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教學培訓心得體會感悟簡短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我們難免會萌生一些新的感悟,這時就可以通過寫文章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都記錄下來。不過,你知道要怎么寫感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學培訓心得體會感悟簡短,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教學培訓心得體會感悟簡短1
在X市教科院的前瞻性的引領下,在縣教體局的精心組織下,我參加了《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設計與實施》培訓,上海市教委研究室的主任從正確理解作業與作業系統、作業現狀與關系模型,如何提高單元設計質量三個方面做了詳細的介紹,名師的高屋建瓴,讓我收獲頗豐。下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作業的本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作業是重要的教學環節。高質量的前置作業,可以引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從而有效支撐課中的深度學習。高質量的后置作業,可以將課堂教學引向更深、更廣的'理解與應用,引發更有意義的學習。比如小學數學四年級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之后,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
1.做一做:用紙條或木條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平面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哪些平面圖形是梯形?
3.說一說: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特征;梯形有哪些特征?
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做、找、說、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理解、認識和應用。
二、作業設計的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
作業設計應注重“教——學——評”一致性,教師應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設計“著眼要點、針對難點、促進理解”的基礎性作業和“著眼知識的形成過程、結構體系、內涵與外延”的發展性作業。作業設計可以是選編、改編或創編。而作業的形式可以豐富多樣,比如說小學數學,作業形式可以是書面習題、口頭交流、動手操作、數學閱讀、數學游戲、實踐體驗等。不論哪種類型作業設計都應遵循課標、緊扣教材,要有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和創新性。所以教師審計的的作業既能讓學生有基礎知識的普及,又有思維能力的拓展,更有深度探究的實踐和有理解運用的思考。
三、作業評價形式多樣化
對于作業評價,不能填寫單一的“優、良、差”等級或打分,而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其導向、調控、激勵等功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閱學生的每次作業.。“等級+簡語來評價描述學生的作業水平.“輕視”作業結果“重視”作業過程,在作業評價的過程中,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統計分析,分析作業出錯的原因。
通過本次次的作業設計主題培訓,讓對做好優化作業設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我將把本次學到的知識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做好指導工作,讓更多的老師都能優化作業設計,服務學生,助力“雙減”。
教育教學培訓心得體會感悟簡短2
我有幸參與了這次數學培訓,在學習過程中,我仔細聽取了三位專家的精彩講演,自己無論在思想熟悉及教育觀念、教育理論和方法、教師業務素養及業務修養、新課程改革等各方面都學到了許多東西,這對于改良我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忙。總結如下:
(1)熟悉到教師的任務不僅只是教學,教育科研更不僅是專家們的“專利”。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都離不開教師的教學實踐,我們不能總是把別人的或原有的理論和閱歷用于自己的教學。
(2)重視問題解決與討論。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能準時發覺問題、分析問題,并努力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使教育教學過程得到準時的調整,從而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3)在推動新課改的過程中,必定會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新狀況,要能在變遷與簡單的教育教學情景中進展獨立思索和推斷,并通過自己的討論查找出最正確的教育教學行動策略和方案。
(4)擅長與同行溝通,學習借鑒他人閱歷。不斷學習新學問,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并把成果應用到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不斷汲取、篩選符合學生需要的觀念和方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敏捷的數學應用力量
(5)知道一般概念和推理方法對使用數學工具的重要意義,利用對數學中各種概念之間相互關系的深刻理解和廣學問,幫忙學生在把握根本概念和推理方法的根底上,建立一套他們自己的`數學方法。
總之,通過本次骨干教師的培訓,自己收獲頗多,感受頗深,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如何把本次培訓所學到的理論始終如一的貫徹下去,使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完善、不斷提高。
教育教學培訓心得體會感悟簡短3
通過心理專家毛春梅老師的講課培訓,我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教育,學生自己是心理發展的主體,教育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心理的自我矛盾運動,才能起作用,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減少甚至杜絕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學生健康心理發展目標涉及多個方面:有身體、精神、心理的整體和諧;有自我認同、自我更新與成長;有關懷、尊重與合群;有創造性人格;有應對挑戰與困難的能力等。但很多家長和老師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認識不足,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我們不僅要遵循教育規律,還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盡可能滿足他們正當的'心理需要。對不正當的心理需要,要耐心說服,講清道理,給予正確引導。教師在心理活動課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盡量滿足各類學生的心理需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處理自身面臨的各種困惑。在設計活動時,要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組織互動時,要提供舞臺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有話敢說,能理直氣壯地傾訴自己的心聲、宣泄情緒、發表觀點;教師以引導著、協助者的姿態出現,這正如杜威說的:“教師是一個引導者,他掌著舵,學生用力把船劃向前方。”
總之,只有在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著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有意識地培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教育教學培訓心得體會感悟簡短4
為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XX省教育廳教研室共同主辦了“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與管理“網絡教研活動。本次教研活動主要目的是指導學校活動,更好地聚焦科學作業的優化設計,集中探討各年級作業的設計與要求。教師簡單交流了本學期在作業設計和布置上的針對性做法,以及近段實踐遇到的問題。其中針對“雙減”工作抒發自己的主要觀點:
一、作業設計是作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設計,還有許多值得研究的“作業問題”;
二、作業管理不能簡單地停留于時間管理,學校應該引導老師聚焦于每一天所面臨的極為真實的“作業問題”
三、以課題認領的方式研究作業問題,以作業為媒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四、相信很多教育智慧都來自一線教師,發揮全體教師的智慧是做好作業管理的重要路徑。
