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通用28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各種講話稿頻頻出現,講話稿是講話者為了在會議或重要場合上表達自己想要講的話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那要怎么寫好講話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1
各位老師們、同學們: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盡管各國政府都高度重視糧食生產,但饑荒問題依然困擾著當今的世界。我國的糧食目前仍還處于緊平衡狀態。而在我們學校,浪費糧食的現象大有存在 ,飯堂中滿滿的剩飯剩菜就是鮮明的見證。對于小學生,我們很有必要大力倡導浪費糧食可恥、節約糧食光榮的社會主義新風尚。對此我校將在2015年10月13日——17日,開展以“愛惜糧食,反對浪費”為主題的活動,希望同學們通過參與這一系列活動,進一步明確愛糧節糧的'特殊意義。
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有:
1、今天升旗儀式作題為“糧食,生存之本”的國旗下講話,宣讀倡議書并進行“愛惜糧食,反對浪費”現場簽名活動。
2、利用學校電子顯示屏、廣播稿加大宣傳力度。
3、倡導“光盤行動”,大隊部將不定時進行檢查。
4、在周三開展“愛糧節糧,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活動,屆時會由廣播站成員進入班級進行現場訪問。
5、通過“小手拉大手”等形式,開展“愛惜伴我在校園,我把節約帶回家”活動。
6、開展“愛糧節糧,從我做起”手抄報評比活動(三至四年級)。
7、開展“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征文評比活動(五至六年級)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今天是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天的國旗下演講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糧食的問題。
現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生活條件也日益改善,家庭餐桌上不僅每餐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而且長輩們還變著法子翻花樣:面包、雞蛋、紅燒肉、雞腿從中可見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但這同時也導致了我們許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養成了隨意浪費糧食的不良習慣。同學們,不要以為我們能吃飽飯了,全世界的人也都不再忍饑挨餓。其實,我國就尚有2000萬貧困人口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在非洲國家的孩子們更是飽受著饑餓的痛苦!在非洲有很多母親.為了讓孩子忘記饑餓,在每天開飯前,就燒一大鍋水,然后在路邊撿來石頭放到鍋里.不停的'煮,不停的煮.孩子們眼巴巴的看著冒著熱氣的大鐵鍋.等待快點開飯,直到他們睡著!這是真正的無米之炊!很多當地的兒童因為營養的高度缺乏都危在旦夕!據相關報導:全世界營養不足人口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10億,這意味著全世界每六個人中間就有一個人每天挨餓。每年餓死的人至少有2000萬,每5秒鐘就有一位兒童因為糧食短缺而死亡!全球的糧食儲備只夠人類食用15天.多少可怕的數字!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全世界正面臨一場愈演愈烈的糧食危機,我們必須愛惜糧食。
我們再來看一粒糧食的不平凡經歷。
首先,農民在播種之前要經過除草、耕田、施肥、選種等工序。播下種子之后,從發芽到成熟期間,一直伴隨著一遍遍的除草、殺蟲、施肥,農民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揮灑著一把把的汗水,侍弄著五谷雜糧長葉、開花,直至顆粒飽滿變成金黃。農民還要頂著驕陽收割、脫粒、晾曬,歷經半年之久才能收入糧倉。之后,再經過加工、運輸等一系列工序,最終成為飯桌上熱氣騰騰的米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七斤四兩水”,我們又怎么忍心浪費糧食呢?的,是勞動的成果。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做一名愛惜糧食的小衛士!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3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糧食為民生所系,節約是德行的體現。糧食和陽光、空氣、水一樣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物質,是立國安邦的基礎,關系著人民生活的保障,關系著社會的穩定,關系著中國夢能否實現。因此我們港城小學的師生必須自覺擔負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責任,教育師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讓“愛糧節糧”不僅僅是一種口號,而要鑄熔成每個人心中的.一種情結,樹立節約意識和憂患觀念,爭做愛糧節糧的倡導者、踐行者和宣傳者,傳承和弘揚勤儉節約的中華民族優良品德。
學校要求全校學生響應“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節水、節電、節糧”的號召,樹立“節約糧食為榮,浪費糧食為恥”觀念,從自己做起,從一日三餐做起,文明就餐,不挑食,不偏食,從一粒米、一口菜開始,開展“光盤”行動,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同時通過“小手拉大手”形式,開展“愛糧伴我在校園,我把節約帶回家”活動。全校學生從我做起,監督父母等家庭成員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充分發揮“小宣傳員”的作用,帶動、監督鄰里和家長,杜絕各種浪費現象,積極參與節約型社會的建設
港城小學的師生要居安思危、處豐思歉,反對講排場、擺闊氣、搞攀比,站在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基的高度重視到位,以責無旁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員參與,立足校情把活動落到實處,真正起到對師生、尤其是學生的教育引領作用,從而樹立愛糧節糧的理念,養成惜糧如金、節糧成習的良好風尚,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秋風在我們身邊蕩漾,今天我們又迎來了新一周的學習和生活。讓輕松愉快的學習伴隨我們成材,讓甜蜜的生活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
建國以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質應有盡有。有的同學甚至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的確,節約一粒米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但它卻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素質。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請各位同學想一想,在家,在餐桌上你是否將飯菜吃一部分就倒掉?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們從小就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同學們,你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你們知道嗎,在發展中國家,每5個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一千萬人的生命。因此節約糧食值得我們同學們深思。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周恩來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米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里。
同學們,珍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作出應有貢獻。謝謝!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5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同學們,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應對危機,實現糧食安全”,它強調了目前全球10.2億人營養不良的嚴重困境以及在當前蕭條的經濟環境下幫助饑餓人口的必要性。那你們知道世界糧食日的由來嗎?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到1997年,有成員174個國家和地區。其宗旨是:“改進糧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效率”,“改善農村人口狀況”,“幫助發展世界經濟和人民免于饑餓”。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將1981年10月16日確定為首屆世界糧食日。以后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在該組織各成員國舉行相關活動,以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但是,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每次吃飯后的垃圾桶中有多少剩菜剩飯?難道我覺得可惜嗎?同學們可知,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么多的人處于饑餓之中,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億多人口處于饑餓當中,這是一個比整個歐洲人口還要多的群體。全世界每年有約九百萬人死于饑餓和饑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說每天有兩萬四千人,每四秒鐘約有一人因為饑餓離開人世,而在這當中,有一多半是兒童,換句話說,由于直接或間接的饑餓原因,每八秒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活活餓死。每位同學包括我在內,捫心自問,這種亂浪費糧食的做法是否是在謀殺生命。
