學目標
領域 感受與鑒賞
(一) 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聽辨常見的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的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聽辨旋律的高低、強弱、快慢。
(二) 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能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三)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1-2首。
(四)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歌舞、民間器樂曲、等音樂,了解其不同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領域 表現
(一)演唱
1、樂于參加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能在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的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簡單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背唱2-3首歌曲。
(二)演奏
樂于參加各種演奏活動;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并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學會1-2首。
(三)綜合性藝術表演
能主動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擔當一個角色;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評論。
(四)識讀樂譜
能用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識讀簡單樂譜;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常用記號。
領域 創造
(一)探索音響與音樂 能自制簡易樂器,運用人聲、樂器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二)即興創造 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并參與表演;能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并參與表演。
(三)創作實踐 創作2-4小節的節奏短句、旋律。
領域 音樂與相關文化
(一)音樂與社會生活
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從廣播、電視、磁帶、V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并經常聆聽;主動參與社區音樂活動,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樂于聽音樂會或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二)音樂與姐妹藝術
接觸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三)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能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兒歌、故事、詩朗誦配樂;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有感情、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自己設計不同形式的演唱活動,并參與表演,同時加強豎笛吹奏的練習。
難點:對音樂藝術的想象和創造力。
五、教學措施
1、演唱:
歌唱技能的練習,將結合演唱實踐活動進行。創設與歌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提醒學生變聲期的嗓音保護,避免喊唱。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逐步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
2、感受與鑒賞:
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將注意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賞為主。講解、提示,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性。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想像和聯想。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逐步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積累感受與鑒賞音樂的經驗。
3、演奏:
這一部分的教學將與唱歌、鑒賞、創造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可用樂器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賞曲的主題音調等。可采用各種演奏形式,以學生普遍學習樂器的合奏為主,鼓勵學生從實際條件和各自的興趣愛好出發,在普遍參與中發展自己的特長。
六、學生課堂行為習慣要求:
1、進出音樂教室禮貌而有序。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唱歌時身體直立,用正確的方法演唱歌曲。
3、培養學生養成安靜聆聽他人發言的良好習慣。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8
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本冊教材依據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編寫而成。為更好體現音樂教學特色,突出音樂學科特點,關注學生成長,始終保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音樂教學價值,制定計劃如下。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是小學階段最高的年級,根據其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已養成了一定的音樂學習習慣,其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都有了一定的積累。聆聽音樂有意注意的時間較以往加長,且由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他們不失活潑好動的天性,對音樂的學習仍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
此階段的學生開始進入變聲期。班級齊唱時顯得不再是那么的整齊嘹亮,而是聲音略顯暗淡,音色不再是特別的統一。這是因為,變聲期的學生歌唱心理上出現了障礙,此時一定要疏導他們的心理,克服歌唱時的困難,指導他們利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歌唱。同時,充分利用課內外教材,帶領學生感受中外優秀的民族音樂。在聆聽中感悟,從藝術熏陶中接受積極地思想教育。
二、教材分析:
教材依據課標精神,進行了合理的'編排設計。十一冊教材共有七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聆聽、表演、編創與活動。另外還有期末自測的音樂宮。
本冊教材,為實現課標理念和音樂課程的價值,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認知規律,作品的選擇兼顧中外,融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于一體,注重歌曲的歌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貫穿始終,讓學生在各項音樂活動中,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在實踐中體驗,在想象中創造,促進思維,發展智力。
三、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聆聽中外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難點: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初步的音樂知識;運用正確的歌唱技巧,鼓勵學生積極的歌唱,創造性的有感情的表現歌曲內容。
四、教學目標: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音樂活動。
2、樂于參與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的能力。
3、培養藝術想像和創造力,以及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友愛精神及群體合作能力。
五、教學內容及要求:
本學期按照課標要求,結合學生認知規律,突出學科特點,體現課標理念,要求如下。
1、歌唱部分:
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保護變聲期的學生,要求養成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抓住課堂教學重難點,演唱時要注意音準、節奏,正確把握歌曲情緒,樂于創造性的表現音樂,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通過合唱、輪唱、獨唱、小組唱等歌曲不同的表現形式,指導鑒賞,發揮小組的評價功能,培養學生的集體團結協作精神,并結合教材內容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1)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
(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
(4)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2、基本知識部分:
(1)了解多彩的中外民歌。蒙古民歌的長短調、民族小調和勞動號子;我國的一種民間歌舞——秧歌,學習基本的秧歌步。
(2)認識弱起小節。
3、欣賞部分:
上好欣賞課,通過欣賞,擴大學生的視野,以音樂的藝術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學生,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聽辨音樂元素為歌樂曲所帶來的情緒變化及聆聽著內心情感的共鳴。
(2)認識蒙古族民族樂器“馬頭琴”,感受其所特有的音色特點;聆聽音樂實踐體驗蒙族《筷子舞》。
(3)了解作曲家:劉熾、普契尼、迪卡斯、張寒暉等。
(4)了解歌樂曲的表現形式;能準確指出合唱隊形中指揮、領唱及各聲部所在位置;聆聽交響詩及打擊樂器演奏的《三個小和尚》,感受樂器音色在音樂中的表情作用等。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課標精神,鉆研教材內容,精心備好每一課。
2、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特點。
3、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保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4、突出教學各領域之間的聯系,創造性的拓展,促進多元化的音樂教學。