通過學習我明白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可以檢測教學效果,有助于教師及時把握學情,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升應用能力,培養學科素養。然而,在過去相當長時間里,過多過重過難的作業負擔,不僅打擊了許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令大多數孩子身體素質下降,甚至身心受到傷害。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由于“雙減”政策直擊應試教育的功利、短視要害,因而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應,學校、家長、老師對國家的這一重大決策普遍表示了熱烈歡迎和支持。“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必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得布置超過國家課標難度的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教師不得參加校外有償補課等等,特別是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得安排紙筆考試,不布置書面作業。對于國家規定的明令禁止的紅線,每個教師都必須了然于心,時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勵,要把國家的政策精神切實落實到行動上、工作中。有人認為,學生的作業少了,教師的負擔也減輕了,教師可以輕松一些了。這種對“雙減”政策的認識其實是一種嚴重誤解,雖然不排除有個別教師以“雙減”政策為借口放松自己,但所有學校和絕大多數教師其實都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雙減”政策背景之下,教師的責任不是變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變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師的著眼點和教學重點必須從以往只做好課本知識的傳授,更多地轉移到對人的培育上來,而且必須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為此,每一個教師都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作出相應調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關鍵角色。
通過學習。我領會了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再也不能夠為了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而不斷給學生加壓,讓學生成為刷題機器。對于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來說,教師必須控制好紙筆作業的總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不能夠安排紙筆作業和書面考試,但并不意味著可以讓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必須以更生動更活潑的形式,譬如以問答的形式來安排“口頭”作業,這樣既能夠達到紙筆考試相同的效果,更為重要的在于,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然而,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教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盡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復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盡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復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作業是老師精心設計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一位優秀老師,可以通過一項作業讓孩子變成詩人、音樂人、剪輯師、畫家…。。最重要的是收獲了自我價值,發現了興趣愛好。同時也懂得了感恩!
教育教學培訓心得體會感悟簡短5
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熟悉,感受到國學中的不行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的確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學問,只有用學問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抱負,再美妙的準備,在沒有實現之前肯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學問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缺乏之處從而去完善。比方;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缺乏,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惹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擬簡單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長,做事慎重而誠懇,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氣,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當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當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當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當心慎重,要講信
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敬重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和善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學問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后,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才智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瀟灑。作為中國人,我們應當以此為傲,也盼望大家能繼承并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教育教學培訓心得體會感悟簡短6
今日,我校教師進展了教育教學工作的培訓,孫主任的理論講解和一些教師的發言都讓我獲益匪淺。其中有幾點感受頗深:
首先,熟識課標熟識教材。課程標準是教學工作的指引棒,明確規定了學生學習的內容、目標、方法和評價等等方面。只有仔細研讀了課程標準,才能保證教育教學走的方向正確。同時,也要熟識教材。只有把所教內容爛熟于心,知曉所教學問點,以及明白學問網絡,才能做到信手拈來,才能更好的教授學生。崔玉梅教師說的很詳細,假如教師沒有熟識教材,他在上課的時候一邊講課,一邊看課本,哪還有時間精力顧忌學生呢?所以,只有把教材熟識了,才能更好的掌控課堂,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的`反應上面。
其次,注意學問的實際應用。孫主任提到作業的布置要以紙筆形式為主的同時,還要加一些新的形式,比方:口語交際作業、綜合實踐作業、試驗操作作業和小組合作作業等。這些作業形式避開了枯燥的重復性抄寫,代替以實際應用為主的作業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索,真正的把所學內容根植于自己的腦海中。蘇霍姆林斯基就提倡要讓學生通過思索再去記憶,沒有經過自己大腦思索的。學問點,是不會真正被學生所記住的。這也讓我想到要增加課堂上英語口語的運用,要讓課堂上布滿英語的氣氛。這樣,學生就處于一個真實的英語氣氛中,對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是特別有幫忙的。
再次,豐富自身素養。在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時,我們教師也要參加其中,假如連自己都做不到,又如何要求別人呢?最主要的是,作為一名教師,個人的素養和氣質最重要,要讓自身的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感染學生。這樣的課堂才是布滿學問的靈性的,這樣的學生才是能被點撥的。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英語的專業素養保證的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閱讀范圍。由于師者,要傳道、授業、解惑。要答復學生許多關于人生和生活的問題。自身所把握的要比課堂上教的多出一百倍。
學習當然重要,付出行動才是關鍵,感謝教師們的共享。
【教育教學培訓心得體會感悟簡短】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簡短05-13
教育培訓感悟07-05
感悟教育教學心得體會02-13
家庭教育培訓感悟11-04
教育教學感悟04-24
培訓教育的心得體會08-15
【精選】關于教育培訓的心得體會08-29
培訓學習教育心得體會01-27