誰也不會忘記祖祖輩輩用汗水演繹了何處黃土不埋人的壯烈,我們也不會忘記,一路上經過的一片片高粱、麥田、綠得誘人,可愛!可是,豐衣足食的我們是否就能夠拋棄艱苦樸素的.美德呢?表面上,浪費的只是那么點微不足道的糧食,實際上,我們愧對了億萬農民辛勤的汗水,作為時代驕子的我們,我們喪失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啊!在此,我慎重提倡各位同學節約糧食,在出手那一刻想想,能吃八兩不拿一斤。讓我們一起努力,為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為我們美好的將來,從節約糧食做起。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深入人心!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正達到《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得出的愛惜糧食的要求!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謝謝大家!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6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我是高一(3)班的xx,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或許,大家是第一次聽說“10.16世界糧食日”。當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匆忙的時代里,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在飛速地運轉著,我們的目光在這個浮躁的世界里關注得太少太少。也許有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飽飯、吃好飯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還有誰會關注糧食,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的糧食?然而,現實情況令人堪憂:全世界人口與日俱增,糧食供應日益緊張。全世界還有許多地方和我國的一些偏遠貧困地區一樣,人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尚未解決。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文明得以發展的先決條件。
節約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經歷了太多的戰火與災難,并且當時糧食生產又是靠天吃飯,產量極低。古代勞動人民對于糧食就非常的重視,我們說“手中有糧,災年不慌”,正是源于前人對糧食的深厚情感和節約糧食的習慣,使他們度過了一年有一年,迎來了光輝的新世紀。節約糧食,是對他人勞動的尊重。古人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詩句,描述了農民在炎炎烈日下耕耘的場景,可以想象農民種糧的艱辛。有的人說:吃飯的錢我繳了,我浪費的是自己的,跟別人沒有關系。從表面上看,浪費只是個人的消費方式,但從本質上講,它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勞動果實的可恥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在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尤為嚴重,約有五分之一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據統計,今年頭9個月,全球有624萬人死于饑餓和相關疾病,其中約500萬為兒童。非洲南部地區和一些西非國家,由于地區沖突和艾滋病,饑餓形勢尤其嚴重。枯瘦的非洲兒童似乎已經成為饑餓的代名詞。1994年,南非“自由記者”凱文卡特憑借自己的攝影作品《饑餓的蘇丹》獲得美國新聞界最高獎普利策新聞獎。照片記錄著一個令人震驚的場景:一個瘦得皮包骨頭的蘇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濟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動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不遠處,蹲著一只禿鷲,正貪婪地盯著地上那個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著即將到口的“美餐”。人類,通常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通常作為最終的'捕食者,而這樣一個錯位的場景,錯位的角色,讓每一個人看后都震撼不已、唏噓不已。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并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然而事實是:我國人口已超過12.5億,每年的凈增長是 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從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因此而減少糧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占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我們不妨算這樣一筆賬:倘若我們每天節約一粒大米,那么十億人可節約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節約將近兩千萬斤,折合人民幣兩千萬元。這筆錢若按每所希望小學五十萬元算,則可蓋四十所希望小學;按每人學雜費三百元記,則可使七萬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因此,光盤行動,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這些事例和數據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節儉自持,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
在我們的校園里,仔細觀察,也能發現許多浪費的現象。不僅僅是糧食的浪費,還有生活中的細節,例如跑操時有些無人的班級沒有關閉電源,洗手間的水龍頭在無人使用時仍然大開、垃圾桶中丟棄著吃了一半的面包等。
在此,我提倡每一位同學讓節儉成為習慣,節約資源,從我做起。
古人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素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智慧。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7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約糧食,從來不是一個“過時”的問題,而是每個人應該養成的習慣。節約糧食和愛惜糧食不僅僅是一種,也不僅僅是因為號召和大家的呼吁,更希望大家能夠內化于心,熔鑄在你我的心中,從而自覺做到。
同學們,其實節約糧食,就是不浪費,做起來很簡單: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我們學校的飯菜,都是有菜譜的,也就是說,學校飯菜的選擇都是經過科學搭配的。據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可供非洲饑餓國家人口吃兩年。當你將餐盤里還剩下一半的飯菜倒掉時,當你將吃了兩口的雪白的饅頭和包子扔在地上時,你是否想過這糧食的來之不易?你是否想過在這個世界上還有無數個因饑餓而凋零的生命?我們豐衣足食,又怎能揮霍浪費?
一碗飯的組成永遠是米,但一碗飯的浪費就是人品問題。所以,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吃干凈盤子里的每一粒米,每一口菜,其實這不僅是一種節約,也是對農民伯伯勞動成果的回報,是對食堂工作人員辛勤付出的尊重,更是我們自身文明素質的重要體現!
節約糧食能讓貧窮的土地上開出富貴的花,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實,所以愛惜糧食就是愛惜我們自己。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厲行節儉更應該做在日常,從一粒米、一滴水做起,注重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將杜絕浪費的理念根植于心,貫徹到我們的一言一行中,對身邊的鋪張浪費之人、揮霍浪費行為說‘不’!
我們不能忘記農民伯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我們也要記住袁隆平老先生力盡心血的卓越貢獻。一粒糧食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希望我們每一位老師和同學都能從節約糧食做起,強化節約意識,養成節約習慣,培養節約美德,建設節約校園。就讓我們從今天的光盤行動開始,相信你我,都能做到!”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詩人李紳所寫的《憫農》雖然短小精練,可是意蘊深遠,耐人尋味。它告誡我們:顆顆糧食飽含著農民伯伯的血汗,要倍加珍惜。每次吃飯,我碗里哪怕只剩一粒米飯,老爸都會對我進行憶苦思甜教育,滔滔不絕地講述他小時候如何跟著爺爺踏著露水除草。頂著烈日曬稻。披著星光澆水,然后說上一大堆愛惜糧食的名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我在老爸的諄諄教誨下,養成了愛惜糧食的習慣。
民以食為天,勤儉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當將這種美德發揚光大,真正做到“愛惜糧食,人人有責”。
可又有幾人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節儉呢!更多的人對節儉很是不屑,幾粒米飯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許他們不明白,全世界每年都有超過500萬人因饑餓而死,其中大部分是5歲以下的兒童。
現實生活中更令人痛惜的是,成盤成碗倒掉糧食的現象隨處可見。我時常看見某些同學很瀟灑地將沒有吃上幾口的飯菜倒入垃圾桶,他們倒掉的不僅僅是那一盤盤飯菜,更是倒掉了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的汗水以及那些在饑餓中掙扎的人們的急切期盼。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糧食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其中大學生每年倒掉的.糧食可養活1000萬人,浪費糧食的人可能不明白我國還有1.28億吃不飽的貧困人口。看到這些數據,我們難道不感到陣陣心寒嗎?難道不應當為自我的浪費行為感到自責和羞恥嗎?