5、面向全體,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關注學生個體成長,因材施教。
6、熟練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操作技巧,更好的輔助教學。
7、健全評價機制,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對學生的學習做出合理的評價。
8、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發展自我,展示自我搭建平臺。
9、不斷加強個人基本功練習,多汲取營養閱讀有關書籍,并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在增強自身教學基本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與文學修養。
七、教學進度
略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9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改革、學科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明確學校藝術教育對于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個性,培養開朗活潑、積極向上的情緒、情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增強實施課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整合教育資源,實現教育最優化”特色教學為目標,振奮精神,開拓進取,開創音樂教學的新局面。
二、學情分析
這個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音樂課。從這個班的總體來說,女生對音樂中的音準與節奏及動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學生們的唱歌習慣不是很好,喊唱的現象還比較多。他們的識譜能力很差,一首比較簡單的曲譜對他們來說也比較困難。而且我發現學生的節奏感不是很好,唱歌時還不是很明顯,特別是跟音樂做動作時就算經過老師的反復提醒、強調、練習還是會有很多的學生跟不上節奏。
三、教材分析
本冊音樂教材的內容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系,把音樂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共有10課,讓學生接觸并了解中國的幾首優秀的兒童節歌曲,并配以群體的音樂活動,如齊唱、合唱等。
它有助與學生養成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編創與活動中,編有大量的實踐要求,讓學生在編創與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鑒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能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
(2)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器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別齊唱和合唱、齊奏和合奏。
(二)表現
1、演唱
(1)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2、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
(2)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教學重點
1、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水平
2、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學生的歌唱習慣。
3、能參與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友誼活動
五、法制滲透點
第二單元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六、教學措施
本學期我將針對六年級學生學習的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強調以音樂為本、注重情感體驗,在注重審美體驗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基礎樂理知識的學習。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教學中要正確處理自己和學生的關系,提倡民主教學,使學生的心情愉快、想象力豐富,使學生以充滿自信的態度迎接每一次的學習。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10
一、教材分析
在這個階段,它起著連接上下的作用。本學期,學生將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學期學習的知識將為未來兩年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的教材加深了樂理學的難度,如升號、升號、還原號等,為今后的五線譜學習鋪平了道路。
二、教學目標
(一)、唱歌部分
1、密切關注教材和大綱,教書上的歌曲
2、每節課前教10分鐘樂理知識,然后教唱歌
3、教唱歌要先聽錄音,然后由老師教樂譜,教1-2遍單詞,然后老師彈鋼琴的'學生聽音高自學,直到正確為止。
4、每一首歌,下一節課都要檢查,讓個別學生起來唱歌,如果有不正確的地方師及時糾正。
5、有學習有記錄,有學習有考試。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音樂課的意義。
(二)、發聲訓練部分:
在呼吸的控制下,高音逐漸擴大;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色表現;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學習二聲合唱,注意音量平衡和音色協調。
(三)、欣賞部分:
結合對音樂作品的欣賞,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的方式、特點和一般表達意義),進一步增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更深入的欣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突出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重視學生對音樂時間活動的積極參與,培養音樂感受和欣賞能力、表達能力和創作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幫助風情感體驗,培養高尚情感。
難點:注重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準備和準備。為了讓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備課時要注意與新課程標準的結合,注意學生的準備。
2、因材施教,要注意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每節課的介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和表演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最大限度地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5、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我校多實施,讓學生開闊視野。老師總結經驗。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11
一、班級學生情景分析
六年級已經過系統的教學,打下了扎實基礎,僅有一小部分學生樂理知識掌握的不錯,唱歌的狀態,音色也很優美。這些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很濃,但又由于自身的條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提高,還有一些學生由于底子薄、基礎差,對音樂又缺乏興趣,所以情景不是很好。其中還有一部分學生唱歌音準不佳,連音樂知識、音樂技能、視譜都不會。這些學生對音樂課雖感興趣,但總是不遵守紀律,所以不僅僅自己學不好,并且影響大家的學習。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情景因材施教,充分激發這些學生學習音樂,愛好音樂的興趣,對他們要多鼓勵多表現,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感情。
二、教材資料簡要分析
本冊教材資料包括“聆聽”、“表演”、“編創與活動”等資料,這些資料均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本冊教學主要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了解秧歌、長調、短調、小調、勞動號子以及中國民歌、外國民歌的相關知識
2、能力目標:學生經過學習歌曲,會用正確的口形,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會二部合唱,做到聲部間的和諧,均衡,看得懂簡單的指揮手勢。經過欣賞,了解多種常見的演奏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聯想能力。認識了解音樂家劉熾、普契尼、迪卡斯和他們的作品。經過樂器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演奏姿勢與方法,培養必須的齊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3、情感目標:經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團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色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夢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4、質量目標:經過學習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技能,掌握簡單的視譜能力,能夠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音樂上冊教學計劃10-14
音樂上冊教學計劃11-10
六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10-09
六年級音樂上冊的教學計劃06-23
六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08-25
六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02-29
五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上冊07-24
小學六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05-27
小學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04-08
六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范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