前一段時間,全國掀起了“光盤熱”,倡導人們養成愛惜糧食。節儉糧食的良好習慣。我們全家總動員,進取地參與了這項行動,并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帶動周圍的人減少浪費,共建我們的完美家園。
“光盤”行動中,老爸是我的好榜樣。每次吃完飯,老爸的碗底總是最干凈的,有時連粘在碗邊上的油都被他舔個精光,可謂“比狗啃過的骨頭還干凈”。在老爸的影響下,我也把碗里的飯菜全都吃干凈。每次我們全家在小餐館吃飯,看著服務員姐姐盯著桌上那像洗過似的盤子發愣時,我總會笑嘻嘻地向服務員姐姐扮個鬼臉,打個“V”的手勢,然后高聲喊出:“光盤行動,人人參與,耶!”
立刻就要迎來第__個“世界糧食日”了,我想送同學們兩句話:“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倒掉的是米飯,流走的是血汗!”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9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是關系到國民生計的重要戰略物資。當前,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舌尖上的浪費”現象也日益嚴重,浪費糧食的.情況在我們的身邊比比皆是。餐桌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縮影,餐桌雖小,卻傳承了人類自古以來文明有禮,節儉惜福的優良傳統。
“春種一粒栗,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詩中的農業生產看上去是如此的簡單。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糧食,便能夠不愁吃喝。事實上,千千萬萬的農民,年復一年地在田地間辛苦勞作,也尚未真正解決糧食問題。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死于饑餓。因此,節約糧食應該被我們每一個人踐行,不要等到缺糧之時,才扼腕嘆息。
一茶一飯,一羹一飲,都是勞動人民汗水的結晶。農民日夜耕作于田間,忍受著日曬風吹和雨淋,從墾地翻土到收獲儲藏,事無巨細,農民都要認真對待;農作物的每一寸生長,都由農民們精心呵護。除此之外,還有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為研發更優良的品種而不斷努力。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曾經歷過缺糧的苦,他更明白“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能絆倒一個國家”的道理。所以,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時至今日,他做到了。餐桌上的一粒米,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與智慧;無數人夜以繼日的勞動,才換來我們的盤中之餐。節約糧食,是對無名英雄最崇高的敬意。
節約糧食不應該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踐行。比如,在食堂打飯時,可以少打一點避免浪費;吃飯時要吃干凈,不留有剩飯剩菜;看到有同學不愛惜糧食時,要善意提醒,營造良好氛圍,珍惜每一頓飯,節約每一粒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切實養成節約的習慣,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爭做愛糧節糧的倡導者,爭做勤儉樸素的踐行者,爭做厲行節約的推動者。節約無小事,只有每個人從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做到勤儉節約,才能創造更美的明天!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10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年的5月22日大家還記得是什么日子嗎?可能不少同學都還記得,是袁隆平先生逝世的日子。袁老生前每天為夢想奔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他用高產、更高產、超高產不斷創造水稻畝產奇跡,這也成為“勤勞偉大的中國人民,用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面積養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的最好注腳。
袁老生平最看不得人浪費糧食,他曾說,“我們辛辛苦苦鉆研提高水稻產量,每畝提高5斤或10斤都很難,提高之后,又浪費了。浪費不但可恥更是犯罪……”
如今,浪費確實已不僅是一個道德層面的問題,而是一個法律問題。今年4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當前,全國上下都在倡議厲行節約,“節約糧食,杜絕浪費”已經成為全社會的新風尚,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一些人依然缺乏節約的意識。前不久,某選秀節目就爆出“一天傾倒27萬瓶牛奶,只為偶像能出道”的現象;在很多宴席上,我們一些人也因為“礙于面子”,為了“講排場”依舊在浪費糧食。這些發生在校園外的事情,好像和我們有些遙遠,但回顧校園內,看看食堂的剩飯剩菜回收桶,我們發現“節約糧食,杜絕浪費”這句公益宣傳語,原來一直還沒有過時,校園內的食物浪費問題依然嚴重。
唐代的李紳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宋代的司馬光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清代的《朱子家訓》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些經典名句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關于為什么要節約糧食,我想對于我們在座的所有同學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個需要講道理的事情,大道理大家已經聽過很多了,不過今天在這里,我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個關于節約糧食,我們還不太熟悉的道理——不浪費糧食就是節約用水。
水與糧食都是維持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性資源,在農業生產中,水資源是必不可少的資源與環境要素,***總曾指出“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在我國水資源總量利用中,農業用水一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2019年,我國農業用水量為3682.3億立方米,占用水總量的61.2%,灌溉用水占全世界總用水量的2/3以上。在一些國家(如孟加拉國、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和地區(如**),灌溉用水占總用水量的90%以上,其中大部分用于生產糧食。對中國而言,大致生產1公斤糧食要使用0.56噸淡水。因此,節約1公斤糧食,就可以節約0.56噸用水量。所以說,不浪費糧食就是節約用水。
之所以會有今天這次關于節約糧食的主題講話,原因就在于我們的食堂里目前依然存在比較嚴重的食物浪費問題。但除此之外,今天我還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看起來比較遙遠的話題——當有一天,身份轉換,我們在座的每位同學都成了戶口本上的那個“戶主”,那個時候,我們該怎么給孩子做好節約糧食的表率呢?這里分享3個小知識:
1、按需購買,合理儲存。購買食物前做好計劃,尤其是保質期短的食物。根據當天吃飯的人數做好統籌,按需購買,既保證食材新鮮又避免浪費。對于可算起儲存的食物,應根據食物特性和標明的儲存條件存放,并在一定期限內吃完,避免食物不新鮮或變質。
2、小份量,合理備餐。小的食物分量是實現食物多樣和減少浪費非常好的方法。一般來說,一盤菜的.重量約為159g-300g,一家三口一餐準備三菜一湯即可滿足需求。一次準備的食物不宜過多,應根據就餐人數和適量來安排。
3、學會利用剩余飯菜。在家做菜剩飯剩菜終究是很難避免的,直接扔掉自然不可取,適當處理一下,即可變成下一餐的美味佳肴。對于餐后剩余的肉類食物,要用干凈的保鮮盒密封裝起來冷藏保存,并在下一餐食用完畢;剩余的米飯可以放涼后盡快密封放入冰箱。避免不適宜的溫度儲存發生霉變,而造成食物垃圾,更要避免食品安全的問題。
10月16日(本周六),我們即將迎來第xx個世界糧食日,希望我們餐盤中的剩飯越來越少,稻穗上的稻谷越來越多。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1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糧食為民生所系,節約是德行的體現。糧食和陽光、空氣、水一樣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物質,是立國安邦的基礎,關系著人民生活的保障,關系著社會的穩定,關系著中國夢能否實現。因此我們港城小學的.師生必須自覺擔負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責任,教育師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讓“愛糧節糧”不僅僅是一種口號,而要鑄熔成每個人心中的一種情結,樹立節約意識和憂患觀念,爭做愛糧節糧的倡導者、踐行者和宣傳者,傳承和弘揚勤儉節約的中華民族優良品德。
學校要求全校學生響應“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節水、節電、節糧”的號召,樹立“節約糧食為榮,浪費糧食為恥”觀念,從自己做起,從一日三餐做起,文明就餐,不挑食,不偏食,從一粒米、一口菜開始,開展“光盤”行動,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同時通過“小手拉大手”形式,開展“愛糧伴我在校園,我把節約帶回家”活動。全校學生從我做起,監督父母等家庭成員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充分發揮“小宣傳員”的作用,帶動、監督鄰里和家長,杜絕各種浪費現象,積極參與節約型社會的建設
港城小學的師生要居安思危、處豐思歉,反對講排場、擺闊氣、搞攀比,站在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基的高度重視到位,以責無旁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員參與,立足校情把活動落到實處,真正起到對師生、尤其是學生的教育引領作用,從而樹立愛糧節糧的理念,養成惜糧如金、節糧成習的良好風尚,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12
各位老師們、同學們: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盡管各國政府都高度重視糧食生產,但饑荒問題依然困擾著當今的世界。我國的糧食目前仍還處于緊平衡狀態。而在我們學校,浪費糧食的'現象大有存在 ,飯堂中滿滿的剩飯剩菜就是鮮明的見證。對于小學生,我們很有必要大力倡導浪費糧食可恥、節約糧食光榮的社會主義新風尚。對此我校將在20XX年10月13日——17日,開展以“愛惜糧食,反對浪費”為主題的活動,希望同學們通過參與這一系列活動,進一步明確愛糧節糧的特殊意義。
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有:
1、今天升旗儀式作題為“糧食,生存之本”的國旗下講話,宣讀倡議書并進行“愛惜糧食,反對浪費”現場簽名活動。
2、利用學校電子顯示屏、廣播稿加大宣傳力度。
3、倡導“光盤行動”,大隊部將不定時進行檢查。
4、在周三開展“愛糧節糧,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活動,屆時會由廣播站成員進入班級進行現場訪問。
5、通過“小手拉大手”等形式,開展“愛惜伴我在校園,我把節約帶回家”活動。
6、開展“愛糧節糧,從我做起”手抄報評比活動(三至四年級)。
7、開展“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征文評比活動(五至六年級)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13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是10月14日,兩天后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天我們要討論一下關于愛糧節糧這一話題。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上升,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我們每餐不僅可以吃到香噴噴的飯菜,父母還會變著花樣給我們做吃的,例如面包,雞蛋,雞腿,從中可以看出父母對我們的.疼愛。但這也導致了我們許多同學身在福中不知福,養成了隨意浪費食物的壞習慣。
同學們,不要以為我們能吃飽,全世界的人都不再挨餓了。事實上,中國還有2000萬貧困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非洲國家的兒童正在遭受饑餓!在非洲,有很多母親為了讓孩子們忘記饑餓,每天吃飯之前都會燒一大鍋水,然后從路邊撿起石頭放進鍋里,不停地煮。
孩子們渴望地看著冒著熱氣的鐵鍋,等著開飯,直到他們睡著,這是真的無米之炊,許多當地兒童由于營養不良而處于危險之中。全球營養不良人口數量有史以來首次超過10億,這意味著全球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每天挨餓。每年都有人死于饑餓,每五秒鐘就有一名兒童死于食物短缺!世界糧食儲備只能讓人類維持15天,多么可怕的數字!
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世界正面臨日益嚴重的糧食危機,我們必須珍惜糧食。
下面來說說一粒糧食的非凡經歷。首先,農民在播種前要經過除草、犁耕、施肥、選種等過程。播種后,從萌芽到成熟,經歷了大量的除草、殺蟲、施肥等過程,農民們在烈日下揮灑著汗水,照料谷物長葉開花,直到谷物飽滿而金黃。農民們要頂著烈日收割、脫粒、曬干,半年后才能收進糧倉。之后,經過一系列的加工和運輸過程,最后變成了桌上熱氣騰騰的米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怎能忍心浪費糧食呢?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熱愛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做一個珍惜食物的小衛士!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14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20xx級5班的李xx,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節約糧食,遠離浪費。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民以食為天”,今天,就讓我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談談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問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份烈日下的耕耘都凝聚著勞動者的心血和汗水,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這一點相信剛學完農的我們更是深有。學農時最欣慰的莫過于收獲果實之際,但這種喜悅只有在你經歷酷暑,嚴寒,此時豐碩之果才是最甘甜的。同樣當自己歷盡艱辛種出的果實被不留情面地倒在泔水桶里,心里自然也會忍不住疼痛。
周恩來總理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反對的正是這種不尊敬他人勞動,不在乎他人成果的行為。他吃米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上一粒米,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里,即便是盤子里剩的菜湯也要用開水沖一沖喝掉。我們身邊絕大部分同學就做得非常棒,同學們將所打的飯菜吃得干干凈凈,這種行為很值得點贊。希望每位同學都像他們一樣,吃干凈盤子里的每一粒米,每一口菜。這不僅是一種節約,也是對農民伯伯,食堂工作人員工作的一種尊重!更是一個人文明素養的'重要體現!
同學們,當我們面對著滿桌好菜漫不經心地挑挑揀揀時,想一想,全世界仍有10億多人食不果腹,每年有超過500萬人因為饑餓而死亡;當我們埋怨飯菜不可口、隨意傾倒吃剩的飯菜時,想一想,還有很多國家、地區的孩子因為貧窮而吃不飽飯,上不起學!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均耕地卻是世界上最少的國家之一,人均糧食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珍惜糧食,節約糧食對我們國家有特別重大意義。為了切切實實地把節約糧食落到實處,現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
1、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
2、珍惜糧食,吃多少盛多少,避免剩餐,杜絕浪費行為,提倡光盤行動;
3、不偏食,不挑食;
4、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同學們,八禮四儀中的餐飲之禮就是要求我們做到:講究衛生、愛惜糧食、節儉用餐、食相文雅。節約是一種美德、一種素質,更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同學們,你想做個文明的中學生嗎?那就從“文明就餐,節約糧食”做起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15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省嗎?鋪張只是個人的消費方式,我有的是錢我鋪張得起,你管得著嗎?或許由于常見,許多人已經漠視了盤中餐的來之不易。的確,在許多人看來,重提“珍惜糧食,節省糧食”,在今日好像已經過時了。真的是全社會節糧愛糧的意識都無需再提高了嗎?只要留心一下生活的四周就會發覺一一糧食鋪張幾乎無處不在;更可怕的是,許多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鋪張。那是不是我們的糧食已經富有到可以不提節省、肆意揮霍的地步呢?不是,袁隆平的高產量的確解決了一部分人的饑餓問題;但糧食短缺,對于十三億多的中國人來說好像不是一個遙遠的記憶,現實的境遇好像遠沒有如此樂觀,一些糧食專家的`分析結果更像是一種警讓知識帶有溫度。
告:假如不賜予足夠的重視,任由這種狀況進展下去,中國在3年后可能發生嚴峻糧食短缺。眾所周知,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進口數量在逐年增加;再過二三十年,中國的糧食供應將嚴峻地倚賴國際市場,而國際市場又不行能供應足夠的糧食,所以危機在所難免。到那時,你手中的錢能填飽肚子嗎?
節省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鋪張得起就可以鋪張。我們鋪張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省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行和精神。“節省是一種光榮,鋪張是一種可恥”這一口號永久都不會過時。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在內外國留同學節儉意識都比咱們本國的同學要強。每次這些外國留同學,吃完飯交餐具時,我發覺他們都把飯萊,吃得干潔凈凈,從來沒有剩下過,而咱們本國的高校生似乎每天不倒掉點兒飯菜就沒面子似的,看著他們糟蹋糧食,心里真不是味道。他們這樣做分明是不敬重勞動者。”是啊!這是對勞動者的敬重,也是一種節省資源的社會責任。
削減不必要的鋪張并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省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潔: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當擺闊氣,亂點—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如今,資源、可持續進展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課題。盡量削減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當具備的一種品質。在我們享受經濟進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美妙生活的同時,能夠節省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錢……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貢獻、一份責任。
勤儉節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建設節省型社會已是全體國民的共識,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珍惜糧食,節省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現在、從自己開頭吧!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1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本周是我國“珍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宣傳周,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xxxx”。
古代教育家孔子給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由此可見,“吃”是多么重要!缺少糧食,我們很難生存,缺少糧食,我們國家難以發展,缺少糧食,我們人類更有可能走向滅亡!
建國xx年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質應有盡有。有的同學甚至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我想說的是:很有必要!
我們不妨算這樣一筆賬:倘若我們每天節約一粒大米,那么xx億人可節約多少?xx公斤!一年可節約將近xx斤,折合人民幣xx萬元。這筆錢若按每所希望小學xx萬元算,可以蓋xx所希望小學;按每人學雜費xx元記,可以使xx千多名失學兒童重返我們的校園!你還能說我們沒必要節約一粒米嗎?
請各位同學想一想在學校食堂餐桌上你是否將飯菜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雪白的饅頭、包子扔在地上?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們從小就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同學們,你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你們知道嗎,在發展中國家,每5個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一千萬人的生命。因此,節約糧食值得同學們思考。
同學們,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從細微處做起,用實際行動做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帶頭人,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應有的貢獻!我衷心地希望我們每個人從節約糧食做起,強化節約意識,節約學校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讓每一個人都快樂地生活在藍天,白云,綠水,陽光下!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17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從以往的“民以食為天”隨著時代漸漸的進展慢慢演化成了“民以食為樂”越來越多新穎奇怪花樣百出的食物消失在我們桌上,讓大家慢慢忘了食物原本的意義。
逢年過節,家里經常來了很多人做客,一套套傳統的菜被端了上來,老人們的眼里都布滿了笑容和滿意,而小孩子卻在旁邊拿著筷子嘴里嘟囔著:“怎么又是這些菜呀。”
記得那天,當桌上端上了菜,表妹就開頭埋怨:“這些菜吃了那么多年早膩了,我們出去吃肯德基麥當勞。”桌子被敲得咚咚的響,爺爺奶奶有些生氣了,眉間顯露出了一股滄桑感,雙目盯著那幾道菜,眼神飄得很遠:“你們這些小孩呀,現在成天就想著吃好的,其實有的吃就已經很不錯了,想當年我們那會吃飯吃肉都不是頓頓都有的'呀!”
坐在一旁的大人們也開頭談論道:“爸媽,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了,不要老是跟孩子們說舊時代的事,孩子們,總想著吃些好的,人之常情么。過去的就過去了就別再想了。”
爺爺奶奶聽了,神情顯得有些尷尬和絕望,無奈的搖了搖手:“說的是這樣沒錯,但是。”“好了好了,別說這些了。”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他們深深的嘆了口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飯吃完了,桌上剩很多剩飯剩菜,看著這些菜,爺爺奶奶想說些什么但還是遲疑著沒有說什么,安寧靜靜的坐在旁邊同時我仿佛又聽到了他們的嘆息。
坐在一旁的我聽著大家的絮絮叨叨,想到在書上看到過的文章,現在的生活哪有好轉,那些受到戰斗侵略的人呢,他們不是跟爺爺奶奶那輩一樣么。很多人由于戰斗飯都吃不飽,他們沒有心思去想吃好的,由于他們卻連吃飯都顯得有些浪費。盡管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可是也不能到處都想到自己啊,或許節省一點食物節省一點水資源,那些人民也不會顯的那么貧乏了。
想想現在全世界都提倡低碳環保,削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減對地球的污染,在我們開頭削減使用塑料袋的次數是,在我們出門削減用汽車多步行時,在我們提倡全球關燈一小時時,也要想想,節省點食物也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么,別再在飯桌上挑東撿西,別在沉迷于快餐無法自拔,讓那么辛苦播種來的食物盡到他們原本應盡到的義務,這不是比原本在飯桌上留下一堆的剩飯剩菜來的更有意義么?
在進行低碳環保時,也別忘了我們原本就應當做到的節食節糧,那是最簡潔也是最應當我們需要作出的一份貢獻。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1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生活條件也日益改善,家庭餐桌上我們不僅僅每餐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并且長輩們還變著法子翻花樣地給我們搭配伙食:面包。雞蛋。紅燒肉。肯德基。自助餐……從中可見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但這同時也導致了我們許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養成了隨意浪費糧食的不良習慣。大家吃飯時,有沒有想過這誘人的糧食從哪里來呢
古人有詩云:“鋤禾日當午,汗滴合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相信大家必須耳熟能詳,而它的深刻含義呢僅有少部分人明白。我們吃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的
記得有一次我吃飯的時候,感覺沒食欲,就剩了半碗飯,媽媽叫我把它吃完,我不耐煩地說:“媽,此刻都什么時代了,還在講勤儉節儉!”媽媽聽了這句話立刻就生氣了,說道:“勤儉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里的收入高低,有多富裕,我們都應當勤儉節儉,我們要從此刻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儉的習慣。”
我聽了媽媽的話,無論剩下多少的飯也要吃了,絕不能浪費。媽媽還告訴我,此刻全球許多餐飲業都提出了“光盤行動”的口號,這說明了浪費糧食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全人類的共同關注!是啊,全球有五十億人口,我國就有十三億多的人口。假如一人一天一碗飯來計算,世界全球都要吃五十億碗飯,可是農村里的田地正在急劇地減少,一片片農田正變成高樓大廈,供我們食用的糧食也正逐年減少。如果我們每人每一天節儉一粒糧食,那么一天就能夠節儉五十億粒糧食,這些糧食足能夠去幫忙那些因為貧窮。自然災害等原因正在挨餓的人們免受饑餓之苦。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計算,全世界每5秒就有一名兒童因營養不良而死亡,而十三億中國人每日白白倒掉的糧食飯菜一年累計下來足能夠養活兩億人。這個數字的確是相當驚人的!
我們再來看一粒糧食的不平凡經歷。首先,農民在播種之前要經過除草。耕田。施肥。選種等工序。播下種子之后,從發芽到成熟期間,一向伴隨著一遍遍的除草。殺蟲。施肥,農民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揮灑著一把把的汗水,侍弄著五谷雜糧長葉。開花,直至顆粒飽滿變成金黃。農民還要頂著驕陽收割。脫粒。晾曬,歷經半年之久才能收入糧倉。之后,再經過加工。運輸等一系列工序,最終成為飯桌上熱氣騰騰的米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七斤四兩水”,我們又怎樣能忍心浪費糧食呢浪費糧食是多么可恥的行為呀!
糧食是可貴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勞動的成果。勤儉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從今日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做一名愛惜糧食的小衛士!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19
各位老師們、同學們:
秋風颯爽,送給我們一個豐收的季節;稻海茫茫,讓我們享受一種豐收的喜悅。沐浴在這金黃色的陽光下,讓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背的那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句。
提起這些,或許有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了食不果腹的年代,我們現在關注的已經不再是吃飽飯,而是吃好飯了。的確,生在新時代的我們,長在新時代的我們,過著是父母提供的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但是,我們也漸漸淡忘了糧食的由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
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多吃,不喜歡的大多都進了垃圾桶。還記得我們背過的《弟子規》中有:“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前輩們留下的警句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要浪費。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吃飯問題始終是全國的頭等大事,在我們的國徽上,就是由兩支顆粒飽滿的麥穗構成的!“糧食安全”始終是我國的安全,前人說過“手里有糧,心里不慌”。同學們,不要以為我們能夠吃飽飯了,全世界的人也都不再忍饑挨餓了。其實,我國就尚有xx萬貧困人口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在這個地球上,每天還有xx億多人在挨餓,xx億兒童食品不足,智力體力得不到充分發育,每年餓死的人至少有xx萬!
看到這組數據,我們怎么能夠浪費糧食,倘若我們把這些節省下來的糧食送給那些正在挨餓的人,他們一定會看作是無價之寶,倍加珍惜的。
作為一名在校生,我想我們就從身邊做起吧!珍惜口邊糧食,減少人為浪費。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用我們的實際行動,踐行我們新生代的風采吧!
謝謝大家!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2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10月14日,再過兩天,也就是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天的國旗下演講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糧食的問題。
現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生活條件也日益改善,家庭餐桌上不僅每餐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而且長輩們還變著法子翻花樣:面包、雞蛋、紅燒肉、雞腿從中可見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但這同時也導致了我們許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養成了隨意浪費糧食的不良習慣。
同學們,不要以為我們能吃飽飯了,全世界的.人也都不再忍饑挨餓。其實,我國就尚有2000萬貧困人口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在非洲國家的孩子們更是飽受著饑餓的痛苦!在非洲有很多母親.為了讓孩子忘記饑餓,在每天開飯前,就燒一大鍋水,然后在路邊撿來石頭放到鍋里.不停的煮,不停的煮.孩子們眼巴巴的看著冒著熱氣的大鐵鍋.等待快點開飯,直到他們睡著!這是真正的無米之炊!很多當地的兒童因為營養的高度缺乏都危在旦夕!據相關報導:全世界營養不足人口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10億,這意味著全世界每六個人中間就有一個人每天挨餓。每年餓死的人至少有2000萬,每5秒鐘就有一位兒童因為糧食短缺而死亡!全球的糧食儲備只夠人類食用15天.多少可怕的數字!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全世界正面臨一場愈演愈烈的糧食危機,我們必須愛惜糧食。
我們再來看一粒糧食的不平凡經歷。首先,農民在播種之前要經過除草、耕田、施肥、選種等工序。播下種子之后,從發芽到成熟期間,一直伴隨著一遍遍的除草、殺蟲、施肥,農民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揮灑著一把把的汗水,侍弄著五谷雜糧長葉、開花,直至顆粒飽滿變成金黃。農民還要頂著驕陽收割、脫粒、晾曬,歷經半年之久才能收入糧倉。之后,再經過加工、運輸等一系列工序,最終成為飯桌上熱氣騰騰的米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七斤四兩水”,我們又怎么忍心浪費糧食呢?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做一名愛惜糧食的小衛士!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2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我是來自高二年級3班的章xx,今天非常榮幸能夠站在莊嚴的國旗下,為大家作“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的演講。
每年的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其宗旨是在于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生產和珍惜糧食的高度重視。世界糧食日所在的那一周則定為節糧周,在節糧周里我們作為中,要積極相應號召,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食物、杜絕浪費的主題活動,通過這樣的宣傳活動,讓我們每個人真正做到《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愛惜糧食”的要求。
我們從小就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因此節約糧食值得我們深思。誰也不會忘記祖祖輩輩用汗水演繹了何處黃土不埋人的壯烈,我們也不會忘記,一路上經過的一片片高粱、麥田、綠得誘人,可愛!可是,豐衣足食的我們是否就能夠拋棄艱苦樸素的美德呢?表面上,浪費的只是那么點微不足道的糧食,實際上,我們愧對了億萬農民辛勤的汗水,作為時代驕子的我們,我們喪失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面對糧食短缺的形勢,有許許多多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科研人員,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為全球的糧食問題出謀劃策。另一方面,浪費糧食的行為卻屢見不鮮。就以我們學校為例,教室的垃圾桶里,經常會有同學們吃剩的饅頭、糕點;食堂的餐桌上,米飯、菜肴隨處可見,有時,甚至在食堂地面上,都能見到同學們灑落的米粒;在生活中,不少同學也不懂得愛惜糧食,他們把餅干、面包、稀飯隨便亂扔,在家里挑吃撿穿……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多么驚人的數據!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行動起來,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爭取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正確的觀念,以節約為榮,浪費可恥。
2、珍惜糧食,適量用餐,避免剩飯,減少浪費。吃多少盛多少。
3、不偏食,不挑食。要知道每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無論是否喜歡,都盡量把盛在自己碗里的食物吃完。
4、看到浪費的現象要勇敢地勸阻。
5、做節約義務宣傳員,向家人、朋友宣傳節約糧食,杜絕浪費。在外出就餐時,盡量按食量點餐,實在吃不完就打包。
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自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為艱。”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糧食日,也就是明天。希望大家行動起來,讓珍惜糧食,杜絕浪費成為共同的追求,讓節約這一傳統美德在進賢二中綻放光芒!我的完畢,謝謝大家!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22
各位老師們、同學們: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盡管各國政府都高度重視糧食生產,但饑荒問題依然困擾著當今的世界。
在我們學校,浪費糧食的現象大有存在,飯堂中滿滿的`剩飯剩菜就是鮮明的見證。對于小學生,我們很有必要大力倡導浪費糧食可恥、節約糧食光榮的社會主義新風尚。
對此我校將在20xx年xx月xx日——xx日,開展以“愛惜糧食,反對浪費”為主題的活動,希望同學們通過參與這一系列活動,進一步明確愛糧節糧的特殊意義。
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有:
1、今天升旗儀式作題為“xxxx”的國旗下講話,宣讀倡議書并進行“愛惜糧食,反對浪費”現場簽名活動。
2、利用學校電子顯示屏、廣播稿加大宣傳力度。
3、倡導“光盤行動”,大隊部將不定時進行檢查。
4、在周xx開展“愛糧節糧,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活動,屆時會由廣播站成員進入班級進行現場訪問。
5、通過“小手拉大手”等形式,開展“愛惜伴我在校園,我把節約帶回家”活動。
6、開展“愛糧節糧,從我做起”手抄報評比活動(三至四年級)。
7、開展“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征文評比活動(五至六年級)。
謝謝大家!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2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注重環保”。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在我們中國,為解決目前糧食浪費嚴重的問題,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有些同學不禁發問,為什么要愛惜每一粒糧食呢?雖然同學們每天都能吃得飽、吃得好,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食物吃。許多像我們一樣大的孩子連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我希望我們的每一位同學和老師,把每一天都當做“世界糧食日”,在以后的每一餐里都愛惜糧食,同時能告誡身邊的'人節約糧食。建議大家做到以下幾點: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新同學們入學一個月大家都逐漸了解到了餐廳外面的垃圾桶是專門盛放廚余垃圾的,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每天我們倒掉的剩飯數量是如此之多。“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垃圾分類作為一種現代、文明的生活習慣,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加強城市管理、促進生態建設的重要途徑。近期,有些同學們可能已經發現了我們校園內的垃圾桶進行了更換,這有利于同學們對于垃圾分類的更好認識。在此我向全體同學和老師發出以下倡議:1我們應該知道學校資源垃圾投放點在學校超市對面車棚西側,2。我們應該了解可回收垃圾是指廢紙類、塑料類、玻璃類、金屬類、電子廢物類、織物類,同時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于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愿我們的校園在同學們的努力下變得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2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當你捧著噴香的米飯。吃著雪白的饅頭。端起美味的面條時,你是否記起小學讀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知道糧食是農民頂著烈日辛勤耕耘換來的;當你面對著滿桌好菜漫不經心地挑挑揀揀時,你是否知道還有很多偏遠山區的孩子因為貧窮而吃不飽飯,上不起學;當你埋怨飯菜不可口。隨意傾倒吃剩的飯菜時,你可曾想到四川地震災區中還有很多與我們同齡的伙伴,他們頃刻間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家園,他們是怎樣的缺水斷糧啊?我們生在福中要知福,“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
目前,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還遠遠低于世界水平,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糧食才能滿足需求。節約糧食。珍惜糧食應該成為我們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該成為節約糧食的表率。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參加節糧活動,認真學習節糧知識,自覺增強節糧意識,每天節約一點點,每天奉獻一點點,用我們的行動,用我們節省的糧食和資源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我給大家提一些節糧的方法:碗里的飯吃干凈,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不偏食,不挑食;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帶回家;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明朝的張義方,非常的富有,擁有良田數百頃。每年收到佃農的租糧,實在多得不得了,堆積在倉庫里時間久了,就會腐爛。他就命人把腐爛的五谷掃除丟棄,甚至還拿芝麻來喂豬,綠豆來喂牛。別人勸他拿些糧食出來救濟窮人,他都不肯。后來正德六年黃河決堤,洪水把他的田席卷之后,都變成了河流。一夕之間,家產蕩盡,張義方竟然餓死了。為富不仁的張義方浪費糧食最終落得可恥的下場。同學們,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讓我們以節約為榮,讓節約成為一種時尚,讓節糧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一直在我耳邊回響。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25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品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在學校食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許多同學將只吃了兩口的饅頭、整碗的飯菜倒掉。不一會兒,泔水桶就倒滿了。看著滿桶滿桶的剩菜剩飯,真是令人感到可惜!
當你捧著噴香的米飯、吃著雪白的饅頭、端起美味的面條時,你是否想到這是農民伯伯頂著烈日辛勤耕耘換來的?當你埋怨飯菜不可口、隨意傾倒吃剩的飯菜時,你是否想到還有很多偏遠山區的孩子因為貧窮而吃不飽飯,上不起學?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費糧食就是踐踏農民的`勞動成果,就是無視我們父母的辛勤汗水。同學們,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貢獻!在此,我們向同學們發出如下倡議: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可恥。
3、就餐時保持安靜,文明就餐,愛護餐具,保持餐桌衛生。
4、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同學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希望同學們積極響應,自覺履行倡議,從我做起,從現在開始,文明就餐,節約糧食,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2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養成節約好習慣。
大家一定都知道這樣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說的是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同學們一定見過農民伯伯在田里辛苦種地的情景,太陽熱辣辣的,農民伯伯的衣服都被浸濕了。多辛苦啊!當稻子變成一顆顆白白胖胖的米粒,食堂的阿姨還要認真地烹飪,才能變成我們餐盤里熱騰騰的米飯。多不容易啊!少先隊員應該珍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我們國家有13億人口,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可是你知道嗎?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3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天安門廣場還要大,真是一張大嘴。要讓這樣一張大嘴吃飽飯,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全世界還有很多人因為吃不飽飯而餓死的'人,其實有很多跟你們一樣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從自己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有人推測,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大米,全國每天可節約32500公斤大米。同學們,當你想浪費糧食的時候,請你多想想那些忍饑挨餓的人,想想辛勤勞動的農民伯伯、廚師師傅們!
每天在食堂就餐,總會看到一些同學有很多剩飯剩菜。在這里,我想給大家一些建議:
1。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不倒剩飯剩菜。
2。看到別人浪費的現象,主動地制止,減少浪費。你身邊的伙伴能做到嗎?互相監督,比一比,誰是節約糧食的好孩子。
3。做個小小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后果。讓所有人都加入到節約糧食的行列中來。
4。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帶回家。
同學們,節約是一種美德,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變為一種自覺,成為一種習慣。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27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節約糧食,文明用餐。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將1981年10月16日確定為首屆世界糧食日。以后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在該組織各成員國舉行相關活動,以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中國建國以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質應有盡有。有的同學甚至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的確,節約一粒米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但它卻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素質。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然而,縱觀校園浪費的種種情況,往往還是先要從食堂說起。在就餐時間內我們不僅要注意買飯的秩序,餐盤的放置,更主要的是要節約糧食。平均每三位學生就有一位倒掉小半碗飯菜,有的吃幾口就倒掉,飯菜吃不凈的'情形幾乎人人存在。浪費的風氣日益興盛,而大家熟視無睹!當你們倒掉剩下的飯菜時,可曾想過,在發展中國家,每5個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一千萬人的生命。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同學們,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作出應有貢獻。謝謝。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 2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這首唐詩大家都會背,都懂它的意思。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還是隨處可見。雖然父母老師從小就教育我們節約糧食,可是真正做到的能有幾個呢?
所以為了喚起大家愛惜糧食,珍惜糧食的意識,每年的10月16日就成為“世界糧食日”。雖然現在的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資源眾多,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但是浪費糧食的現象也隨處可見,“節約”一詞在不少人的心里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
要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在挨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自創立以來,不定期地進行了xx次“世界糧食調查”。從這些調查的`數據得出的結論是:饑餓不但沒有消除,反而在不斷擴大。長期遭受貧困和營養不良之苦的人口xx億。面對如此嚴峻的糧食問題,我們浪費糧食?作為我們這一代,不要總以為我們的國家地大物博,我們的耕地面積只有全世界的百分之x卻要養活世界百分之xx的人口。可見珍惜糧食,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對于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從小做起,從你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拿出實際行動來愛惜糧食,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儉以養德”,自古以來,節儉一直是中華民族值得彰揚的美德。我們中國,之所以要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因為中國浪費不起。中國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國家,每個人只要浪費一點,總數就非常驚人。同學們,其實節約糧食,就是不浪費,做起來很簡單: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于我們身體的健康!
后,我大聲呼吁,人人應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請大家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從你從我做起!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愛糧節糧國旗下講話稿】相關文章:
愛糧節糧倡議書06-24
愛糧節糧的活動倡議書08-17
學校愛糧節糧倡議書11-03
愛糧節糧的倡議書通用11-07
“愛糧節糧、厲行節約”倡議書07-11
愛糧節糧的倡議書(通用5篇)09-30
學校節糧愛糧倡議書(精選8篇)10-30
發放愛糧節糧的倡議書(精選6篇)06-23
愛糧節糧倡議書范文(精選6篇)10-14
關于愛糧節糧倡議書(精選11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